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科技创新背后的应用难

2010-11-25 7:1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本报记者 范云兵
    日前,“十二五农村领域科技计划首批预备项目”公示完毕。预备项目分为农产品储藏与物流、农产品加工、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等18个类别。其中,“农产品储藏与物流”一大类中共有49个项目,包括22个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
    大批冷链物流项目的入围,说明冷链物流行业已经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名誉会长陆江曾表示,走科技创新之路是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大势所趋;要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特别是新项目的自主研发,要善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要对优秀科学成果及运作模式进行推广,以点带面,实现物流产业的整体升级。
    然而,就目前来看,冷链物流科技领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是科研机构、高校研究的“热火朝天”,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对这些项目的“冷眼旁观”。
理论实操两张皮
据记者了解,入选预备项目库的22个冷链物流项目,有18个是由高校或科研中心申报的,由企业申报的仅4项。换句话说,这些项目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怎么由实验室转化为企业的实际操作。“我们很少引进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冷链物流科技创新项目。”山东荣庆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郑全军说。现在很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技项目搞得有声有色,但实际应用能力并不行,不仅实际操作能力差,而且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和人力。“说得尖锐一些,很多高校、科研中心,甚至一些企业,争取科技项目就是为了资金,而并非真的想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一个项目国家往往要投入很多资金,但项目完了,所谓的‘科技创新’也就完了——真正能转化为企业生产力的项目很少。反而是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技创新项目,可操作性非常好,能有效地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郑全军告诉记者。
    对于这样的说法,科研机构显然并不认同。浙江大学教师徐昌杰负责的《易腐特色果蔬包装与物流核心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就是入选此次项目库的项目之一。徐昌杰说:“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肯定有项目支持资金的原因,但肯定更多还是为了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当然,对于一些项目转化为生产能力比较弱的现象,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徐昌杰告诉记者,科研机构跟高校的一些研究项目确实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这些项目比较超前。任何新东西,不能指望一出现就能够成熟地应用于行业,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过程。“从以往的效果来看,我们研究成果的效果还不错,只是存在成本高、可操作性差等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徐昌杰说。
    而作为一家较有实力的企业负责人,海南果蔬食品配送有限公司冷链储运事业部总经理李北波,对于当前冷链科技创新难以转化成生产力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我国冷链物流技术并不落后——目前我国新建的一些大型冷库,有的比美日发达国家还要先进,有的甚至完全不用人力操作,都是由机器完成。“可以说,近两年来,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冷链新技术、新项目投入使用,但实际效果并不好。主要还是操作标准的问题。”
    李北波说,执行标准不统一,也就没有了冷链物流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但目前,我国缺乏相应的冷链物流标准;而在现有的标准中,也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标准执行得并不严格。所以,技术也就没有了发展和执行的空间。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张签名对于技术转化难问题亦感受颇深,他说,现在高校的理论创新与企业的实际操作是“两张皮”——各大高端论坛上,台上科研机构专家讲得热火朝天,而下面企业听众却昏昏欲睡——就是因为这些理论的应用性不强。
    对此,张签名认为,这是因为很多专家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缺乏对企业实际的了解,多多少少存在闭门造车现象。“很多国家项目的资金都打了水漂,并不是说项目组的人乱花了,而是因为他们研究出来的这些科技项目没有实际效用。相反,一些企业的项目则受到了行业的欢迎。比如说中集的科技项目——与美国的开利公司合作,不断加强冷藏车的创新能力,就受到了很多企业的欢迎。”
转化能力最重要
“说白了,科技创新转化难的根本原因,还是理论创新与实际运作的脱节。”张签名说,要想把这两站皮“黏合”在一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郑全军则表示,目前的科研与研发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他认为,国家应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企业科研项目,因为企业才是实际操作者,才最了解行业的技术瓶颈,也最能将技术革新成果体现在实践中。所以,科研项目应该以企业为核心,科研机构和高校可以作为辅助。
    对于郑全军的这一观点,李北波也表示认同。他同时也提出,企业的科技创新应突破现有的机制,“要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提供解决方案,站在终端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全程的解决方案,而不能站在技术的先进性角度上,为了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而先进。”“成本控制和可操作性才是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李北波说。不能说有了冷库、冷藏车以及先进的技术就解决问题了,还要靠实际操作。
    而对于如何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张签名认为,协会作为行业组织,在培养人才以及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说,应由协会收集当前最需要科技创新的领域或项目,组织上报给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国家批准后委托有实力的企业来做。“不能说企业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要根据实际需求来搞,这样科技创新才能尽快地转化成生产力。”“高校或科研机构并不十分了解实际的需求,不必要建立独立的科研中心,可以把科研中心建立在企业的内部。”张签名说。前些年国家在双汇建立了国家生猪屠宰项目,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支持,既推动了双汇的发展,也通过双汇带动了整个肉制品加工业的发展。此外,科研机构要积极和企业挂钩,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参与科技创新。高校有理论知识,企业有操作经验,高校进行理论创新时,要积极吸收企业一线人员进入项目组,采纳实操人员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创新项目的可操作性。否则,高校的理论研究可能落得剃头挑子——一头热,无法和实践聚合在一起。“高校也正在研究怎样提高项目的可操作性,更好地为行业发展服务。”徐昌杰说,刚刚入选国家项目库的冷链项目将大量吸收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不过,他也表示,科技创新项目可操作性差并不仅仅是项目本身的问题,而是涉及到诸多领域的合作,这不是一个科研结构能单独解决的。所以,科技创新是需要多领域衔接、合作的,也希望有关各方能在这方面着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