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三反”理念指导实践
2010-1-11 19:5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亮点思维
●河源提出要坚持反传统发展路径依赖,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努力探索一条社会财富有效增加、生态环境保持优良、百姓福祉不断增进的科学发展新路径,实现经济、文化和生态的三崛起。
●河源另辟蹊径,提出实施反梯度发展,重点选择发展“四新”产业(即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以及商贸物流,使河源一步到位地与发达地区共同站在高端产业的起跑线。
●河源建成城际轨道后将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成为深港、广佛和莞惠广阔的腹地。河源从战略的高度谋划未来的发展,提出“依托珠三角、服务珠三角、融入珠三角”的发展战略,努力将该市建设为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粤北赣南区域物流中心。
河源经验是后发展地区实践科学发展的有益探索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的促进粤北山区加快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中,专门辟出章节提出,要在粤北地区加快建设生态型循环型特色的现代产业,尤其是要培育新兴生态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这一提法与您提出“三反”理念中的反梯度发展“四新产业”的战略不谋而合。什么是“三反”,这个理念在河源有哪些实践成效,对像河源这样的后发展地区有何指导意义?
陈建华:按照中央、省的部署和河源的发展战略,我们提出反传统路径、反梯度发展、反周期操作等“三反”发展理念,就是基于河源的实际,探索一条社会财富有效增加、生态环境保持优良、百姓福祉不断增进的科学发展之路。
传统发展路径,是一种唯GDP崇拜,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经济低效增长,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蕴含了深刻的辩证思维。在落后的地区,能否危中寻机,不重走部分发达地区老路和简单复制他们的发展模式,用一种全新的理念来指导发展,河源作了有益的探索。汪洋书记在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上指出要“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河源深谙其中真谛,提出要坚持反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克服发展上的浮躁情绪,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避免经济上盲目发展、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GDP无效增长,努力探索一条社会财富有效增加、生态环境保持优良、百姓福祉不断增进的科学发展新路径,实现经济、文化和生态的三崛起。
在经济调控操作上,选择反经济周期操作,从容应对危机、实现化危为机。这也是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上黄华华省长提出的。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实行反周期操作,在经济高潮时储备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比如河紫、大广、粤湘、汕昆、东环高速等,进入经济低潮时加快储备项目建设,加大固定资产投入,比如加快市区7条主干道建设、高速公路、工业项目建设等,同时开展土地储备、提高园区接纳能力和推动房地产项目建设,迎接新一轮经济高潮的到来,力争在一轮周期中实现两轮的发展,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抢占战略竞争的制高点。
在深入分析了河源的资源禀赋和区位、后发等比较优势后,我们选择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四新”(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产业,建设具有河源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将河源打造成为“五大基地”(新电子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生态农业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实现跨越发展。
预计2009年全市GDP增长10.6%、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6%、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
依托珠三角、服务珠三角、融入珠三角
记者:《珠三角发展纲要》推出的时候,我们曾经担心粤东西北的环珠地区会不会被此轮发展跳过,变成珠三角和周边经济圈之间的洼地,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否多余了?河源怎么定位和处理与珠三角的关系?
陈建华:省“双转移”政策的推进和《珠三角规划纲要》的实施,为河源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提出了“依托珠三角、服务珠三角、融入珠三角”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一保双转三连”的发展思路:继续保持区位、资源、人文、生态、后发五个方面的优势,大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加快河源与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连接、高速公路连接和万绿湖直饮水管道连接,全面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
在地区角色分配上,珠三角是主角,我们甘当配角,我们也一定能当好配角。我们完全有能力与珠三角实现无缝对接。首先,我市的土地资源丰富,是珠三角广阔的发展腹地。其次,河源是距离珠三角最近的城市之一,交通便捷,近两年,河源境内5条高速公路和1条城际轻轨还将相继动工,河源的交通区位环境将取得历史性突破,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生活圈。第三,我市的“金木水火土”资源俱全,产业空间和前景很好,汉能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研发基地已动工建设,产业链产值可达1000亿元以上。在今后三到五年内,我们这些重大项目的投入达到1000亿元左右。到2016年,全市将形成2000亿元左右的“四新”产业产能和若干产业集群,打造3-5家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企业“航母”。
可以相信,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我们将乘着珠三角实施纲要的东风,迈出更大的步子,把河源打造成为珠三角发展腹地,连接珠三角与长三角的大陆桥和“黄金通道”,珠三角、港澳企业进军华东市场的桥头堡,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粤北赣南区域物流中心,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可以预测,十年二十年后的河源,不但能当好配角,而且会走出一条实现山区科学发展的路子,不仅不会被边缘化,而且更有条件成为广东省生态产业重要基地之一和低碳经济示范区。
河源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生态
记者:听说河源为了保护生态在三年内关闭一批小钢铁企业,并依法整顿关闭了一大批非法采矿企业?
陈建华: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河源三年内要关闭十多家小钢铁企业,大前年已依法整顿关闭了462家非法采矿企业,关闭小钢铁企业减少产能252万吨、产值100多亿,关闭矿山减少产值40多亿。这是建设生态发展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也是增创生态发展新优势的壮士断腕之举。
2008年,全市每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98%,森林覆盖率达70.6%,是全省21个地级市中唯一一个没有下酸雨的地级市,在全省生态环境属最好。
呼吁在考核体制中引入主体功能区标准
记者:您怎么样看如果将来省委推出权重占更大的生态指标考核体系,对采用类似河源这种发展战略的环珠三角城市来说更为公平?也更利于整体发展?
陈建华:可以探索在考核体系当中引入主体功能区这个概念,GDP很重要,能反映发展的经济水平,同时也有与它同等重要的指标,要尽可能全面反映经济社会的变化与进步。中国社科院发表的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在全国294个城市的城市综合增长竞争力评价中,2007年河源名列第四,前年是并列第二,去年并列第一。过去两年河源的增长速度明显回落,所以,光看速度很难理解这一结果。我认为,只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三反”理念,坚持科学发展、均衡地可持续发展,河源就不会拖全省的后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