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县大交通 巫溪大发展

2010-12-7 14:4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被誉为重庆“秦楚之门”的巫溪县,始终坚持把加快交通建设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制定了“四小时重庆、三小时周边、两小时巫溪”的交通建设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2 个亿,交通面貌焕然一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创造了小县穷县办大交通的奇迹。 
  大思路决定大出路翻开巫溪的交通史,有一条路被称之为“生命线”,那就是连接奉节长江港的奉溪公路。勤劳的巫溪人先后对该路进行了“四改三”和“通县油路”改建。但是,短短90 公里仍需要3小时车程,如何进一步提高公路等级、缩短时间,尽快把巫溪融入山外面的世界,一直是巫溪人心中永远的痛。曾经不知多少个客商看好巫溪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但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旅途颠簸,外商变成了“内伤”,发出“绿水青山枉自秀”的感慨,便杳无音信。巫溪的出路在那里?决策者们一直在苦苦思索和大胆尝试。假设奉溪路变成二级路,能节约1 个小时,但如果是高速路呢?它将成为巫溪乃至陕南、鄂西和三峡库区的南北“大动脉”,巫溪到奉节将由3 小时变成30 分钟,到重庆主城将从10 小时缩短为4 小时,到武汉也将由两天变为5 小时,到西安将由12 小时缩短为4 小时……!大思路决定大出路。终于有一天,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发展交通,决定将“全市2020 年规划提前10 年完成”。作为“二环八射”高速公路规划项目之一的渝宜高速公路万州至巫山段提前开展前期工作!巫溪人敏锐的感到这是一次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巫溪县委、县政府立即成立专门班子,率领相关部门到市委、市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汇报交通工作,大胆建议奉溪路不再搞“三改二”,希望按照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打通三峡库区北出陕西的通道。在经历了若干次“屡败屡争”以后,巫溪人的固执和智慧以及巫溪县积贫积弱的现状迫切需要改变的现实引起了市上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同意将奉溪路作为全市唯一的一条地方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全市“三环十射三连线”高速公路建设规划。随后,巫溪县又配合有关部门完善了土地批文等相关前期工作,并在一个月内,完成红线内的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开创了重庆高速公路征迁史上的“巫溪速度”。如今,奉溪高速公路已全线开工,并进展顺利,可望2012 年建成通车。同时,该路北延陕西安康前期工作也已正在筹备之中。 
  大手笔绘就大坦途打开地图,巫溪县地处渝、陕、鄂三省市交界处,恰在我国的几何中心。在只有木船的年代,也曾有过“巴夔户牖,秦楚咽喉”的辉煌,但更多的却是肩挑背磨的辛酸。到“十五”末,全县仍只有奉节、万州、陕西三个出口,与周边的巫山县、城口县、十堰市、神农架林区都是断头路,境内200 公里省道好路率不到30%,全市公路考核倒算第一。全县交通再一次由波峰跌入波谷。交通不畅百业无望。书记、县长,交通局长一次又一次到市里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争取支持和倾斜。好消息接踵而至:巫溪至城口、十堰、巫山、神农架四条公路全部纳入全市县际公路建设规划;重庆高投公司同意将巫神路、巫城路委托给县交通局建设;市交委同意支持巫溪县大力发展交通。捷报也一个一个传来: 
  2006 年,巫十路竣工通车。2008 年,巫城路和巫神路一、二工程竣工。2009 年,两巫路投入使用。至此,全长164 公里总投资6 个亿的县际公路建设尘埃落定;2010 年10 月,全长200 公里总投资约2 亿元贯穿全县东西、南北的省道渝巫路、巫恩路大修圆满结束。全县对外出口通道增加到7 个,除神农架林区外,与周边县至少有一条高等级公路连接,实现“3小时周边”目标。用县交委主任胡绍元的话说,我们通过自建巫神路、巫城路两个委托项目和支持配合高投司建设巫十路、两巫路,不仅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同时,将节约出来的资金与上级补助资金和部分贷款捆绑在一起,完成了已有的干线公路改造,巫溪也从此结束了干线公路破烂的历史。 
  大提速造福大农村巫溪县幅员面积4030 平方公里,辖30 个乡镇298 个行政村,人口53 万,城镇化率低,境内山大坡陡,沟壑纵横,是一个典型的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内陆山区农业县。“十一五”初,全县乡镇公路通畅率只有40%,行政村公路通达率、通畅率分别为80%和0,全县80%的农民生活在崇山峻岭中,饱受着行路难的煎熬。2007 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加快发展农村公路建设,提出“五年规划三年完成”。县交通局立即兵分三路:一路上山搞测设,一路跑市争项目筹资金,一路进驻工地抓管理。三年过去了,盘点巫溪县的农村公路建设:总投入4 个亿,改造通乡公路250 公里,乡镇公路通畅率达到100%;改建或新修通村公路1000 公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到100%。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100 公里,比五年前增加500 公里;硬化通村公路600 公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到30%;安装安全护栏250 公里,县道以上危险路段全部“安保化”。实现最边远的乡镇2 小时到达县城目标。2010 年7 月,巫溪县顺利通过全市“双百”工程验收。 
  大建设促进大繁荣道路通畅,百业兴旺。交通条件的改善弥补区位劣势,一些在市内外有影响的大集团与该县达成开发协议,一些在外地发展的巫溪能人也逐步回乡兴办实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公路大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烟叶、药材、蚕桑、绿色食品、山羊、土鸡等产业带,促进农民“万元增收”。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统计,2009 年底,全县GDP、全口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比“十五”末分别增长2.1 倍、2.5 倍、1.7 倍、1.6 倍和4 倍。 
  大交通彰显大启示启示之一:交通建设必须坚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巫溪是一个幅员大县,财政穷县。巫溪修路最缺的是资金,最丰富的是劳动力资源。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光靠国家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国家有限的投入和自身的努力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公路修到那里,群众就支持到那里。农村公路建设需要占用山林、土地,一律村社内部调剂,国家不予补偿。 
  文峰镇三宝村阮庆甫个人一次捐资8 万元,徐家镇大宝村群众自发集资7 万元,蒲莲乡煤炭企业出资45 万元,中梁乡石锣村村民自发修通村社公路37 公里。“十一五”期间,群众投工投劳折资或捐资总额达到同期国家对农村公路投入的20%。 
  启示之二:交通建设必须坚持上下联动,建立健全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机制。县委、县政府捆绑扶贫、以工代赈资金集中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每公里配套5 万元,连续配套3 年。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主要负责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督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县发改、国土、水利、林业、公安、环保等部门以及电力、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单位积极配合,及时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简化办事程序、减免有关费用,主动无偿迁建管网、杆线,为公路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县交通局和有关乡镇分工协作,负重拼搏,自加压力,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气概,以“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大无畏精神,以“路不修通不罢休”的坚强决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一年接着一年,一届接着一届,谱写了一首首干群同心曲,打开了一座座山门,修通了一条条康庄大道。 
  巫溪县五年的交通建设,不仅仅铸就了一条条致富坦途,更是锤炼了“认穷不认输,落后不落伍”的巫溪精神。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