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工程机械行业呈现三大亮点
2010-11-17 3:4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回顾“十一五”,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史阶段。期间,先后发生的多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对行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曾导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一度直线下滑,2009年初甚至出现了行业近10年来增速的最低点,直接影响了“十一五”行业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在这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和实施了包括4万亿元投资和调整振兴规划在内的一揽子计划,提振了行业的信心和勇气,使得全行业迅速摆脱了被动局面,率先企稳回升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创造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史上最辉煌的5年。
行业规模总量跃居世界首位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06~2009年,“十一五”的前四年,工程机械行业销售收入分别为1620亿元、2223亿元、2773亿元、3157亿元,分别递增28.37%、37.22%、24.74%、13.85%。继2007年我国工程机械产销量超越美、日等国后,又于2009年销售收入跃居世界首位,成为真正的世界工程机械制造大国。预计2010年全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40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以上。“十一五”期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预计达到33%以上。
截至2009年,工程机械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有1400多家,其中主机企业710多家,职工33.85万人,固定资产原值668亿元,净值485亿元,资产总额达到2210亿元,2009年平均利润率为7.51%。工程机械行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显现,其销售收入在机械工业13大产业中仅次于汽车、电工、石化通用行业,排名上升到第四位。2009年有8家企业进入世界工程机械50强行列,有23家大中型企业成为A股、H股的上市公司。
自主创新成为最大亮点
“十一五”以来,工程机械行业扎实推进自主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五年来,共有106项创新成果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其中10项荣获一等奖,37项荣获二等奖,59项荣获三等奖。同时,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方面成绩斐然。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最大的水平臂上回转自升塔式起重机、世界最长72米臂架混凝土输送泵车、国内最大的500~1000吨级的全路面起重机、1000~2000吨级履带起重机、12吨大型装载机、510马力推土机、额定起重量46吨叉车、最大直径11.22米水泥平衡盾构机、220吨电动轮自卸车、55立方米露天矿用挖掘机、高速铁路成套设备等一大批产品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全行业共有19种大型工程机械被列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发展领域;有18家企业被列入军需采购对象。
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基本覆盖工程机械行业重点产品领域、布局合理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17个,得到国家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支持,企业也从销售收入中提取研发经费用于技术中心的业务开展,有的企业提取的新技术研发费用已占到销售总额的5%以上。“十一五”期间,工程机械加大了科研开发力度和技术改造步伐,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不断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挖掘机、平地机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700小时以上。形成了徐工、中联、三一、柳工、山河智能等一批知名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一大批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等荣誉称号。
我国工程机械自给率从“十五”期末的82.7%,提高到2009年的88.5%,逐步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
调结构转方式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经过投资和兼并重组促进了竞争性发展,使生产集中度、产业集群度等大幅提高。同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生产集中度大幅度提高。据工程机械工业协会2009年统计,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0家,占行业总销售额的85%。其中:100亿~500亿元的企业有5家,他们是徐工、中联、三一、柳工和小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年销售额在50亿~100亿元的企业有11家,年销售额在10亿~50亿元的企业有34家。而2005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企业只有22家,占行业销售总额的比重为40%。2010年生产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预计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以上的企业将达到10家左右。
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经过“十一五”的建设,我国工程机械产业90%集中在东部地区和湖南、四川、广西等地区,主要生产协作配套企业也是围绕这些地区发展的。具体包括:以徐工集团为核心的徐州地区工程机械产业群;以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山河智能等企业为龙头的湖南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群;以山推、临工、方圆、小松、大宇等济宁、临沂、青州为集聚中心的山东工程机械产业群;以安徽合力、日立建机(中国)、常林股份、杭叉、小松(常林)、现代、龙工、上海华建等知名企业为代表的长三角工程机械产业群。近几年,三一、玉柴、柳工等企业先后到长三角落户办厂或兼并企业,使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重要的集群和产品集散地;另外,四川成都、新津、泸州产业集群;广西柳州、玉林产业集群;厦门、晋江、泉州产业集群;京津冀豫产业集群;沈阳、抚顺产业集群基地等也是我国工程机械很有发展活力的地区。
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在“十一五”期间,以三一重工、龙工、山河智能、南方路机和改制后的杭叉集团、北方交通、南阳路德、抚顺永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其机制灵活、社会负担小、自主决策能力强的优势,善于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已发展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在零部件行业,以江苏恒力、方圆支撑、赛克斯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正在担当着部分关键零部件的攻关任务,并且已经初见成效。
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基本普及,部分产品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基础上,又提升为智能化控制,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高端产品的整机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逐步接近,许多产品用于开拓国际市场、替代进口和满足国家重点工程需求;中端产品的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整机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低端产品由于技术配置较低,故障率高,能耗高,排放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在结构调整中,正逐步改造或淘汰。
代理商体制初步形成,售后维修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十一五”期间,随着境外一些品牌和代理商进入中国市场,新的营销理念和代理商运行体制与机制逐渐被中国代理商接受,促进了工程机械行业代理商群体的兴旺和蓬勃发展。
国际化步伐加快,出口贸易转向顺差。“十一五”期间,工程机械领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发展。到2009年,外商投资企业数比2001年增长200%以上。其中小松、斗山、日立、神户制钢、卡特彼勒、特雷克斯、马尼托瓦克、沃尔沃、现代等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重要力量。
“十一五”期间,还是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由逆差转向顺差的大转折时期,2005年行业进口额为30.64亿美元,出口额为29.4亿美元,由逆差转为基本持平。2006年进口额为39.31亿美元,出口额为50.12亿美元,顺差超过了10亿美元。到2008年,进口额上升到60.16亿美元,增长一倍;出口额上升到134.22亿美元,增长了356%;2008年出口额占当年销售总额的33%。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额为77.1亿美元,占销售总额的17%,比上年下降42.6%,但保持顺差25亿多美元。2010年出口有望达到100亿美元,实现同比约30%的恢复性增长。其中,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筑路机械等在内的17种机型成为出口创汇的主打产品。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