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天然气管线架起气运新通途

2010-11-8 4:5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墨林
    今年5月,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工程在德国开工。德国环境和自然保护联盟(简称BUND)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F)已经和该项目的承建公司北流集团达成庭外和解协议,格赖夫斯瓦尔德市最高行政法院证实上述环保机构已经收回了针对这项计划的诉讼。天然气运输管道最终将按照环保要求加以建造,这是联邦环境和自然保护联盟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主席科林纳·茨维纳格(Corinna Cwielag)最近的表态。世界自然基金会德国部主席艾波哈特·布朗德斯(E-berhard Brandes)认为,这是波罗的海环境保护的一个巨大成果。
    与此同时,北流集团也对利益各方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感到满意。该建设集团于今年5月15日开始挖掘作业,到2011年,俄罗斯的天然气将通过1200公里长的管线运送到德国。
    波罗的海管线又名北流天然气管线(Nord-Stream-Pipeline),这条线路将俄罗斯的地下天然气从尤石诺-胡思科(Juschno-Russkoje)天然气田经过波罗的海运送到德国。该项目属于合资项目,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垄断企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以51%的股份控股,德国巴斯夫集团麾下的温特斯豪石油天然气公司和德国能源巨头意昂集团(E.ON)各占20%,其余9%的股份属于荷兰天然气联合公司。
    这一项目曾因2005年底俄乌之间天然气供应价格之争、俄罗斯短暂切断经乌克兰到欧洲的天然气供应而引发争议。俄罗斯是世界上天然气储存量最丰富的国家,目前已探明的储存量几乎占全球储量的三分之一。俄罗斯每年通过乌克兰向欧洲出口天然气,乌克兰则收取过境费。根据双方以货易货的贸易方式,俄每年要向乌提供17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代替过境费。此外,乌克兰每年还可以按优惠价格从俄购买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尽管在俄乌争端事件中,俄罗斯很快又恢复了供气,但同样的争端随后又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格鲁吉亚之间发生。这一事件也影响了波罗的海天然气运输管线项目的进程。中欧和北欧各国在这一系列事件之后对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严重依赖产生忧虑,进而对波罗的海燃气管道项目开始质疑。欧盟层面开始考虑发展新的能源外交政策,谋求更多的能源供应和运输线路渠道。在此基础上,欧盟决定建造从中亚地区经过黑海直接连到奥地利的纳布科天然气管线。
    不过争议归争议,波罗的海管线项目最后还是得到了欧盟的认可。选择从波罗的海穿越的原因是,这样不涉及穿越邻国疆土问题。不过,途经的这个海域属于瑞典芬兰和丹麦的经济海域,由于需要获得建造许可,这些国家对项目的建造有一定的影响。
    这条管线还可以连到波兰和拉脱维亚,不过目前这两个国家对这一提案表示拒绝。从德国的卢布敏有一条分支线路连接到捷克。另外,计划建造的诺达尔天然气管线(NORDAL-Pipeline)将把波罗的海天然气线路与德国国内的天然气管网连接起来。
    项目建成后,通过该管线俄罗斯每年将可以向欧洲提供550亿立方的天然气。这一大型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海底管线带来的风险被一一列举,一战和二战时期可能留在海底的残余弹药与可燃气体接触引起的后果也不容轻视。另外,建造海底管道工程本身所使用的化学物质也是剧毒,可能带来海水污染。
    对这一项目持批评意见的人士指出,建造这样一条海下通道在经济上不合理,比陆地建造费用至少高出1.5倍。而持肯定意见的人则表示从长远来看这样一条“俄罗斯-德国”直接通道将节省过境国家的中间费用。
    通过这条天然气管线德国可以在合同框架内直接得到俄罗斯的天然气,此外还有一些战略上的考量:这样同时避免了经过陆地运输而与中间国家因天然气管线而“绑定”的某种潜在的政治压力。目前,中间国家利用在天然气运输途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控制天然气运输的谈判筹码,这对西欧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有影响。基于传统的燃煤所带来的高排放量以及核能接受度的下降,天然气成了重要的替代能源。还有批评者认为,这样的运输线路使得德国对天然气主要供应国俄罗斯的依赖度更高了,俄罗斯的这种在天然气供应上的垄断地位加大了对德国国民经济和政治影响的风险。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