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崛起潮正涌

2010-11-21 21:5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编者按 秋冬之际,本报记者来到粤北山区和粤东地区进行采访调研。这里曾是广东省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随着广东省委、省政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出台,这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奋起直追的信心和干劲,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即日起,本报刊登系列报道“转变发展方式广东调研行”,报道广东梅州、汕头、潮州和揭阳4个地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和举措。 
  驱车进入广东省梅州市,漫山遍野的绿意似乎变得更加浓重了。南岭脚下的这方土地,在充足的光照、充盈的雨水呵护下,草木葱茏,四季常绿。
  在梅州采访期间,记者既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更感受到梅州广大干部群众加快绿色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对梅州之绿也有了越来越深的体会:这浓浓的绿意,既是梅州加快崛起的底色,更是新一轮科学发展的潮涌。
  (一)
  力争用5至10年时间,把梅州打造成广东重要的绿色现代产业基地;到2020年,基本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不久前闭幕的梅州市委五届七次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的若干意见》,成为梅州上下议论的话题。
  “所谓绿色的经济崛起,前提是生态保护,核心是经济崛起,就是在坚持绿色发展方向的同时加快经济提速,进入发展快车道,实现经济全面腾飞和社会进步。”梅州市委书记李嘉说。
  对于梅州这个广东省欠发达地区来说,经济发展的道路不是一马平川。就自然条件而言,梅州作为典型山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就区位条件而言,梅州作为整个粤北地区距珠三角地区最远、开通高速公路最晚的地级市,与外界沟通受限,良好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虽经多年努力,梅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竞争力较弱、城镇化进程偏慢,仍是不争的事实。
  “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是梅州大步追赶周边、迅速摆脱落后、实现可持续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所在、重点所在、攻坚所在。”李嘉说。
  其实,近几年来,梅州通过建设“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多方探索绿色崛起之路,效果正在显现: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今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仍然呈现逐季加快的良好势头。
  (二)
  梅州紫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透明的机柜里,机器手臂灵巧地伸缩上下几次,一张透明的聚碳酸酯基盘经过喷涂、溅镀、检查、印制图案,就变成一张市场售价约为200元的蓝光光盘。一条生产线每天可以生产1万至1.5万张蓝光光盘。
  在广州、梅州两市的推动下,由广汽集团零部件有限公司和位于梅州市的广东强华汽车无刷发电机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广汽强华(梅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目前生产商务车发电机和启动机。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加强产品研发,并积极向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
  紫晶光电、广汽强华所代表的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梅州对制造业进行全新布局的重点。
  在产业发展上,梅州曾经受过“阵痛”:一度作为经济支柱的煤矿全部关闭,小钢铁、小水泥、小木材企业大量淘汰,利税大户烟草行业也受到行业政策调整的冲击。
  “断腕之痛”让梅州对于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谋求新一轮崛起的过程中,梅州果断提出,要在“大、快、新、特”方面下功夫,构建具有梅州特色的生态型、循环型、低碳型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随着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和水路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地处粤闽赣交汇地带的梅州从“边远山区”变为交通枢纽,成为连接经济发达地区和内陆市场的经济走廊。梅州的经济崛起因之有了更宽广的视野:抓住泛珠三角经贸合作的深入推进、海西经济区的建设以及广东省“双转移”战略实施等重大机遇,融入珠三角、海西地区和中部地区三大经济区域板块,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
  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是绿色崛起的内在要求。梅州市注重在承接转移过程中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对进入项目设定严格的环保门槛,使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成为促进当地产业特色化、高端化和产业集群化的过程。
  作为承接产业转移主要载体的两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和5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梅州绿色现代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梅州与广州合作建设的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坚持围绕“生态园区、工业新城”的发展定位,重点发展以汽车零配件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和以电子信息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
  层峦叠翠,曲径通幽,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中,不时出现精心点缀的红色灯笼串,让人眼前一亮。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不仅是周边游客品茗和采摘的地方,更是附近农民增收的“聚宝盆”。作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景区种有2000多亩优质名茶和500多亩金柚、龙眼等优质水果。村民们在度假村找到了工作,自己家里的农产品(20.70,0.22,1.07%)也有了销路。据梅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碧玲介绍,目前梅县已有4个像这样的4A级自然风景区。万亩银杏、万亩脐橙、万亩油茶等农业商品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之中。
  2009年,梅州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幅全省居首。梅州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最能体现梅州市立足当地生态特色、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思路。
  作为广东省的生态屏障和主要水源地,梅州森林覆盖率高达68.6%,生态环境优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梅州文化底蕴深厚。这些都构成了梅州旅游业“生态产业化”发展的支点。
  位于梅州市中心区域的梅江区,占地达2000多公顷的客天下旅游产业园俨然成为一座集旅游、度假、教育、展示等功能要素于一身的“城中城”。这里有客家民俗文化展示、客家建筑典范展示、客家对歌台、客家名人馆,还规划建设山歌研究会馆、客家民俗文化研究会馆、客家文物研究会馆等。据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接待境内外游客300万人次,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
  梅州市旅游局局长陈建新告诉记者,去年梅州与广东省旅游局合作,共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计划用6年时间,把梅州客家游打造成为客家地区最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今年1月至7月,梅州市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4.5%和22.4%。
  本着“生态产业化”的同一思路,梅州市大力发展绿色现代农业、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业和特色文化产业,让“青山绿水”的生态资源,变成“金山银山”的发展优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