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建设好国际化现代化港口

2010-11-24 6:4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本报记者 石建跃 通讯员 严 威
    为了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增强为中西部区域服务的综合能力,更好地整合港口岸线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长江沿岸聚集,200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武汉新港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将武汉和鄂州、黄冈、咸宁四市的港口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将其作为湖北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武汉新港由原武汉港和鄂州、黄冈、咸宁市的部分港区组成,规划港口岸线548.2公里(其中,长江岸线435.3公里,汉江岸线112.9公里),港区及腹地面积达9300平方公里,规划区内现有27个港区,最大靠泊能力7000吨,年货物通过能力9274万吨。
    武汉新港按照“亿吨大港、千万标箱”的目标,打造集现代航运物流、综合保税服务、先进港口设施和经济技术开发为一体的现代港,中西部走向海外的国际港,水水、水陆中转的枢纽港和港口与产业相互促进的先导区。到2020年,武汉新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380万TEU;到2030年,武汉新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000万TEU。
    今年10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武汉新港,充分肯定了武汉新港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温总理指出,武汉作为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支点、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集中建设好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港口是必要的;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和利用,要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河道整治、生态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水运码头的建设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同当地经济社会状况相适应;要综合治理长江黄金水道,确保船舶运输安全;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不仅要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作用,而且要使长江成为一条清澈的江河、干净的江河,这就需要按环保标准对港口、船舶排污进行治理,使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永续利用这条黄金水道。
    温总理的讲话为武汉新港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活力。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综合配套、港城互动、开拓创新、合作共建”的方针,武汉新港积极探索全新的管理体制机制和建设发展模式,从打破行政管理体制束缚入手,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成立武汉新港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和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统筹推进港口一体化建设与发展;精心组织编制了武汉新港总体规划和空间发展、产业发展、集疏运网络3个专项规划。提升港口辐射聚集功能,发挥多式联运优势,集中规划建设“一个新港商务区、两个集装箱核心港、五座临港新城、十二个临港产业园”,形成“一区、二港、五城、十二园”的总体布局。
    武汉新港规划建设启动以来,“新港效应”逐步显现。“武汉新港模式”得到交通运输部肯定并在全国推介。投资强度明显加大,目前武汉新港在建的港口基础设施、集疏运网络、物流园区等项目共65个,总投资487亿元;2009年完成投资40.8亿元,今年1~9月,新港项目建设实现投资逾34.1亿元,全年预计突破80亿元,比上年翻番。通航领域不断拓展,先后开通了直达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的不定期货运航线,恢复开通了武汉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航线,武汉成为中部地区走向海外的重要“门户”。货物吞吐量大幅提升,去年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主要港口运量下滑的形势下,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8657万吨、56.4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4.11% 、20%;截至今年9月,新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6095万吨和47.04万标箱,预计全年将突破1亿吨和70万标箱,创历史新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