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给力“焊接”农产品供应链

2010-12-29 16:1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臧洪菊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太宗”……一个个打趣的词语背后,描述着如今国内农产品价格节节攀升的事实。俗话说,“粮价稳,百价稳”。为促进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金融机构该如何给力?“要大力探索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按照农业生产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式转换的内在要求,跳出传统农村授信业务单户考察、单笔监测、自下而上的点对点模式,站在产业链全局来思考、研究和开展金融服务工作。”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如是说。
● 应急而上 “焊接”供应链
    11月22日,银监部门再次举起了调控金融机构信贷投向的“指挥棒”,下发了《关于加大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信贷资金支持力度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
    手起“棒”落间,农村金融机构的着力点,该指向何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扶持农产品生产,保障农产品供应,促进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对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三个环节的信贷资金需求缺口,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应急而上,“及时足额”地提供资金支持。
    例如该《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准确掌握当前农副产品各类品种的市场信息和今后一段时期价格走势,对供给缺口较大的农产品品种予以重点支持,例如,粳米、玉米、蔬菜、棉花、食糖等,以提高这些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加大市场供应量;对因物流不畅、运力较低等流通环节形成价格上涨的,要通过对集贸市场建设、冷链物流和运输企业的信贷扶持,加快农副产品市场流转等等。
    与此同时,科学、有节奏地投放信贷资金,依旧是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恒定不变的提示点,但其中也不乏包含着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探索。
    例如,《通知》中指出,对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农户和企业,要根据生产加工及流通上下游企业、农户资金需求状况确定信贷投放时机和额度,科学把控投放进度,保证资金及时到位等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监管、防控信贷资金风险,仍是《通知》的重头戏。“要严肃查处信贷资金挪用于农产品炒作、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规行为。”《通知》出台后,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也再次点到了这一监管重点。
● “可为”与“难为”之处
    发挥“资源配置作用”、“金融扶持作用”,在银监会日前发布的文章和文件中,金融机构的责任着实被提到了一个“战略高度”。
    立足于农村的农村金融机构,是否能承担得起这一“沉重的期望”?
    “肯定会有所作为,而且也一直在‘作为’着。”提及在稳定农产品价格上金融机构可以发挥的作用,一位农村金融机构管理人员肯定地说道。
    该人员指出,今年以来,该省农信社积极调整信贷投放结构,不断加大支农力度。据统计,前3个季度,该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1303.88亿元,净增213.34亿元,增长19.56亿元,涉农贷款存量占比82.07%,增量占比80.82%,增量比同期多了5亿元。此外,为了填补金融空白、满足偏远乡镇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该省农信社已解决了54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问题,预计年末将会达到89个。
    但即便如此,“金融支农”的力不从心之处,也普遍存在着。众所周知,今年以来,为收缩流动性,央行已采取了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在连续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农村金融机构也被列入了上调的名单。可用资金的减少,不能不是加大支农贷款发放力度的一个阻碍。
    与此同时,岁末将至,相比支农政策的促动作用,条条监管“红线”也同样格外醒目。“应实施差别化的监管政策,根据农村金融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农村金融机构给予特殊照顾,这样,他们才能在支持农村金融发展中,发挥出切实的作用。”一位长期关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人士分析说道。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