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市长赵效为谈打造“蓝色经济区”

2010-1-13 19:3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日照:凭“蓝”而立—— 访中共日照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效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打造的“三带”之一、山东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临海钢铁精品基地所在地、鲁南临港产业带的核心区、山西中南部铁路大通道出海口……,作为一个设立地级市仅二十年的新兴港城,日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如此多的重大发展机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全省发展大格局中获得如此重要的战略定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底气十足、满怀自信,响亮地提出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战略目标。近日,记者围绕发展蓝色经济的有关问题,专访了赵效为市长。

  记者:2009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明确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要求。日照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明确提出,把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作为实践载体。请问赵市长,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内涵要求是什么?重点任务又有哪些?

  赵效为:我认为,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对它的理解,可以从“海洋特色”和“新兴城市”两个层面来把握。所谓的“海洋特色”不应局限于原来大家对沿海城市“渔盐之利”、“航运之便”的传统认识,而应该包括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海洋生态、海洋城市建设五大方面。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海洋特色不仅是物质之海洋,更是精神之海洋,是经济上的海洋特色、文化上的海洋特质、建筑上的海洋风格、观念上的海洋气质,是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进步、海洋文化繁荣、海洋生态良好的综合体现。在科学发展的背景下,“新兴城市”不仅仅是城市之新、产业之新,更是发展理念之新、发展模式之新、体制机制之新,概括起来,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型、和谐型城市。海洋特色新兴城市体现在发展速度上,是快速崛起的城市;体现在综合实力上,是经济科技文化发达的城市;体现在价值归属上,是以人为本的城市;体现在城市精神上,是开放创新型的城市。

  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提出,高度概括了日照的城市特质,更集中突出了日照城市品牌的精神内核。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港口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生态建市“四大战略”和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双轮驱动”,加快推进“港城、港带、港桥、陆海”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努力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兴城市。在工作布局上,我们准备实施五大战略计划:

  一是实施“蓝色经济”倍增计划,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坚持港口、产业、城市、陆海、生态“五位一体”,以建设鲁南临港产业带和大型精品钢基地为依托,遵循“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加快构建以钢铁及配套产业、石油化工、汽车及海洋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为主体的蓝色产业体系,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

  二是实施“科技兴海”创新计划,做高做优海洋科技。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和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接轨青岛,加强与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国家级、省级海洋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提升全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实施“海洋文化”振兴计划,做新做活海洋文化。以建设滨海文化名城为目标,按照做深“昨天文化”、做实“今天文化”、做活“明天文化”的总要求,积极保护、梳理、挖掘海洋文化资源,突出海洋特色,加快海洋文化建设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大众化、国际化、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四是实施“滨海阳光城市”提升计划,做精做特滨海城市。以打造海洋特色新兴城市为目标,坚持海洋文化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有机融合,提升海洋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表现力和作用力。将城市基础设施和运营服务功能与港口规划建设全面对接,做大做强港口。五是实施“蓝色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保护提升海洋生态。坚持环保优先,在发展中着力构建海洋生态环境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走生态文明之路。

  记者: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以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作为着力构建的“三带”之一,这势必会对日照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拉动力,请您在这方面重点谈一下。

  赵效为:省委、省政府把日照作为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打造的“三带”之一,既是对设立地级市二十年来我市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寄托着对我市今后发展的殷切期望,必将对日照的发展将产生强大的拉动,这主要是因为与之相伴的是省一级乃至国家层面将对我市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进行倾斜。我们通常把它概括为“三大机遇”。

  一是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机遇。这当中,首当其冲的是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规划建设,现在这个项目已列入国家和山东省的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最终将形成2000万吨以上的产能,产品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档热轧薄板、宽厚板、大无缝钢管为主。这个项目的建设,将有力地带动船舶、汽车、机械制造等“吃钢”产业,以及港口运输、物流和其他生产生活服务类产业发展。同时,日照还是山东省规划建设的四大修造船基地之一,最近石油化工基地和海洋装备工程基地建设又被纳入了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

  二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新一轮日照港总体规划已经交通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共规划泊位280个,远期目标是6亿吨的吞吐量、1000万标箱运载能力。目前,我市还有两条铁路、三条高速公路、三条石油长输管道已经或即将开工建设,工程量之大、投资之多、带动作用之强,是建市二十年来没有过的,在全省同类城市中也是不多见的。具体的来讲:铁路建设方面,山东省规划的“四纵四横”铁路网涉及到日照的就有“两纵两横”,其中新建的有“一纵一横”,分别是青(岛)日(照)连(云港)铁路和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现在这两条铁路都即将开工建设,届时日照港将成为全国唯一有两条千公里以上铁路直通腹地的沿海港口,我市也将与青岛形成“一小时经济圈”。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在山东省着力构建的“五纵四横一环”路网中涉及日照的就有“三纵两横”,新建的有“两纵一横”,其中长(春)深(圳)高速日照段正在建设,日(照)潍(坊)高速计划明年开工,岚(山)临(沂)高速前期工作正在推进。输油管道建设方面,日照至东明输油管道已开工建设,到仪征的管道已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到淄博的管道正在做前期。这些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凸显日照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

  三是重大体制机制创新的机遇。以日照为核心的鲁南临海产业区已被列入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点方案》年底前有望得到省里的批复。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迅速启动开放、合作、财税、金融、土地、科技、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创新,努力把鲁南临海产业区建成我市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吸引外资的密集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日照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封关运营,这个中心具备“境内关外”的政策优势,对于提升日照的国际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依托,争取设立日照保税港区,与青岛港共同打造山东的东北亚物流中心。

  记者:山东省委、省政府把精品钢铁基地布局在日照,看中了日照的哪些优势?精品钢铁基地建设将给日照经济的全面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赵效为:钢铁产业向沿海布局这是个大趋势,因为钢铁工业是运输大户,每吨钢的外部运输量约为5吨左右,布局在沿海能够依托便利的水运条件,降低运输成本。钢铁生产同时也是高耗水产业,而一般沿海地区水资源都比较丰富,布局在沿海能够解决钢铁生产与居民和其他企业争水的问题。从市场角度看,沿海地区是钢材消费的主要市场,同时便于向国外出口。山东省委、省政府把精品钢铁基地布局在日照,一方面是顺应了这一大趋势,同时也考虑了日照有更为优越的比较优势。

  一是港口优势突出。日照港是国内专家公认的深水良港,目前已建成20万吨级和30万吨级矿石码头各1个,年铁矿石吞吐能力在8000万吨以上,完全可以满足精品钢基地的原料需要。同时,我们还准备建设30万吨级兼顾40万吨级码头2个、产成品码头6个。这样铁矿石到岸后就可以通过传送带直接运到厂区,加工出成品后直接下水,实现“港进港出”,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

  二是陆路运输方便。日照境内现有兖石、坪岚两条连接煤炭产区和港区的铁路,加上明年准备动工建设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山西和鲁南地区出产的优质炼焦煤、动力煤可以通过这三条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到日照,保障钢铁生产需要。

  三是水电供应充沛。日照是中国北方城市中少有的富水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是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8倍。现在城市每天的供水能力已达35万吨,实际用水量为17万吨。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建成后将新增供水能力40万吨。我们还将大力发展中水回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供电角度看,现有总装机容量为255万千瓦,现在全社会用电负荷是123万千瓦,建成钢铁精品基地后,富余负荷就能就地平衡,减少电力长距离传输带来的网络损耗和设备投资。

  四是环境基础好。我市沿海基底主要是古老的片麻岩,这样的地质岩性,非常适宜建设现代化、大规模钢铁生产基地。同时,我市地处沿海,自净能力强,能够为建设大型钢铁基地提供充足的空间支持。尤为重要的是,多年来,在日照建设大钢厂已经深入人心,建设日照钢铁基地已成为全市上下共同的迫切愿望。

  精品钢铁基地的规划建设,对日照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将是长远和决定性的。单就其本身来讲,它的建设可以壮大我市工业经济实力,拉动社会就业,增加财税和居民收入。据初步测算,精品钢基地建成后,每年将增加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以上,利税200亿元以上,可新增就业7500人。从拉动配套关联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它的带动效应将更为可观。为此,我们正在编制《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配套产业链规划》,初步考虑突出发展三类产业。一是机械装备制造类产业。主要是大力发展船用钢板及海洋工程用钢加工、汽车用板加工、焊管产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修造船等用钢下游产业,实现产业聚集和链条延伸。二是相关物流类产业。主要是通过加强物流园区、企业、运输船队等载体和平台建设,建立发达的物流体系,实现基地上下游产业与精品钢基地的无缝对接。三是生产生活服务类产业。主要包括直接为精品钢基地生产生活服务的科技研发、市场开拓、设备维护、建筑安装、物业保洁等。

  记者:日照具有得天独厚的深海港优势,作为“蓝色经济区”的一部分,日照是如何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

  赵效为:日照因港设市,依海而兴,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100公里的海岸线,其中64公里为优质金沙滩;浅海水域广阔,负2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面积达6万多公顷,滩涂5000公顷;日照港、岚山港均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大港,两港不冻不淤,陆域开阔,地质条件良好,特别适宜建设10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在促进海洋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方面,近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三类产业。

  一是海洋本身提供的资源,如水产品、原料、能源等,开发利用所形成的产业。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生态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等现代高效渔业。全市工厂化养殖面积已发展到60多万平方米,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40个、总面积4500多公顷。预计今年水产品总产可达47.86万吨,居全省第四位。大力发展水产品贸易,建成了安东卫海货城、大渔水产城等5处大型水产品专业批发交易市场,我市已逐步发展成为江北地区重要的水产品集散地之一。今年前10个月,水产品出口创汇达3.4亿美元,是全省唯一实现水产品出口额增长的市。

  二是海洋对相关产业发展条件及成本影响带来的产业,如港口运输、物流、临港大工业等。港口发展方面,2003年以来,我市抓住港口下放机遇,对日照、岚山两港进行了整合,在全省率先形成了“一城一港”的格局。到目前已累计投资155亿多元,陆续开工建设了矿石、粮食、集装箱、油品码头等40多项重点工程,使港口生产性泊位由20个增加到目前的39个。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港口生产实现了逆势上扬,预计全年货物吞吐量有望突破1.8亿吨,增幅在19%以上。同时,我们还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以“大进大出”为主要特色的临港大工业。2002年以来,已相继开工建设了138项临港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31亿元,森博浆纸、威亚汽车发动机、华能日照电厂等一批临港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钢铁、浆纸、能源、机械、石油化工、粮油加工等产业为重点的临港工业体系。目前,全市38家重点临港工业企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已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是海洋环境影响带来的产业,如旅游、水上运动、人居房地产等。我们坚持打造四季游、休闲度假游和高档精品游三大理念,建设了世帆赛基地、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万平口景区、灯塔景区、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旅游景区和景点,并不断加大对外推介力度,促进了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预计今年全市国内外游客接待量可达17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分别增长18%和20%以上。我市已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渔家乐”民俗旅游目的地。我们还借助滨海优势,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已相继成功举办了40多项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今年10月,第十一届全运会五个大项、40个小项的水上比赛项目在我市成功举办,是除济南、青岛之外举办项目和产生金牌最多的城市。明年我市还将承办2010年中国水上运动会,“水上运动之都”已成为我市最亮丽的城市名片。近年来,我市的房地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市区新开发的商品房有近一半的被外地人购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通过规划建设北大教授花园,已经吸引了近400名专家教授来日照安家。不久前,我市又一举摘取了全球人居领域的最高荣誉——“联合国人居奖”,成为今年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也是全球仅有的三个获奖城市之一,国内外人士对日照刮目相看,日照从此又增添了一张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

  记者:日照作为一座新兴的海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第一的原则。请问赵市长,日照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怎样做到既能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又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哪些政策与具体措施?打造海洋特色新兴城市与维护绿色环保城市形象,“蓝”与“绿”如何有机统一。

  赵效为:日照的优势在海洋,潜力和希望也在海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不仅是日照的当务之急,更是事关日照发展的长远大计。为此,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明确提出了打造“三色经济”的理念,即:打造“蓝色经济”,促进“港城、港带、港桥、陆海”一体发展;打造“绿色经济”,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筹兼顾;打造“特色经济”,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工作中,主要是着力构建“规划、审批、监管、修复”四位一体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一是坚持科学的规划引导。编制了《日照市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规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海洋渔业发展规划》,对全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从空间和时间上进行了科学设计,将全市海域划分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区、海洋生态环境整治区、滨海旅游开发与保护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区和集中集约用海区,为保护宝贵的海域和岸线资源提供了科学指导。

  二是严格海域使用审批。制定出台了《日照海域使用权申请审批管理办法》、《日照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海域使用专题会议制度,对全市所有用海项目均由专题会议成员集体研究审查。严格落实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权属和海域有偿使用“三项基本制度”,全面推行海洋工程、海岸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核准审批。近年来,先后拒批涉海污染项目近百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10多个。

  三是加强海洋环境监管。以市政府名义发布了《关于加强海岸带规划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的通告》和《关于禁止在近海海域、沿岸及有关河道采砂的通告》,并作为“高压线”来严格监督落实。积极开展陆源入海排污口、近岸海域趋势性监测和世帆赛海域、海水浴场、海洋倾倒区、海水增养殖区、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实时监测,加强对重点岸段和海域的巡查,随时掌握海洋违法活动发生状况,严厉查处、打击各种非法用海行为,做到了早发现、早制止。

  四是强化海洋资源修复。积极探索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专门制定了用海生态补偿方案,加快“海洋牧场”、“海底森林”和各类海洋保护区建设。建立了大竹蛏、金乌贼、西施舌种质资源保护区及前三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等一批海洋保护区,其中大竹蛏种质资源保护区成为全国首批40个国家级保护区之一,开工建设了前三岛、万宝、太公岛三个人工鱼礁项目。大力开展渔业资源修复行动,2003年以来,已累计增殖放流中国对虾、梭子蟹、大竹蛏、金乌贼等健康苗种近9亿尾粒,使得我市近海水产品回捕量逐年增多,初步显示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