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奏响生态经济激越发展新乐章

2010-11-4 20:1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十二五”感言:坚持第一底线 实现赶超跨越 
  中共缙云县委书记 孔海龙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首先看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具备战略性、区域性、唯一性。要将“保护缙云生态环境、决不能破坏缙云生态环境”作为缙云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为官一任的第一底线,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富民强县、赶超跨越。实践证明,保护生态不是制约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发展。生态环境越好,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就越强。随着国际化、工业化、市场化的深入推进,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短时间内即可实现有效整合。因此,优良的生态环境日益成为现代区域经济差异化竞争的一个关键因素,成为吸引外来投资和体现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生态环境是缙云发展的最大优势所在、潜力所在。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关键,攻坚,生态为先。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摆在更加优先的战略地位。驻守“中国生态第一市”北大门,纳入“浙中城市群”新蓝图,合着“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快节拍,借助“全省产业集聚区”新优势,缙云正面临着摆脱欠发达、实现赶超跨越的重要战略新机遇。 

  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我们将以创建全国生态县为契机,落实“项目是第一政绩、工业是第一经济、民生是第一保障、改革是第一动力、稳定是第一责任”的“五个一”工作理念,全面启动实施百个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百个工业招商和技术改造项目、百个旅游生态环保项目、百个惠民行动计划项目和百个重大项目前期的“五个100”工程,推动集约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惠民发展,实现壮大总量与转型升级同步推进、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同步推进、改革创新与稳定和谐同步推进,为“十二五”起好步、开好局,在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努力实现缙云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华丽转身”。 

  数据缙云 

  缙云,在“中国生态第一市”的九颗星中,它是最耀眼的“工业之星”,是秀山丽水的生态经济强县,同时还是丽水市首个省级旅游经济强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省级教育强县、省级生态县。 

  生态工业,使缙云成为丽水首个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的县(市、区)。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带锯床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环形荧光灯生产基地,是中国五金之都最重要的新材料供应基地,工业总产值位居丽水各县(市、区)首位。 

  丽水撤地设市的10年,是缙云生态经济发展特别是生态工业发展最快的10年,缙云作为“中国生态第一市”中的“工业强县”,奏响了生态与工业和谐交融的全新乐章,已经成为全省欠发达地区一颗闪亮的“工业之星”。“生态经济”正以“缙云第一经济”的姿态在浙中南腹地激越发展。  

  “天下第一峰”——仙都“鼎湖峰”

  危机年代 实现“绿色增长” 
   
  在国际金融危机来袭的2009年,缙云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实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环境经济双赢。这一年,缙云不仅成功创建了省级生态县,更创造了招商引资的历史最高水平。同年,该县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6%,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位居全省第14位,实现绿色增长。   

  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这是缙云县委、县政府坚定的发展诺言。即使是在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2009年,缙云建设生态文明的步伐丝毫没有放慢。 

  这一年,缙云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不利局面,面对地处瓯江、钱塘江和灵江三江源头所担当的生态屏障重任,缙云县坚持把发展生态工业摆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首位: 

  全县依法取缔非法生产企业7家,关停整顿污染企业5家,否决“两高一资”项目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11个,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要求的项目20多个。同时在县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投融资体制,筹集5300多万元资金开工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业园区累计建成企业污水处理设施33个,顺利通过省级重点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验收。 

  这一年,缙云县创造了招商引资的历史最高水平。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3%。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位居全省第14位,实现了“绿色增长”。更可喜的是,优良的生态环境创造了显著的“生态洼地”效应。全年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57.5亿元,是2008年的28倍,其中超5000万元以上项目17个、超亿元项目11个、超5亿元项目2个。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寒流”,缙云发挥生态优势化危为机,创造了工业招商引资历史最高水平。 

  2010年,缙云县又全面启动了国家级生态县的创建。目前,缙云已编制完成生态功能区规划和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自然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得到进一步强化。累计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13个,市级生态乡镇14个,市级生态村91个,县级生态村187个。  

  后危机时代 寻求“华丽转身” 
  依靠“绿色新政”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行清洁生产,鼓励科技创新,使缙云制造融入“低碳元素”;调整产业结构——新材料和特种装备行业成为发展的主导,用最小的资源能源消耗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实现壮大总量与转型升级同步推进,这是缙云县委、县政府坚定的发展方向。缙云是丽水市率先突破年工业生产总值200亿元大关的县(市、区),但在“后危机时代”的经济转型升级愈加迫切,追求“华丽转身”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行动。 

  “绿色新政”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缙云采取优惠鼓励政策,引导企业更加重视通过效益的提升和科技的进步来“提速”,更加重视依靠质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来“增量”。 2010年,缙云县本级用于工业企业奖励额度突破3000万元,比上年净增800万元,涉及100多家企业的200个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项目。在这些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全年共实施技改项目83个,总投资达到31.1亿元,25个项目被列入省级技改“双千工程”。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9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产值的9.8%。 

  低碳元素悄然融入“缙云制造”。“产同样的量花最少的资源能源”、“用同样的电花最少的钱”、“治污同样也赚钱”。这些通俗易懂的理念,正是缙云县推行清洁生产过程中行成的特色“地方话”。全县34家重点用能企业已经有17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目前正在审核的15家,争取用三年时间全部完成审核。清洁生产审核引发了企业的一个又一个技术革新。浙江长虹电光源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成功开发了国内“绿色照明”高科技电光源领域中最新一代产品——低频无极灯,该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比普通光源节能70%,寿命长3至10倍。2009年缙云县还被评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县。 

  产业结构迈开重大调整步伐。“铁文化”和“五金文化”是缙云企业家文化的重要根基。这一历史的文化积淀与现实先进生产力的碰撞,演变成了缙云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内生动力——新材料和特种装备行业成为发展的主导,用最小的资源能源消耗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浙江缙云工业园区新材料风头正劲,在近100亿元工业产值中,仅6家专门为五金企业做上游配套的新材料企业就占了半壁江山。位于壶镇功能区的全国最大带锯床生产基地逐步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数控锯床的比例不断提高,近五成企业已转向生产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    

  新平台上 推动“五大发展” 

  全力推动“集约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和惠民发展”。这是缙云县委、县政府在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省委、省政府 “四大建设”,市委、市政府“四个发展”的新平台上,放眼国内外、立足浙中南、面向“十二五”提出的科学发展战略。 

  集约发展——全力做大生态经济发展平台。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的机遇,根据全县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的保障需要,扎实推进工业园区扩区,深入开展园区总规、控规修编工作,力争形成5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启动壶镇国际机械装备城建设,打造一个集研发、展示、信息、交易、物流为一体的崭新发展平台,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连续开发,形成10平方公里的壶镇产业转型提升区基本框架。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着力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提升农业的组织化、市场化、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积极推动旅游、商贸、物流、中介、休闲等第三产业发展,与工业、农业融合互动发展。 

  创新发展——全力推进生态经济转型升级。缙云县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永武缙五金产业成功列入全省首批21个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缙云成为全省占有试点个数最多的县,出台实施了《带锯床及特色机械装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主动对接永康、武义产业,做好三地五金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的融合发展工作,已基本形成了以新材料、电光源、大型装备等优势产业为特色的块状经济。支持企业建设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检测中心、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加快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联、政府扶持”的区域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行业龙头、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科研院所混合发展,努力实现裂变式增长。 

  协调发展——全力增强生态经济功能配套。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抓紧筹划启动一批行政、金融、物流、商住、劳务、幼教等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做好新建成区块的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切实推动工业园区从“建区”向“造城”转变。同时重视抓好五东工业功能区和新建、舒洪、东方等工业重镇发展。 

  特色发展——全力提升生态经济区域特色。瞄准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科技浪潮和产业革命,对接国家和省级产业振兴规划,积极发展具有一定基础、潜力巨大的、污染最小的新材料及特种装备等新兴产业。以更高起点、更高要求把握好招商选资门槛,完善政策导向和工作机制,坚持“招大、引强、选优”。 

  惠民发展——全面提高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资源资本的使用效益、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更加注重对政府社会的贡献、更加注重做大主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中等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新型工业化城市的目标,继续推动城区、景区、园区紧密互动发展,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的新老城区,配套服务仙都景区开发扩张,推动城市功能向工业园区延伸,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形成20万人口的集聚规模,打造优秀旅游城市和新兴工业城市。 

  2010,“十一五”与“十二五”的交汇之年,缙云作为丽水唯一一个县被纳入浙中城市群规划,同时被纳入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缙云,这个秀山丽水中的“生态经济强县”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正在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阳光大道上勇往直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