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口港区迅速崛起

2010-10-3 0:4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地主港”模式先行者   “地主港”建港模式,是指政府委托特许经营机构代表国家拥有港区及后方一定范围的土地、岸线及基础设施的产权,对该范围内的土地、岸线、航道等进行统一开发,并以租赁方式把港口码头租给国内外港口经营企业或船公司经营,实行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特许经营机构收取一定租金,用于港口建设的滚动发展。
  “地主港”模式是美国和欧洲、亚洲一些国家主要的港口融资建设方式,其优势明显:一是本质上并不影响政府对国有资源的所有和控制;二是缓解政府在建设港口方面的资金不足;三是为港口发展带来重要的战略伙伴,而这些合作伙伴往往是大型物流企业、航运企业、货主或国际著名码头公司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程度越来越高,“地主港”模式已在国内初步得到应用,如南通通吕码头。福建省将选择条件较好的8个待建、新建港口实行此模式建港,转让经营权。大连大窑湾北岸也采取“地主港”模式建港,规划总投资100亿元。目前,“地主港”模式已引起国内各地方政府的重视。
  董家口港区作为国家枢纽港——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何种开发模式至关重要。青岛市政府借鉴参考了世界“地主港”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不足,结合国情和青岛实际,在强化政府管理和公司制管理两种形式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将其有机融合起来,探索出了一套适合青岛港口全面发展的新思路,即“政府主导、公司市场化运作”的“地主港”模式。
  “政府主导”首先是建立一个权威、高效的运作体制。青岛市政府成立了市一级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实施四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管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开发建设、统一招商宣传。同时加强三方面主导:主导管理、主导规划以及主导开发。
  “公司市场化运作”首先是成立了一个真正不以营利为目的,政府主导的港口公共服务企业——青岛港口投资建设(集团)公司,通过开展土地运作、资本运作以及项目运作三方面工作搭建起港口市场化运作平台。
  董家口港区通过初期实践验证该模式具有较强的推动力和可操作性,目前已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的充分肯定,并被列为全国首个“地主港”的创新试点。
  干散货集散中心雏形初现
  自2009年3月1日《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总体规划》获得交通运输部与山东省政府的正式批复,同年5月31日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以来,截至今年9月初,港区入驻项目总投资额已超过200多亿元,建成后将至少形成1亿吨货物吞吐量。
  总投资97亿元的中石化LNG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近期举行开工仪式,建成后将成为山东地区LNG惟一接卸点;世界500强企业,全球五大独立能源贸易公司之一的瑞士摩科瑞原油码头项目在积极洽谈中,拟建设45万吨级原油泊位和500万吨级的原油罐区,建成后将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大宗原材料物流中心;总投资40亿元的青岛港集团40万吨级矿石泊位项目将于年底具备靠泊条件,成为国内惟一可停靠40万吨级货船的泊位;总投资40亿元的新加坡万邦集团40万吨级矿石泊位项目在办理前期审批手续,建成后将实现辐射日韩及国内周边港口的矿石水水中转业务;总投资11亿元的华能集团煤炭及通用泊位项目,一期3.5+5万吨2个泊位年底将实现试运营,二期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总投资16亿元的大唐集团煤炭泊位项目已成立项目公司,预计下半年开工,建成后将成为大唐集团沿海电源点煤炭运输配送中心;与香港现代货箱及和记黄埔两家公司也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记者从青岛港务集团获悉,青岛港集团首个40万吨级矿石码头将于年底具备简易运营条件。码头建成后将实现胶州湾内矿石业务向董家口港区的转移,其在胶州湾内9000万吨的矿石吞吐量足以保证该项目的运量需求。码头建成后将主要承担部分散货业务,以及辐射日韩和国内周边港口的矿石中转业务,每年可至少保障2000万吨铁矿石运量。
  “董家口指数”呼之欲出
  据了解,董家口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深水资源和特有组合优势,从开发建设之初就走了一条有别于传统港口的新路。 
  董家口港区建设将分三个阶段进行,至2030年港区总吞吐量将达到19200万吨:第一阶段(2010—2015年),以“为胶州湾干散货迁移与临港产业发展提供运输保障”为导向,初步建成铁矿石、原油、煤炭等大宗散货的海运直达、中转联运运输体系;第二阶段(2016—2020年),以“建设国家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为导向,初步确立董家口港区散货中转枢纽港的地位;第三阶段(2021—2030年),以“建设融综合物流、商贸流通、现代服务业、临港工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国际化港口”为导向,发展临港工业,完善现代港口产业体系;以铁矿石、原油、煤炭等大宗货物的集散与中转为抓手,以稳定的航线为基础,形成国家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环渤海湾乃至全国的港口布局与功能。
  而在建设大宗战略物资集散中心和物流园区的过程中,董家口港区将成为以干散货、液体化工为主的国家运输中转基地和交易市场,为充分发挥其在全国能源及原材料资源市场的强大配置功能,在更大范围内辐射和带动内陆地区发展,中国干散货指数——“董家口指数”将在这里应运而生。
  随着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和腹地运输需求的日益增长,港区物流、商贸、信息等服务功能的逐步健全,未来全球供货商将聚集在董家口港区,形成充分竞争。而全力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的干散货指数——“董家口指数”对增强散货定价的话语权,抢占全球港口竞争和战略物资调控的制高点,更好地服务全国经济,成为带动区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强大引擎,这对于优化青岛港口发展布局,增创山东港口群竞争优势,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港口竞争不可避免
  董家口港区的建设将为青岛港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增添重重的砝码,在渤海湾港口群将占据优势地位,竞争格局将被改写。
  山东现在已经拥有青岛、日照、烟台3个亿吨港口,董家口港区的“加入”将使山东半岛地区形成亿吨港群,省内港口之间的竞争将不可避免。
  中国“西煤东运”重要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出海通道于去年12月22日开工建设。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线路全长1260公里,西起山西兴县瓦塘站,穿越吕梁山、太岳山、太行山、沂蒙山,途经山西、河南、山东3省12市,终点为山东省日照市,其中山西、河南、山东3省境内分别为579公里、255公里和426公里。项目总投资998亿元,建设工期为4年半,预计2014年竣工。而这一项目在建设前的论证过程中,董家口港区也极力争取过,而最终在山东省的力保下,最终还是选择了日照港。
  担负着超越胶州湾竞争压力的董家口港区作为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将面临着青岛港内部关于资本、管理以及控制权的竞争。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青岛港发展集装箱码头时的三国四方、三国五方以及三国六方的逐步演变,青岛港务集团成功“招安”各大国际港航集团,获得统一的管理权,结束内耗。而此次董家口港区采取的“地主港”模式,引进了多家投资商,“地头蛇”青岛港务集团不过只拥有一个40万吨级矿石码头的经营权,港区内部竞争走向如何,尚待观望。青岛港务集团总裁常德传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暂无引入外资合作运营计划,接下来集团在计划用3~5年时间在董家口港区再新建多个码头,并最终形成3亿吨年吞吐能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