荷兰将与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共同发展

2010-1-4 14:5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日,在台湾定居20余年的台北欧洲商会会长纪维德(Guy Wittich)向台湾说再见,奔赴上海,担任荷兰经济部荷兰外商投资局(NFIA)在中国的首席代表。 
这位普通话极为标准的荷兰官员有一位贤惠的中国台湾籍妻子,他将此次到大陆担任NFIA在中国首席代表看成一次“挑战”,其统筹NFIA位于上海、北京、广州与香港等四个地区的所有业务。
他认为,中国大陆和荷兰有诸多可合作的领域,诸如当前在中国国内发展迅速的新能源领域,在其办公桌对面就摆放着湖南一家风电企业生产的风车模型。
采访中,纪维德始终坚持认为荷兰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最好的通道,因此,其非常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赚荷兰人的钱,赚欧洲人的钱。”
纪维德更认为,荷兰不会对外国企业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鼓励中国企业早日融入荷兰当地社会。
近期,纪维德在其办公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其笑着对记者表示,在台湾期间,就有人士建议他到大陆后多看看21世纪,“这是份好报纸”。
中国企业在荷兰已初具规模
《21世纪》:荷兰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吸引力何在?
纪维德: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荷兰最大的吸引力也即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荷兰有欧洲最大的港口,而且有很完整和发达的交通和物流体系支撑着港口的运作,到德国、比利时和东欧国家等都非常方便;第二,荷兰中小企业是经济主体,研发能力强,这些企业很适合与中国企业合作。
另外,荷兰的税收政策较为优惠,企业所得税为20%-25.5%,低于大部分欧盟国家。与此同时,在荷兰设立控股公司有利于国际税务的筹划。在荷兰的控股公司收入可以免税汇给原国,这一点很有竞争力。荷兰是欧盟的一部分(创始国之一), 相比一些被称作“避税天堂”的地区,商业人士通常更倾向于与荷兰的实体进行业务往来。不少中国企业已经在荷兰建立了控股公司。而将控股公司从避税天堂转移到荷兰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对于新能源企业,我们政府专项补助,在荷兰的外国公司与当地企业一样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
《21世纪》:先期进入荷兰的中国企业经营状况如何? 
纪维德:目前都很不错。比如,华为、中兴等公司在几年前就已经落户荷兰,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国企业在荷兰已初具规模,。从近两年的情况看,中国企业投资荷兰的热情并未受金融危机影响,反而有所增长。
目前,中国的出口型企业最适合去荷兰投资,荷兰已经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来自各行各业的中国企业都青睐将荷兰作为其欧洲市场的分销中心。
鼓励新能源合作
《21世纪》:那荷兰欢迎哪些类型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进荷兰?
纪维德:投资荷兰的中国企业主要来自于电子、化工、机械、电信/信息技术、纺织、仓储/零售/贸易、医疗器械、能源、食品与营养、物流等领域。
以出口型企业居多,比如设立销售和客服中心、分拨中心等, 直接建立生产基地比较少。最近,也有几家中国企业并购荷兰的公司,吸收荷兰公司的相关技术。
荷兰政府对于外商投资没有特殊限制,完全国民待遇。因此,我们希望不同类型的企业共同参与荷兰的经济发展。
《21世纪》:金融危机后,中国和荷兰合作领域是否发生了变化,比如新能源产业是否是合作的重点?
纪维德:荷兰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得也很快,在风能、太阳能方面发展迅速。在电动汽车研发方面,荷兰政府也在寻求更多的国际合作。
另外在纳米技术、游戏设计、水处理、水净化领域也很先进,这块也是合作的重点;医疗领域、生物技术和食品领域也期待双方合作更进一步。
《21世纪》:下一步合作主要在哪些领域?
纪维德:科技国际孵化是我们去年开始试探的新领域。一年来,我们很高兴看到,通过政府的支持和优质项目的对接,荷中两国的科技孵化器利用双方的有效资源,为更多的年轻企业创造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互相渗透的机会。 帮助正在成长的中国科技企业开启海外之门,在欧洲实现软着陆。
不会奉行贸易保护主义
《21世纪》:中国企业是否会在荷兰遇到贸易保护主义现象?
纪维德: 荷兰以贸易立国,是世界第六大商品出口国,也是世界第六大投资国。开放的经济政策是我们的根本。事实上,已经有近7000家的海外企业落户荷兰,其中包括200家中国企业。我们欢迎中国公司到荷兰投资,将这里作为他们欧洲的起点。
《21世纪》:中国企业在荷兰等国外投资主要困难何在?有何建议?比如如何融入当地社会?
纪维德:在我看来,如何快速了解当地市场、熟悉法律法规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比如,文化的不同就可能为公司带来沟通和理解上的障碍。 我认为, 外国企业可以通过雇用当地管理人员作为解决办法之一。 我们发现,有些成功的公司会聘请荷兰籍资深管理人员来配合中方,利用这个人去带动整个团队去进行市场开发, 这样企业融入当地市场的速度会相对加快。
另外,荷兰不仅通晓英语,许多人还掌握三四门外语。这种语言优势可以为企业打开沟通的大门,进入更多的市场。
著名的台湾企业宏基在荷兰也运作地很成功,他们聘请了当地的管理人员,做到快速本土化。
《21世纪》:投资前,中国企业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方面?
纪维德:中国企业进入荷兰市场一定要有所计划,切忌盲目。他们在走出去之前,最好在欧洲要有一定的业务,并且对当地市场和法律法规有所了解。我们在帮助企业走向荷兰的同时,也希望能看到企业在荷兰能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比如一些出口型企业,多年来他们的欧洲业务已经相对稳定及成熟,为了满足成本控制或者市场开拓的需要,通过设立欧洲公司对自身在欧洲地位进行巩固和提升。相较那些没有计划,没有欧洲业务的公司,这些公司的成功的可能性会更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