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升级创新中迎战2010

2010-1-2 11:2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康树春
    2009年的港航物流业是灰淡的。中国港航领域的物流企业99%是中小民营企业,自力更生,白手起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民营航运物流企业为中国经贸、物资流通以及占60%GDP的国际贸易都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此次强大的寒流,让大家措手不及。但航运物流人扛过了2009年。危机终究要告一段落,经济气候必将回暖。
● 港航物流趋势
    港航企业需要调整在传统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跨进的今天,港航物流不再是跑龙套的装运队,而已经是世界经济、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面对变化,公司领导者需要对企业的定位作深层次的战略调整,对单一的低附加值的产业模式尽快进行高技术水平的升级。
    港航物流需要与经济脉搏同步,将服务网络延伸到内陆市场。此次金融危机后期,沿海一线、二线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将会放缓,内陆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会增速,物流在内陆和沿海城市之间的桥梁作用更为重要。内陆物流在未来5年将是一片丰饶的蓝海,发展内陆物流网络,服务到门,建立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体系,是航运及物流企业决策者洞察商机、把控商机、赢得商机的关键。
    中国港航物流还有另外一片蓝海,就是海外市场。加入WTO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出口贸易国和第一大海港运输国。中国已经是世界运输大国,但距离世界运输强国还有相当一段路程。中国港航及物流业在海外产业化发展、网络化发展、资本化发展大大落后其他行业,甚至在简单操作成层面还没有把握主动,80%以上出口运输还是以FOB条款执行。
    其实,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和航运的瞩目焦点,通过我们实地考察,海外的港航物流也非常期望与中国企业联姻,欢迎中国企业到海外以具体的商业模式合作建立双边或多边经贸服务桥梁,共同分享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
    中国港航与物流企业需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港航物流从业者都非常辛劳,但经济收入并不可观。其原因之一是没有形成合作体系,彼此恶性竞争,不但损失了利润,而且增加了成本。合作需要建立体系和规则,而体系和规则建立的基础是利益的分配,这就需要政府、协会和相关组织进行协调,通过具体的有经济效益的商业模式运营来凝聚大家的团结。
    港航及物流企业在做好定位、把握方向、看到市场、团结合作的同时,还要练好内功。中国的很多企业,“外练”有余,而“内修”不足。中国港航及物流企业大小不一,大型企业多为国营,思想油腻,虚荣扩张;小型企业多为个体户出身,目光不够长远,缺少战略性规划。要练的“内功”就是软实力的建设,如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等的建设。在未来的发展竞争中,软实力才是硬道理。
● 海运网的经验
    2009年11月4日下午,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视察了中国国际海运网总部。2009年,中国国际海运网自身运营也是困难重重,在市场、在财务、在产品升级等方面都经历了严峻考验。但凭借这一系列创新举措,2009年中国国际海运网会员增加到30万,日点击量200万次,每天有10万~20万用户在在线查询或发布信息,全年业务成交总金额预计在6亿~10亿美元。“金牌订舱”是中国国际海运网核心商务模式,即在线订舱集中采购,开创第二代B2B海运电子商务“新新模式”。2009年,金牌订舱已经实现沿海口岸的“联纵”,在全国30多个港口城市铺设在线订舱网络,集中订舱量突破300万TEU,订舱总金额在30亿美元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的海运集装箱订舱中心。2010年金牌订舱将与船公司对接,打通集货、订舱、运输一站式电子商务,并进一步扩大内陆港和海外港口至60家,集中订舱量占中国市场3%,实现400万~500万标准集装箱的在线订舱采购。“虚拟无水港”是建立在中国国际海运网信息平台和金牌订舱应用平台的基础上,为港航物流企业打造的聚合资源、降低成本、开发利润源的一种电子商务创新模式。它可以帮助港航物流企业以“零成本”在内陆和海外开办服务机构,快速形成市场网络,最大范围占领先机。“虚拟无水港”项目报告已递交国家交通运输部和工信部,得到有关部领导的高度重视,2010年,“虚拟无水港”项目将在国内外重点港口启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