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投资瞄准金融业

2010-1-15 0:3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筵本报记者 王亚彬
    在重组中纵横捭阖、攻城拔寨的钢铁巨头又将触角伸向了金融业。而且势头似乎越来越猛。
    1月6日,武钢集团与联想、武汉城投集团三家企业共计投资12.7亿股,使汉口银行股本总额达到35.18亿股。至此,武钢集团成为汉口银行的第二大股东。此次入股汉口银行,是武钢参股长江证券之后,第二次向金融类公司投资。
    不少人认为,武钢是为汉口银行上市赚取上市之后巨大的红利。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简单的财务投资可能并非武钢本意。因为,近期汉口银行上市的可能性不大。
    究竟是什么催生武钢进军金融业?
武钢真的很“差钱”?
“银行给武钢带来的肯定不仅仅是利润分红”。武钢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对于武钢而言,投资金融机构能扩展业务范围、多元化发展,从产业融资的角度考虑,入股汉口银行,将更有利于武钢融资的便利。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武钢的考虑更加复杂。钢铁业对金融业投资乐此不疲,主要原因是,目前钢铁产能相对过剩,钢企手中的现金需要找到投资出路。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资料显示,2009年以来,武钢主营业务盈利情况并不乐观。“这说明武钢主营业务基本上没赚钱。”是非钢业务在支撑武钢的经营运行。国都证券分析师王招华说。
    对于武钢主营业务的遭遇,业内解释为,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占武钢利润来源50%以上的硅钢价格下跌了近50%,使得武钢一度居全国钢企亏损前列。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对钢铁业起到了出乎意料的明显效果,但由于武钢已淡出低端长材领域,在很大程度上错失了机遇,使公司盈利水平大降。
    截至2009年第三季末,股份公司资产负债率达至63.5%。
    为此,武钢多次发起融资计划,去年武钢股份计划募资百亿元收购武钢集团持有的鄂钢资产,在产品结构上进行及时自救。
    在如此“差钱”的时候,武钢巨资入股金融业,显然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负债率高并不意味着资金链紧张,特别是武钢这样有国家政策支持的大公司,资金不是问题;但如果需要整合收购、再投资、扩大产能,资金链则相形见绌。”武钢人士透露。
    武钢入股银行的迫切原因之一,就是即将到来的各种大并购中急需巨额资金。
    在刚刚下发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武钢被发改委“钦点”为中部的重组龙头。面对国内钢铁巨头之间的购并,武钢急需在兼并和收购市场上有所作为,才能以规模保住市场。
    日前,工信部明确表示,新的一年,钢铁行业应该加大海外投资力度,建立更为广阔的资源供应渠道。而2009年,武钢参股加拿大、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多家矿企,2010年可能会有更大的动作。
    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自信地说,通过海外控股矿山的扩产可望三五年内实现铁矿石“自给”,“不再从海外铁矿石开发商手中进口一吨铁矿石”。
    一边是尴尬的产品结构和盈利下滑;一边是政府推动下的结构调整、产业整合大势。无论是要渡过难关或借机并购扩张,武钢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
    但行业整体产能过剩问题严重,钢铁业贷款受到一定限制,交通银行前十大客户中已无钢铁企业。
    由于汉口银行的地域性太强,显然无法满足武钢全国布局的雄心。事实已经表明武钢已经在悄悄地开始打造自己的金融平台了,为未来做金融储备。联想的介入也为武钢未来的资本运作带来了阳光前景。
    2010年1月15日,武钢准备发行20亿中期票据,为入股做准备。
    国泰君安一位分析师告诉本报记者说:“作为一种媒介,拥有金融平台可以使企业的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因此,像武钢这样的大型企业,图谋打造自己的金融产业链是情理之中的事。”
钢企“向钱看”非个案
    事实上,武钢入主金融业,实现钢铁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在钢铁行业并非先例。首钢集团是第一家涉足金融业的钢铁巨头。1992年,华夏银行由首钢全资组建,第一任行长也来自首钢。尽管被批准为“全国性商业银行”,但在人们的意识中,华夏银行就是首钢的财务公司。
    而宝钢在金融领域的跑马圈地也时日已久。到目前,宝钢所持有的金融产权遍布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不同的金融领域,投资近百亿元。按照宝钢的描述,“金融业是宝钢的储备性战略产业”。
    金融平台成为宝钢对外投资、金融运作的强大后援。2007年宝钢利润来源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在金融资本市场获得的。
    目前五矿集团在金融领域的投资已经占到集团总投资的50%,投资已超过30亿元人民币金融板块尤其是期货业务已成为五矿集团的利润支柱。据悉,除了直接入主金融业外,五矿等钢铁企业还通过不同方式组建证券期货营业部,为将来推出股指期货等品种做准备。
    钢铁企业由产业领域进入金融领域是企业发展到一个阶段的必然追求,是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上海中期期货公司总裁助理吴君介绍,宝钢的例子十分有代表性,宝钢集团全力打造一个金融平台,用以谋划资金;集团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发力重组、并购,并进行培育;一旦时机成熟,上市公司便从集团收购。
    如果没有金融业的运作收益,宝钢去年的主业收益会非常尴尬,对外收购重组也会大大受限。
    宝钢集团、五矿集团大举进入金融业与国资委态度是分不开的。
    2009年4月,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先后到中国电力集团、中国五矿集团,就产融结合问题进行调研,提出“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大型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必不可少”。
大重组形势逼人?
    2010年伊始,行业重组提速。央企并购四面突击。首钢继收购长治钢铁后,再度出手,欲注资20亿元控股吉林最大钢企通钢。继河北、山东钢铁行业大规模整合之后,天津等地也开始发力。日前,天津四大钢铁集团重组启动。事实证明,对陷入并购大潮的中国钢铁公司而言,金融储备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宝钢快速吞并韶钢广钢,并购宁钢,正是基于宝钢对金融储备的精心培育。
    公开信息披露,2009年3月,宝钢并购宁钢,20亿元的交易总额中,建行和交行总计向宝钢提供了15亿元的并购贷款。2004年宝钢入股建设银行。
    充足的资金在钢企兼并重组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据某国有公司业务部人士介绍,2009年,包括煤炭、钢铁等重工业行业掀起的整合并购风潮,银行方面提供了巨大的融资支持。“入股银行之后,固然不能随心所欲获取资金,但在与其他企业同等条件下,在合乎银行向股东融资的各种法律规定之后,在融资上的便利显而易见。”一位钢铁业资深人士分析了入股银行的诸多好处。
    目前钢铁公司主要依靠银行融资。在企业并购前夕,银行为钢铁企业提供并购担保贷款,待并购敲定后,钢铁企业再于合适时机,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募资;钢铁企业海外收购矿山的资金也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企业融资成本不低,如果以金融方式(如贷款铁矿石)收购可能性会比较大,收购的阻力会小很多。
    据知情人士透露,钢铁企业还可通过银行发放的理财产品,来变相获得融资。2009年12月,中信银行一款名为“中信理财快车计划0970期13号产品”就是一个典型产品,中信银行将通过发行本理财产品募集1亿元资金,而信贷资产借款人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钢铁集团向金融领域扩张,加强自己金融方面布局,行业的并购重组将获得有力的资金支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