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区县多点支撑、协同带动新格局

2010-12-19 21:5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时近岁末寒冬,从城市到乡村,从通衢大道到田间地头,从人流涌动的商务大楼、创意园区到机器欢唱的设施农业大棚、示范工业园工地,依旧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回首即将结束的2010年,津沽大地上,处处澎湃着创新创业的激情,在这澎湃的激情中,天津区县始终呈现出良好的、旺盛的发展势头,中心城区发展服务经济,各涉农区县“三区联动”齐头并进,形成了竞相发展、多点支撑、协同带动的新格局。 

海河西岸以津门、津塔为标志的商业、住宅、金融建筑群拔地而起
  发挥独特区位优势 
  ——中心城区做大做强服务经济 
  中心城区位置重要,条件优越,是天津的宝贵财富。 
  2010年这一年,拥有独特区位优势的天津各中心城区积极抢抓机遇,把发展高端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中之重,坚持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在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经济效益上下功夫,做大做强服务经济,创造更多财富,增强综合实力,富裕人民群众。 
  中心城区纷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立专门机构,组织精干力量,紧密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充分挖掘潜力,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咨询、文化旅游、动漫创意、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引进结算中心、会计中心、票据中心和交易中心等产业,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努力提升服务业的水平,打造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增强服务业竞争实力,努力改变过去服务业不强不大的状况,形成与城市定位相匹配的产业格局。 
  河西区深度规划了小白楼商务中心区、友谊路金融商务区、陈塘科技商务区、解放南路综合物流带等“四区四带”八大功能区,重点发展金融、中介咨询服务、总部楼宇经济、高科技研发、文化娱乐(旅游)业、商贸服务业等六大现代服务业,相应成立6个产业推动办公室,积极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和优势企业,引导产业向功能区聚集,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产生倍增效应。 
  放眼望去,小白楼商务中心区已建成20余座、60万平方米的商务楼宇,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率达到90%以上,聚集了全市40%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行业中介机构。以友谊路地区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业聚集区基本形成,区内银行分行、保险公司、证券营业部等金融企业达74家,其中地区总部型金融机构达53家,集聚了全市89%的内资银行分行。 
  和平区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今年确定把高质金融、高端商务、高档商业、高新科技四个主导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水平”的主攻方向,全力组织推动,努力将和平区打造成为服务型经济发展的标志区。 
  目前,和平区已有各类金融机构300多家;大力实施特色楼宇集聚工程,力争税收超亿元楼宇达到8座。完成“两横一纵”3500米繁华地区改造提升,建成和平路精品时尚商业街、滨江道大众商业休闲街、南京路高档商业商务街,从而促进了传统商业的优化升级。重点推动一批自主创新科技项目加快建设。以创新大厦为载体,吸引网络运营商、电子商务、文化创意、软件等优质科技企业入驻,实现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新突破。 
  南开、河东、河北、红桥各区也充分挖掘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搭建引商聚商的优质平台,精心设计,突出特色,做大做强金融、商务、创意、旅游、餐饮等产业,年内一大批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蓬勃崛起,精彩亮相,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为切实改善民计民生,促进城市繁荣繁华做出贡献。请看:  
  ——南开区南马路五金城、黄河道小学节能环保校舍示范项目、庄王府整体修缮……其中庄王府占地1.8万平方米,是市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已成为特色旅游的新亮点。 
  ——河东区万达广场大型综合商业项目、中山门地区综合整治工程、音乐街文化产业项目……其中11月20日开业的万达广场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总投资额53亿元,项目每年将带来近亿元留区税收,提供万人以上就业岗位。 
  ——河北区渤海商品交易所、北新创意产业园、北宁公园……其中渤海商品交易所是国内首家股份制商品交易所,创设了现货连续交易制度,开盘8个多月交易商数量就突破5万户,成交商品3500万吨,成交金额1500亿元。 
  ——红桥区水游城项目、西沽公园、光荣道科技产业园……其中水游城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引入国内外著名连锁店,形成多种业态的大型商贸综合载体。 
 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龙头  
  ——郊县“三区”联动统筹发展 
  涉农区县地域广阔,资源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今年以来,为培育更多的强区强县强镇,天津涉农区县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区”联动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抓好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市委农工委书记、市农委主任张国庆说:“在推进农村‘三区’建设过程中,各涉农区县和有关部门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加快农业向产业园区集中、郊区工业向示范工业园区集中、农村居民向居住社区集中,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充分体现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 
  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所长李瑾认为,天津涉农区县的“三区”建设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各区县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努力体现区域特色、产业特色、建筑特色和文化特色,使之充满生机和活力,形成了“三区”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今年8月,天津启动了第四批示范小城镇工程,加上前三批示范小城镇工程总计在郊区、县32个镇、6个村开展了四批示范小城镇试点建设项目,规划建设农民还迁住宅和配套公建3300万平方米,涉及420个村、25万户、68万人。 
  各涉农区县把抓好示范工业园区建设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促进农村“三区”联动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及促进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持续不断完善壮大的有效途径。 
  市中小企业局局长尉永久感慨地告诉记者:“目前,31个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建设取得良好开局,初具规模,为区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10月底,31个示范工业园区起步区完成“七通一平”面积达106平方公里,占起步区总面积的85%;累计引进项目800个,协议投资额2700亿元。西青汽车工业区、太平工业区和中华自行车王国产业园的签约项目计划投资额均超过200亿元,华明工业园、风电产业园、宝坻低碳工业园、京滨工业园和宁河现代产业园的签约项目计划投资额在100亿元至175亿元之间。 
  天津在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将设施农业建设与示范小城镇的宅基地复垦结合起来,扩大规模,增加效益,积极推广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进一步拓展功能。 
  张家窝镇农业产业园区全力打造花卉、食用菌、有机果蔬、名优特枣、园林园艺五大基地,在提升设施农业水平上实现大提速。目前,已经建成智能温室4万平方米,日光温室24万平方米,花卉展示交易厅4万平方米。园区全部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0亿元,带动1500名以上农民增收。 
  今年全市的目标是再建成设施农业10万亩,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30个和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15个。到年底全市将按期完成1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任务。 
  设施农业成为当前天津农业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既装满了农民的钱袋子,又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