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研究述评

2010-10-9 20:0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我国碳排放严重,发展低碳经济则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内涵、研究领域,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为了降低能源消耗等,需要实施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等可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最后进行简要的评述,提出可以结合营销研究低碳经济。 
  关键词:低碳经济;研究领域;路径选择;营销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走低碳发展道路,意味着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更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魏志恒、庞莹,2010)。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低碳经济也是一个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谢伟伟,2010)。“低碳经济”的概念是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来的,但早在20世纪90年代,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关注碳排放就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曹海霞、张复明,2010)。由此可见,低碳经济将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文拟对国内学者关于低碳经济研究进行综述,以便于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截止到2010年9月11日,在中国知网中,以题名的形式输入“低碳经济”,一共可以搜索到4440篇文献,其中,2003年1篇,2010年3047篇。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可以搜索到“低碳经济”下核心期刊404篇,其中,2007年2篇,2010年311篇。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成果指数倍增长,说明“低碳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从前人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实行低碳经济是十分必要的,低碳经济的概念在2003年提出,学术研究一直致力于降低碳排放,首先对低碳经济的内涵作简要述评,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给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以下是我国学者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所谓的“低碳经济”是指尽可能最小量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体。低碳经济模式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点。具体经济形态表现为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等,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低碳技术创新(赵卓、肖利平,2010)。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与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即在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与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王明杰、郑烨,2010)。
  “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低碳经济具有经济增长性、技术创新性和目标和谐性的特征(徐旭,2010)。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其中,制度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杨爱君,2010)。
  低碳经济将在碳排放量成为衡量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标识的基础上,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它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一种理性认知(李慧凤,2010)。
  低碳经济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关注点的,其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发展特征是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核心内容包括制定低碳政策、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和产品,以及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三大特征(李国志,2010)。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将创造一个新的游戏规则,碳排放是其新的价值衡量标准;低碳经济将催生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以低碳经济、生物经济等为主导的新能源、新技术将改变未来的世界经济版图;低碳经济将创造一个新的金融市场,基于能源量和低碳企业的新的金融市场正蓬勃欲出;低碳经济将创造新的龙头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遇,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向低碳高增长模式的转变;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带动力量,首先突破的国家可能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领跑者。总之,低碳经济是21世纪人类最大规模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革命,将比以往的工业革命意义更为重大,影响更为深远(莫文尉,2010)。
  在低碳经济内涵的研究中,我国学者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成果,在此就不再赘述。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本文拟对低碳经济作如下描述:
  低碳经济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节约能源,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技术与制度的创新,减少能耗、排放与污染,完善低碳产业结构,开发低碳产品,从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社会的一种新型的经济体制。
  二、低碳经济的主要研究领域
  (一)低碳经济与金融
  随着“低碳经济”的迅速兴起,与之相关的新型金融——碳金融也得到迅速发展。碳金融逐渐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先机的关键。发展碳金融也有助于我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有利于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周健,2010)。国际主流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积极开展对相关贷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并严格执行环境风险的监测,用来锁定、隔离、规避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使对未来预期更为稳定,还可提高价格机制的效率,使资源配置到更为清洁的生产技术和部门中;同时,通过金融市场,碳排放指标的透明定价,完善了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基金、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谢清河,2010)。但是我国在发展碳金融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时间长风险因素多,金融机构不愿向其融资,金融服务支持不够;对我国而言,虽然有丰富的碳减排资源和极具潜力的碳交易市场,但碳金融的发展相对落后,缺乏成熟的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国内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交易规则等尚不熟悉;目前在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上还没有碳期权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产品;另外,缺少相应的法律来规范碳交易市场,政府对低碳项目的资金投入不够,也缺少对相关技术和产业的鼓励政策和支持力度(周懿萍、黄文才等,2010)。中国低碳金融支持需要选择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当前亟需从宏观层面树立低碳发展理念,构建政策引导体系;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加强金融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低碳金融衍生品创新,营造良好的低碳金融生态环境(李蜀湘、陆小成,2010)。
  (二)低碳经济与物流
  低碳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且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随之增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低碳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与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岳馨,2010)。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了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中国今后发展的重要国策。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发展低碳物流顺乎世界潮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陶晶,2010)。低碳物流运行于整个物流系统中间。物流本身是一个大的系统,它要求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货品的正向物流、逆向物流等都要体现“低碳”,只有每部分都实现了低碳,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才符合低碳物流的内涵,这是通过应用先进技术实现的,其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的持续、循环、良性发展(王艳、李作聚,2010)。然而,我国物流总体运行效率偏低,人才短缺,物流设施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提供低碳物流服务的基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该建立有利于低碳物流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促进低碳的市场化;增强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意识,为低碳物流提供生存空间;引进、吸收和创新低碳技术,建立低碳物流技术体系(陶晶,2010)。
  (三)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速度增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初,我国进出口总额仅为206.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97.5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出口平均年增长13.1%;加入WTO之后,我国连续五年年均出口增长率高达30%;到2007年,我国出口额已增加到12177亿美元,进口额也已增至9559亿美元。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使我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国际贸易为贸易品消费者所在国提供了环境污染转移至其他国家的机会。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和CO2高排放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与污染排放责任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刘轶芳、蒋雪梅等,2010)。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扩大内需受阻的情况下,纷纷提出通过扩大出口来促进经济尽快复苏,甚至通过本币大幅贬值、增加各种形式补贴等手段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致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中国因此深受其害。尤其是中美贸易之间,2009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相继对华输美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等产品征收“双反”关税等,中美贸易摩擦日渐升温,纠纷不断。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所针对中国商品的贸易保护措施,大都涉及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品(卢晓晴,2010)。由此可见,在国际贸易中实行低碳经济势在必行。但是我国现行的贸易结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一是企业加工作业深度差,深加工链条短;二是大批产品处于价值链的末端,缺少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三是污染密集型的企业、污染产业转移和贸易壁垒广泛存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明显(欧阳强、周厚威等,2010)。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开发新的低碳技术,优化出口贸易结构,熟悉国际法,完善国内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方式进行完善(龚韵秋、陈晓庆,2010)。
  (四)低碳经济与其他
  低碳经济的研究范围很广,除了以上三种研究较多的领域外,还有许多学者在消费模式、交通旅游、产业结构、农村建设以及法律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索,为低碳经济技术的顺利开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此不一一赘述。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本文拟结合学者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总结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以下是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报告,2004年中国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欧盟;2007年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预计2028年将超过北美、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总和;从1890年以来,中国累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占世界总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排在美国、俄罗斯之后,2007年上升至9%,居世界第二位,仅排在美国之后。这些指标都不同程度地超过人均各类污染排放量,也已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为此,中国从“九五”计划起就明确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是,要走出一条投入小、消耗少、能循环、可持续、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不容易。对于有关低碳经济理念和措施,中国一直抱着密切注视和积极探索的态度(赵丹丹、邵洪涛,2010)。
  预计我国到2020年碳排放量要在2000年基础上增加1.5倍,这个增量要比全世界在1990年到2007年的总排放量还要大。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主要源于能源消费的增加。减少二氧化碳重在减少能源消费,因此,减排二氧化碳与节能减排在方向上是高度一致的。节能减排是我国当前与未来必须要采取的国家行动,否则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实施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将会受到较大的压力和制约。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史丹、杨彦强,2010)。
  发达国家大多数是低碳和清洁能源技术大国,它们很大可能会利用气候变化税、减排指标、碳市场、碳信用等来主导全球低碳经济革命和新能源市场。一方面提升全球环境贸易标准;一方面通过限制发展中国家的所谓高碳商品和产业,实现其低碳产业垄断全球市场的目的,最终从金融危机困境中实现“绿色经济复兴”。发达国家将在能源发展问题和量化减排上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面对复杂艰难的形势,我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必须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杨俊、鲍泳宏等,2010)。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也是全球气候环境的需要。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因此,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实现由“高碳”到“低碳”的跨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国目前“高碳”现状主要表现:能源利用率低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健全,法规不完善;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及自主创新不够;温室气体排放严重(刘浩、肖湘雄,2010)。
  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工业增长所带来的能源和资源消费会大幅度增加。因此,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较大的能源供应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未来20—50年间,中国必须在工业化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之间寻求平衡。其次,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也要求中国承诺更多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因此,中国在减排方面遇到的国际政治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要树立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第三,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是一个潜力无穷的朝阳产业。因此,不论从产业盈利潜力还是创造的就业机会来看,低碳产业都是未来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这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直接动因(黄栋、李怀霞,2009)。
  综上,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降低能源消耗,缓解气候危机;缓和国际政治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拓朝阳产业。
  四、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本文拟结合学者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总结出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以下是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
  多层面推进低碳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低碳居住空间,提供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植树造林,生物固碳,扩大碳汇(鲍健强、苗阳等,2008)。
  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切实贯彻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途径的思想,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措施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淘汰落后技术,以大规模生产替代小规模生产;瞄准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积极开展研究开发和示范工作;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消费领域节能和减少CO2排放也有巨大潜力;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政府规划,完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模式,突出主要工业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发展责任,着力解决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冯之浚、金涌等,2009)。
  中国的低碳经济要重视生物质能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开发。同时,低碳经济不仅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进步,更应根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逐渐杜绝对环境产生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阚苏立、丁永山等,2010)。
  建设产业集群企业的低碳供应链:要求企业部门在考虑环境优化问题时,不应把眼光仅放在本部门,而应该明确本部门在整个低碳供应链中的做法和作用,使本部门的行为符合整体环境价值最大化的要求;要求企业每个员工都认识到低碳供应链管理为社会和企业所带来的长期回报,将低碳思想变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通过自觉的低碳实践行动,树立企业低碳形象,创立企业低碳品牌(赵广华,2010)。
  为了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一是经济相关政策,主要包括补贴政策、财税价格政策;二是能源相关政策,主要包括能源政策和节能减排政策;三是环境相关政策,主要包括限制碳排放政策。我国已发布的政策大都对低碳经济中的企业给予补贴扶持,但是推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应该通过政府—企业—消费者这个的三方合作博弈,把三方力量合并为联合体的力量。现行政策重视企业忽视消费者,将使合作博弈出现失衡。这不利于整体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效的目标,应该增加政府在低碳经济中对消费者直接补贴的力度,合理调整政府在低碳经济中对企业补贴的力度(杨家威,2010)。
  综上,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低碳产业集群化发展,强调企业责任;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进行规模化生产,制定能源节约政策;低碳交通,推广绿色经济;建立民众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增加政府在低碳经济中对消费者直接补贴的力度。
  五、简要评论
  从前人的研究成果看,对于低碳经济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研究领域也更加广泛。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低碳经济”的威胁,但是这同时也是一个机会,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粗放性来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十分必要的。在缓解气候危机,保持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上,如果能够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政策,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会有很大帮助,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则会促进我国经济的正常平稳发展。另外,针对低碳经济在营销领域的研究文献不多,本文认为,要想实现低碳经济,除了相关政策措施以外,在低碳经济下生产的产品只有被“高碳”消费者采用,才能促使低碳经济循环发展,此时就涉及到营销的领域,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必要探讨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市场营销。
    参考文献
    [1] 魏志恒,庞莹.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节能减排的艰巨性分析[J].生态经济,2010(6):95-96.
    [2] 谢伟伟.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导刊,2010(6):54-55.
    [3] 曹海霞,张复明.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J].生产力研究,2010(3):1-6.
    [4] 赵卓,肖利平.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瓶颈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0(6):41-46.
    [5] 王明杰,郑烨.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向选择[J].经济导刊,2010(5):48-49.
    [6] 徐旭.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0(19):6-7.
    [7] 杨爱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政策架构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9):84.
    [8] 李慧凤.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0(5):40-42.
    [9] 李国志.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政策建议[J].亚太经济,2010(4):15-19.
    [10] 莫文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及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10(7):63-65.
    [11] 周健.我国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研究综述[J].财经科学,2010(5):17-23.
    [12] 谢清河.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创新问题研究[J].理论研究,2010(5):5-9.
    [13] 周懿萍,黄文才等.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研究[J].理论与实践,2010(5):74-76.
    [14] 李蜀湘,陆小成.中国低碳物流金融支持模型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2):27-30.
    [15] 岳馨.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J].中国商贸,2010(6):101-102.
    [16] 陶晶.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10(12):72.
    [17] 王艳,李作聚.浅谈低碳物流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商业时代,2010(14):32-33.
    [18] 刘轶芳、蒋雪梅等.低碳约束下我国贸易结构的合理性研究[J].管理评论,2010(6):106-113.
    [19] 卢晓晴.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外贸发展[J].中国商贸,2010(7):170-171.
    [20] 欧阳强,周厚威等.低碳背景下调整优化外贸结构[J].宏观经济管理,2010(6):44-45.
    [21] 龚韵秋,陈晓庆.低碳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分析[J].中国商贸,2010(7):174-175.
    [22] 赵丹丹,邵洪涛.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我国发展对策[J].商业时代,2010(21):7,32.
    [23] 史丹,杨彦强.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J].教学与研究,2010(7):38-42.
    [24] 杨俊,鲍泳宏等.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策略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5):11-14.
    [25] 刘浩,肖湘雄.关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J].科技导报,2010,28(10):18.
    [26] 黄栋,李怀霞.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政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9(5):48-49.
    [27] 鲍健强,苗阳等.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153-160.
    [28] 冯之浚,金涌等.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J].政策瞭望,2009(8):39-41.
    [29] 阚苏立,丁永山等.低碳经济与工业生物技术[J].化工学报,2010(7):1645-1652.
    [30] 赵广华.产业集群企业的低碳供应链管理[J].企业管理,2010(8):88-90.
    [31] 杨家威.低碳经济中政府补贴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10(8):109-112.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