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站经济圈:宜昌财富新引擎

2010-12-29 15:1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宜万铁路,中国铁路八纵八横的主骨架之一,沪汉蓉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贯通中国东、中、西部的重要纽带。 
  ■宜昌东站,宜万铁路和汉宜城际铁路的交会枢纽,宜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随着宜万铁路和宜昌东站的正式通车运行,宜昌由过去的交通末梢城市一跃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这种居中不偏、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将对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个以火车东站为核心,以3至5公里为半径的全新经济区域——宜昌东站经济圈正在跃入人们的视野。
  ■“依托火车东站,加快新城发展。”伍家岗区委、区政府及时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响亮地提出“打造东站经济圈,推进伍家大发展”的战略构想。全区上下正全力建设三峡物流中心东站物流园和宜昌轻工业聚集区,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三产服务业,着力培育东站经济圈,使之成为伍家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努力打造城区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
  宜万铁路、汉宜城际铁路的交会中枢——宜昌东站的建成,标志着宜昌由交通末梢城市一跃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其居中不偏、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城市地位显著提升,必将对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我们要站在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的高度进行战略性、前瞻性谋划,充分利用好这一前所未有的最大新增优质资源,建设三峡物流中心东站物流园和宜昌轻工业聚集区,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三产服务业,着力培育东站经济圈,使之成为伍家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发展定位。东站经济圈的发展空间范围主要是指以宜昌东站为核心,周边3到5公里的经济区域,具体范围涵盖东山二路、花溪二路、柏临河路、三峡快速路与城乡路、东山大道、桔城路等发展轴的合围区域,包括东站商贸、东站物流园、伍家岗工业园区、桔城路商住等4个规划片区,是以发展加工工业、物流仓储、居住商贸为主的新兴经济中心区。
  东站经济圈的产业发展定位是,以交通枢纽为依托,形成临站临路临港“五大产业群”的发展格局,即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为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产业群;以电子信息和生物产业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以果蔬、水产品、禽产品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配送产业群;以滨江公园、龙盘湖、柏临河等自然人文景观为特色的休闲旅游产业群;以火车站、城市客运枢纽、港口、专业市场、主题商厦、总部楼宇等基础设施为载体的现代物流和三产服务产业群。
  发展目标。力争用3到5年时间,把东站经济圈建设成为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产业发达、市场繁荣、城乡协调、易业宜居、社会和谐的渝东鄂西区域性交通中心及宜昌新型工业聚集区、现代物流基地、科技创新园区、旅游服务中心和城市综合新区。到2015年左右,东站经济圈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
  构建东站经济圈,对于服务大宜昌、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第一,是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客观需要。宜昌东站的建成,将对城市重心东移起到强大牵引作用,带动交通路网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形成城市开发的新片区,拓展城市发展的新空间。构建东站经济圈,有利于城东生态新城片区、东站商贸片区、东站物流园片区、伍家岗工业园区片区、伍家岗中心片区的整体开发、协调发展,有利于完善省域副中心的城市功能,增强宜昌在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承东启西的枢纽作用和集聚辐射功能,促进区域性经济中心、区域性交通中心、区域性科教文化中心和三峡旅游龙头的加速形成。
  第二,是宜昌建设中国三峡物流中心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伍家岗区的综合交通区位优势,以宜昌东站为核心打造中国三峡物流中心东站物流园,有利于形成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等立体联运格局,把宜昌建设成为现代物流枢纽,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为服务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第三,是伍家岗区“新型工业强区、商贸物流大区、旅游宜居新区和现代新城中心”目标定位的内在要求。伍家岗区定位是市委、市政府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赋予的新城中心,构建东站经济圈是对这一功能定位的进一步细化、补充和完善,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产业布局空间和服务功能载体。特色产业、交通枢纽、城市发展的互促互动,必将丰富“三区一中心”的城区内涵,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伍家岗区交叠汇集多条国家级水陆空交通干线及近30条城市交通主次干道,具有最优的通达性和集聚辐射条件,有利于加速物流、人流、资金、资源、基础设施等要素的集聚。
  资源存量条件优越。东站经济圈范围内规划4大功能片区,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较为充沛,便于主导产业沿交通发展轴向腹地拓展。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置换和村级集体经济征地预留了大量优质土地资源,开发成本相对低廉。
  综合服务体系完备。伍家岗区的商贸、金融、旅游、科教、信息服务等城市综合功能较为齐全,为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形成经济圈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便利条件。
  主导产业基础较好。目前伍家岗区已经形成了机械电子、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精细化工、新型建材五大主导产业。同时,辖区商贸物流业较为发达,已建成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泰丰粮油物流中心等流通基地。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人居环境十分优越,可为东站经济圈吸纳人气、增添活力。
  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全区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密集,科技创新潜力巨大,可为东站经济圈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一,科学规划布局。东站经济圈总体规划布局应充分体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主题。
  注重规划的前瞻性。进行组团式布局,近期形成“双核多轴五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双核”即以五一广场、宜昌东站为伍家岗中心组团的核心。“多轴”即以城东大道—宜当路、城乡路、花溪路为主轴的轻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密集带,以东站路为主轴的现代物流仓储密集带,以桔城路—白沙路为主轴的商贸旅游经济密集带。“七组团”即宜昌东站—宜当路点轴以南的东站商住组团,宜昌东站—宜当路点轴以北、东站路两侧的两个商品交易、仓储组团,城乡路、桔城路两轴交会区域的商住组团,宜当路、花溪路双轴交会区域的花艳、前坪两个工业组团,花溪路抵至长江的临江坪港区物流组团。
  注重规划的衔接性。要与市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宜昌城市总体规划、三峡物流中心总体规划相衔接。
  注重规划的统筹性。统筹考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口与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发展等多种因素。
  第二,突出基础先行。交通基础设施是东站经济圈建设开发的制约瓶颈和前提条件。要按照“对外畅通,对内循环”的要求,加快交通枢纽周边主次干道和人流、物流配套功能设施的建设,尽早形成网络化格局。
  加快完善城市路网体系。以宜昌东站为核心,有计划地在2至3年内完成城乡路、东站路、城东大道延伸段、东山大道延伸段、合益路、花溪路、同强路、双城路、东站一路、东站二路等主次干道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将汉宜高速打造成为宜昌城区的快速外环线。
  加快配套交通设施建设。抓紧协调大宗物资运输铁路专用线接轨建设方案。加大宜昌东站和公路货运站场的联合建设力度。使铁路、公路、市内公交高效衔接,从而实现人流的“零换乘”、货物的“零转运”和物流过程的“无缝衔接”。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宜昌东站为依托的物流园区建设和以临江坪港区为依托的口岸物流基地建设,构建辐射渝东鄂西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第三,推动产业集聚。在产业发展上,要突出工业主导、项目带动,增加产业关联性和协调性,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促进商贸物流现代化、农业产业化。
  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以省级开发区伍家岗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科技型、环保型工业,形成宜昌重要的轻工业聚集区。机械电子方面,以劲森照明、燕狮科技、五环钻机具等为重点,打造宜昌重要的机电制造工业基地。纺织服装方面,以裕波纺织、新丰化纤、富艺制衣等为依托,逐步形成三峡地区重要的纺织服装工业基地。精细化工方面,以焦化制气80万吨焦炭项目为契机,延长产业链,发展煤化工产业,以中南橡胶搬迁改造项目为依托,开发中高档橡胶管带垫系列产品。新型建材方面,支持建鑫实业、银河板业、豫新建材等骨干企业发展。食品医药方面,主要以安琪生物制品为龙头,扶持天仁药业,引进一致魔芋等企业发展。
  大力发展商贸旅游业。着力打造东城商贸旅游经济走廊,构建“一圈两心一带”发展格局。“一圈”即环五一广场、东站广场商业圈;“两心”即建设市级商业中心和宜昌旅客接待中心;“一带”即建设桔城路—白沙路三峡商贸旅游文化特色商业街,与城市发展主轴沿江大道相连,通过滨江公园亲水休闲旅游走廊“一线串珠”,呼应九码头商圈未来的宜昌万达城市广场,形成融旅游推广、休闲购物、餐饮住宿、商务办公、文体娱乐功能为一体的宜昌新兴商业带。
  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三峡物流中心东站物流园建设,加大招商引资、项目策划和政策争取的力度,重点布局三峡物资交易城、三峡农机大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园、三峡汽车交易城、东站融通仓储中心等项目。依托交通集团建设宜昌物流储运中心,整合货运配送市场,形成全市统一调配、高效中转的信息平台。同时要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导入现代物流理念。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扶持安琪生物、裕波纺织、民大农牧等年销售过亿的龙头企业,推动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扶持泰丰粮油市场建设,加快筹建宜昌农产品冷链物流园。
  第四,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完善东站核心片区的综合功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于尽快形成新兴经济圈、推动新城扩容提质具有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吸引供电、供气、电信等公用机构进驻,推动市场要素向优势产业和先进业态聚合。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金融等公共服务产业,不断完善大中学校、医院银行、车站码头、宾馆酒店、文体场馆、连锁卖场等综合服务设施。大力发展房地产业。重点围绕沿江生态滨水居住区、城乡路——桔城路商贸休闲居住区、东站功能景观居住区三大板块,实施综合性开发利用,建设一批规模大、品位高、功能全的精品住宅小区和高档写字楼。
  第五,坚持超前服务。当前,东站经济圈建设还面临政策争取、资源整合、资金筹措、体制创新等一系列难题,需要市、区两级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超前谋划,强化服务理念,形成工作合力。


推进园区产业大发展
着力打造东站经济圈的工业核心
湖北伍家岗工业园区 伍家岗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十一五”时期,湖北伍家岗工业园区抢抓兴建宜昌东站的战略机遇,完成了一期4平方公里规划面积的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形成配套,道路骨架四通八达,电力供应自成体系,水气管网延伸到位,招商引进投资项目,产业集群初显雏形,经济增长稳健快速,管理服务体制创新。目前入园项目52个,其中规模企业33家,201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35亿元。
  随着宜昌东站的建成和运营,东站经济圈呼之欲出,即将成为伍家岗区乃至宜昌市新一轮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湖北伍家岗工业园区距宜昌东站1.5公里,毗邻宜昌生物产业园和三峡物流园,距三峡国际机场约10公里,距长江黄金水道深水港码头约4公里,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自身快速发展决定着其必将成为东站经济圈的重要部分。
  ——招商引资机遇。宜昌东站地处宜昌市未来的双中心之一——伍家岗组团的东北部,位于城东大道、沿江铁路、东站路围合的区域,南临宜昌市交通主干道城东大道和桔城路的交叉口,北靠沿江铁路与北部山地丘陵连接,宜黄高速公路从南侧经过,分别与桔城路、城东大道立体交叉。东站建成通车、三峡机场、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及伍家岗区滨临长江15公里黄金水道等交通优势将使伍家岗区形成水陆空快捷便利、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工业园区将以这些优势条件为依托,利用招商推介会、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对外宣传伍家岗区的地理和投资环境优势,提高伍家岗区的知名度,营造利于招商的良好氛围。
  ——物流配送机遇。工业企业发展中,原材料的运输成本是一项重要支出。有效利用地区优势,减少工业企业原材料的运输环节,可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宜昌东站通车后,工业园区可有效依托铁路运输量大、价廉的优势,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为工业企业原材料争取铁路运输计划,可使原材料使用大户企业,从原材料产出到进场减少中间运输环节。如焦化煤气发展精细化工、安能热电产出热蒸汽都需大量的煤炭作为原材料,东站建成后,大量采用火车进行运输可有效节约成本。
  ——市场拓展机遇。宜昌东站运营后,可使伍家岗区商贸物流大区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交通立体优势进一步显现。工业园区将依托物流大区形成的优势,加大工业企业产品外销力度,提高工业企业产品配送速度,可有效满足市场对产品配送的要求。同时,市直相关部门可依托火车站货物配送优势,就地规划建设相关工业产品销售市场,形成前店后厂的销售基地。
  ——协作配套机遇。宜昌东站通车后,将促成宜昌商品和货物集散基地的形成,商品和货物集散配套的外部包装印刷市场巨大。工业园区将牢牢把握商机,以宜昌东站货物集散功能区为依托,建立包装印刷基地为商品和货物外运提供外包及相关外包印刷服务,可有效扩大包装印刷业本地市场,延伸包装印刷产业链的发展。
  当前,伍家岗区委、区政府决定湖北伍家岗工业园区和伍家岗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合署办公,并赋予了新的职能与职责,为推进园区乃至全区工业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工业园区将借助东站经济圈等优势着力打造四大产业集群,立足大工业,实现大发展,进而为东站经济早日腾飞发挥重要作用。
  ——打造以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宜昌园区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全力服务推进宜昌生物产业园起步区建设,按照循环经济发展,以及高效、低耗、低污染的生态型工业园区要求,形成关联度高、集中度高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将其打造成为湖北省乃至长江中上游地区重要的生物产业新城。重点发展无污染或污染易处理、高附加值的生物工程类药物制造、混装制剂类药物制造和中药制造业,支持安琪酵母公司发展壮大,引进武汉新龙医药集团、上海联合基因等项目尽快落地,支持民康制药、三峡药厂、天仁药业等企业搬迁改造。力争到2015年,生物医药产能达到150亿元。
  ——打造以湖北伍家岗工业园区为核心的新型工业产业集群。一是提升工业园区定位。工业园区作为我区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主体功能区,今后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核心区域,将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的示范区、优势产业集群的聚集区、宜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核心园区。二是拓展工业园区发展空间。合理修编土地利用规划,中期规划面积控制在15平方公里左右,向灵宝、南湾方向拓展储备用地,坚持集约节能用地,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三是完善工业园区服务功能。积极争取市政城市建设规划项目资金,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配套服务等综合承载能力。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包括工商税务、物流、会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法律服务、文化娱乐、产品研发公共平台和企业孵化器等,优化、提升园区造血功能。四是培育新型工业产业集群。引导高新产业、优强企业向园区聚集、向关联度产业聚集、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鼓励支持电子、轻工、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企业集约发展,拉长上下游配套协作产业链。力争到2015年,园区企业过100家,新型工业产能过100亿元。
  ——打造以劲森光电科技股份公司为龙头的宜昌光电产业集群。以劲森光电公司发展壮大为核心,设立光电产业主导产业区和加工协作区,建成宜昌光电产业园。加大劲森光电上市扶持力度,并成功实现在A股中小板上市目标,募集资金15-20亿元,加快CCFL背光显示技术提档升级和LED背光显示技术研发,深入推进3G(第三代)节能灯和LED照明产业化发展,将其打造成国内光电照明行业的重点企业。同时,发挥劲森光电技术、人才、市场优势,引进控制电源、五金、注(吹)塑、玻管等配套加工企业,加快推进区域分工协作配套,进一步延伸背光显示和新兴照明两大产业链,建成国内一流的电子产业群。力争到2015年,电子产业实现总产值80亿元。
  ——打造以城郊农村村级经济园为依托的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集群。积极探索城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合资等方式,开发利用好集体存量资产,积极向上争取村级发展用地,兴建多层标准化的厂房,吸引发展资产租赁型、资本经营性、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企业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一批与工业园区骨干企业配套协作生产的中小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到2015年,村级经济园产能规模过10亿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