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谋跨越

2010-11-21 21:5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争当全市经济发展龙头 
  作为全省人口大县、省列经济建强县,遵义市“中部崛起”战略核心区域的遵义县,“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该县按照“全市经济发展龙头、遵义现代物流中心、新农村建设示范带、黔北旅游胜地、人居创业乐园”的发展定位,围绕“做强一条带,主攻三条链,打造四大园,建好六个场;立足两同步,抓好三建设;走基础先行、依城带乡、以贸促工、开放开发的贸工立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思路,克难攻坚,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
  从该县的经济主体指标看,2009年完成GDP115.5亿元,比2005年净增60亿元,年均增速13.5%。工业增加值42.9亿元,比2005年净增24亿元,年均增速17.1%。完成财政总收入12亿元,比2005年净增6.1亿元,年均增速19.5%;农民人均纯收入4703元,比2005年净增1797元,年均增速8.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三项指标,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比预期目标净增1.3亿元、1690元、803元。工业增加值和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净增约4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标。
  从三次产业来看,该县基本实现了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从2004年的28.1∶35.3∶36.6到2009年的20.6∶42.2∶37.2,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还初步形成了能源、冶金、建材、医药、化工和食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优势产业体系,旅游等特色产业也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综合竞争力看,在遵义市4年的综合考评中2年荣获第1名,一年得了第2名;第二轮经济强县考评中跻身全省前10强,名列县市组第3位;在西部百强县中,2006年排位48,2007年47位,2008年42位,2009年41位,3年中晋升了7位。今年8月,该县又被评为2009—2010年度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
  自我加压全力推进
  如何为全市、全省经济发展作贡献?围绕“增比、进位、突破”的要求,在当前及“十二五”时期,遵义县初步确立的总体要求是:突出科学发展,着力加快转型,强化三产协调,夯实小康基础。
  县委书记陈志刚对该县“十二五”的发展目标作了这样的描述:围绕遵义市“增比、进位、突破”的总体要求,按照“争当全市领头羊,跻身全省前十强,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发展定位,确保经济总量和各项主要指标实现翻番、在全省、全市所占比例和份额明显提高。
  ——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8%,力争22%以上,确保实现320亿元,力争突破350亿元以上。
  ——工业总产值增长确保20%,力争25%以上,实现500亿元,力争600亿元以上。
  ——工业增加值增长确保20%,力争25%以上,实现135亿元,力争165亿元以上。
  ——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确保20%,力争25%以上,分别确保实现35亿元、力争突破40亿元和实现18亿元,力争突破25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达到9000元,力争突破10000元,3年内赶超全国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以上。
  ——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提升1至2位,力争落后指标全面赶超全省、全市水平,综合竞争力在西部百强县中进位5位以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县决定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紧贴泛珠经济区,融入成渝经济区,参与黔中经济圈,领跑黔北综合经济区。
  同时,实施三大战略(工业强县、城镇带动和开放发展战略),提升三条产业链(铝及铝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能源冶金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四条经济带(南三乌龙城市经济带、和平大道加工工业经济带、鸭枫泮综合经济产业带、南楠大道有色金属产业带),做强五大特色产业(有色冶金、能源建材、装备制造、化学工业、白酒及农副产品加工)。
  “六大主攻”“六大突破”
  在此基础上,遵义县将奋力抓好“六大主攻”实现“六大突破”。
  主攻大项目引领,在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该县已规划建设了和平、龙泉食品、龙山铝加工、鸭溪包装等10大工业园,规划面积80.6平方公里,可用面积95360亩,已入驻企业33家,投资总额170亿元,预计年产值750亿元,解决就业近11万人。
  2009年,全县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占总产值的40%。对此,该县突出大项目引领,吸引更多大项目、大企业入驻工业集聚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围绕提升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遵义县还加快推进以80万吨氧化铝和遵义铝业四期环保节能技改项目为龙头的铝土矿、氧化铝、阳极碳素、电解铝、铝加工、废渣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以鸭溪电厂为龙头的煤、电、冶金、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和以沼气池建设为重点的沼气、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专业市场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确保氧化铝、电解铝等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或满负荷生产。
  主攻扩大投资,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期间,遵义县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持续较快增长的势头,2005——2009年,GDP年均增速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35.73亿元增加到72.32亿元,年均增长19.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
  “十二五”期间,该县重点抓好五大特色产业:
  ——发展有色冶金产业。依托遵义80万吨氧化铝和遵义铝业,规划建设240万吨/年氧化铝;100万吨/年电解铝配套建设80万吨/年铝加工;60万吨/年阳极碳素;1万吨镓/年;全力推动盘江煤电100万吨铁合金生产项目。集中发展钼镍加工及金属镁产业。以上可实现产值共490亿元。
  ——做大能源建材家居装饰产业。开工建设竹园煤田,建设2个年产60万吨的煤矿,可实现产值3.84亿元。推动鸭溪电厂二期工程,新增120万千瓦,可实现产值25亿元。加快龙坑建材家居装饰市场建设,力争实现产值13亿元以上。以上可实现产值共41.84亿元。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及白酒产业。力争农畜产品及加工产值突破30亿元。积极发展医药产业,力争实现产值5亿元。加快推动鸭溪酒业5万吨技改扩能工程,可实现产值180亿元以上。共约215亿元。
  ——配套发展化工产业。配套氧化铝发展50万吨烧碱及其氯氟化工产业,可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
  ——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发展特种汽车制造业,以“3653厂”为生产基地,系统规划现代特种汽车制造企业,到“十二五”期末,年生产特种汽车1.2万台,配套发展20万套汽车配件和580万件铝合金轮毂。上述产业建成后,将实现产值820亿元以上。
  主攻现代农业,在打造黔北“钱仓”上实现新突破。“十二五”期间,遵义县将种植辣椒50万亩、蔬菜30万亩、烤烟15万亩。在此基础上,突出做大10万亩花椒、10万亩金银花、10万亩核桃、10万亩榨菜、10万亩高粱的“五个10万亩”工程,培育5万亩提子和1万亩食用菌基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速13%以上,在未来三年内赶超全国水平。
  主攻商贸物流,在繁荣城镇经济上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期间,该县预计完成城建总投资51.7亿元,年速增长53%,较“十五”期间增长354%,是“十五”期间总投资的4.5倍。
  “十二五”中,该县将按照“遵义市新城区、黔北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人居创业乐园、生态园林城市、西南重要铝工业和新材料基地”的县城发展定位,推进绿色农产品交易市场、黔北汽车博览中心和机电市场建设;启动共青湖宾馆群、建材家居灯饰市场、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日用品仓储超市及县城中央商务区等的招商建设,争取茶酒博览中心落户。
  在加快县城开发的同时,坚持片区中心城镇发展定位,突出抓好产业发展,打造一批独具魅力、宜居精致的工业重镇、商贸集镇、旅游新镇,力争到2015年,城镇化率50%以上。
  主攻招商引资,在加大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该县招商引资年均增速27.96%,共引进资金11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8.33%;招商引资企业(项目)对全县新增税收的贡献率在70%以上。
  遵义县将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机遇,努力形成全社会招商、亲商、安商的环境氛围,吸引更多优强企业到我县投资兴业。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额年均增速20%以上,2015年到位资金突破100亿元。
  主攻全民创业,在民营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2009年,遵义县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2亿元,分别占GDP、二产和三产增加值的36%、46%。
  该县将从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高度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在全社会大力发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设立民营经济创业园,积极鼓励全民创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尤其依托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刺激和拉动以商流、物流、人才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发展,形成二三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