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的价值要让消费者看得见

2010-12-29 15:1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目前来看,消费水平和商超模式已成限制国内冷链物流发展的两大瓶颈。”上海领鲜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殷海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看上去很美”的市场前景
进入2010年以来,国内冷链市场便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冷冻食品销售数据的快速上扬、冷库项目的遍地开花、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国外资本的不断涌入、冷链相关企业股票的飞涨……国内冷链市场一下子进入了暖春季节。
有统计显示美国和日本的冷藏运输车辆分别是18万辆和12万辆。而中国现有标准化、规范化的冷藏车只有3.5万多辆,比如上海这样发达的地区,也只有3000多辆。按照国内冷冻食品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到2017年,国内冷藏车需要达到35万辆。
“单从冷藏车一项来说,国内的市场可以说是前景无限。”殷海平说。
据了解,领鲜物流在上海拥有自有冷藏车243台,华东其他地区可调配车辆400多台。“今年采购了一大批新车型,部分用于世博会的配送。接下来我们还会对现有的旧车型进行更新换代。”
殷海平认为国内冷链市场近期市场的爆发主要在于两大因素。首先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和餐饮行业对生鲜食品以及工业半成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这些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环节都需要冷链的支持。
其次就是最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带来的冲击,让政府对食品安全方面更加重视。“比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不仅给整个乳制品行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也让人们对食品安全提高警惕,因此冷链行业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也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消费者能否得到冷链的价值
冷链之于食品的价值在于安全、保鲜和营养。但是在现有的冷链水平上,国内消费者能否真正得到冷链的价值呢?
殷海平表示,由于全程冷链的各个环节都比较脆弱,因此有时候即使消费者支付了相应的价格,也难获得冷链的价值。
有关冷链物流操作规范的立法文件没有出台,这样造成了大量需要冷链运输的产品却没有经过冷链,而一些经过冷链的产品却因为“断链”的影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商超里,产品在没有玻璃的展示柜里裸露在空气当中,一些冰淇淋软化了,冷冻食品上面结霜了……这些都是因为没有相应的操作规范导致的。”
殷海平说,由于冷链物流行业低价竞争的情况比较严重,许多企业为了招揽客户而在合同招标以及谈判中压低价格。为了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在冷链操作上难免有违规行为。
消费者要埋单,商超模式要改变
光明乳业的物流网络模式一直受业内人士赞赏。2003年领鲜物流的独立运营,让其物流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领鲜物流在上海为8000多家商超、便利店、餐饮店提供门到门物流服务。
殷海平介绍说,领鲜物流传承了光明乳业20多年的低温配送经验,在华东建立了15个配送中心,服务1.6万多个网点,并初步构建了全国性的食品物流网络。
“上海的商超网点建设布局是500米范围以内便会有商店。上海的卖场加便利店共有5000多家,这样小规模的商超网点就不具备冷链物流配送的环境。”殷海平认为目前国内的商超运作模式难以达到冷链物流操作的要求。
而另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内消费者一定要肯为经过冷链的食品埋单。“消费者不肯付更多钱,导致了食品生产企业在冷链物流环节就压低价格,物流企业在夹缝中也就没办法投入更多的财力去保证全程冷链。”
殷海平认为,看上去一片繁荣的中国冷链市场,实际上竞争却很残酷,许多企业都是在勉强维持。国内冷链市场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做的改变还很多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