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纵两横高速铁路网将形成 6条高速公路在建

2010-10-16 9:5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作为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福州市近年来以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发展、寻求跨越,努力探索一条具有福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在福州东南部的闽江入海口,有一个宽一公里、长二三十公里的狭长地带,因宛如骏马的尾巴而得名“马尾”。这里群山环抱、江宽水深,百余年来一直是闽东重要的商港之一。1985年,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马尾成立,揭开了马尾大开发的序幕。25年过去了,马尾港区已成为一个功能齐全、基础雄厚的现代化新区。 
  “过去,马尾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工业区。如今,在福州‘东扩南进’的战略构架下,紧邻中心城区的马尾迎来了全新发展契机,‘由单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向新市区转变,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城区’成为马尾在海西新一轮发展中的崭新定位。”福州市马尾区副区长游力说。 
  正在建设中的“两江四岸”城市景观,涵盖闽江北港南北岸、乌龙江南北岸及马江南北岸沿江区域,福州城“城在山中、水在城里”的生态景观将更加凸显。 
  “高起点、高标准打造马尾新城,不仅要让福州的城市布局与功能更加完善,而且要通过新城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壮大。”游力说。 
  一边是大手笔的城市新区建设,一边是产业布局不断向“南北两翼”集聚,福州正借助城市空间的重构和区域格局的优化,不断夯实跨越发展的基础。 
  福清江阴半岛是福州的“南翼”,繁忙的海岸线上,吹沙船往来,载重车穿梭工地之间,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江阴经济开发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片填海区域是规划中的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三大产业基地,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一个千亿元级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园。 
  未来,江阴半岛将是一个集大型国际深水枢纽港、大型现代物流中心和临港产业基地于一体的现代化港区,成为推动福州工业发展的主要增长极。 
  位于“北翼”的罗源湾,建设同样如火如荼。在罗源湾北岸的华东船厂,记者看到,3座在建船坞沿着海岸线一字排开,建成后它们将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船坞之一。亿鑫钢铁、德盛镍业、宇星彩板、海峡西岸软包装科技园等投资规模在1亿美元以上的“大块头”纷纷入驻园区,船舶、冶金、建材、能源等在内的七大临港产业集群雏形初显。 
  如今,位于“两翼”的福清、长乐、连江、罗源等4个县(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对福州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已成为提升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先试”的重要一环,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进入了实质性启动阶段。地处海西“桥头堡”的平潭有望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拥有现代产业体系的生态海岛城市。 
  “福建省委提出要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地处海西前沿的平潭,是海西发展的最佳突破点。”福建省副省长、福州市市长苏增添表示,设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既有利于加快平潭发展,又有助于集聚各种要素向省会中心城市流动,培育海峡西岸经济区新的重要增长极,带动并促进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东北区域的发展,进而促进福建区域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福州要加快发展,首先要在交通建设上提速。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福州的出省铁路只有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鹰厦铁路以及外福铁路,由于路网规模小、密度低,铁路技术标准低,平均时速大多在60公里左右。 
  2009年9月28日,温福铁路开通,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首次行驶在福州大地上,标志着福州结束了只有单线、低速铁路的历史,进入了“动车时代”。 
  温福铁路、福厦铁路开通,合福铁路客运专线福建段开工建设,加上正在建设的向莆铁路,福州“一纵两横”高速铁路网即将形成。福州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高速公路建设连起“一小时经济圈”。随着福永高速、渔平高速的开工建设,福州所有县(市)将全部通高速,环福州“一小时经济圈”也将成为现实。目前,福州在建高速公路已有6条,建设里程居福建省第一。 
  福州还着力打造空中、海上交通走廊。去年11月30日,福州空港旅客吞吐量突破5005万人次,由此迈入国内繁忙大中型机场行列。 
  高速公路不断延伸、港口整合迈开步伐、空港吞吐再创新高……立体化的福州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发展速度不是很快,但可持续能力很强,有后来居上的实力!”不久前,中科院专家小组在对福州考察后留下了这样的评价。 
  福州的实力来自哪里?来自福州市长期以来对宜居城市的孜孜追求。 
  福州临江面海,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北有森林公园,东有闽江湿地,城内90多条水系环绕,园林绿化率全国第一。 
  “然而,独特的自然环境并不必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生态优势。”福州市的领导同志说,我们所追求的跨越式发展,是在加快转变、提高质量上的跨越,我们要扬长避短,科学发展,真正走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道路。 
  位于福州市区的化工路、工业路,曾是福州化工医药、电子钢铁企业最密集的地方。为把福州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城市,福州下决心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先后搬迁和关闭了500多家污染企业,在搬迁的同时进行节能改造。“腾挪”出来的地方,扶持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环保型的都市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化工路’很快要告别‘化工’,‘工业路’也成为熙熙攘攘的商贸街。在打造宜居城市上,福州市既敢动真格,也有前瞻性。这也是我们企业一直看好福州的原因之一。”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隋榕华说。 
  近年来,福州市积极实施“见缝插绿”工程,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等称号。此外,福州市近年来还积极做好闽江、敖江、龙江“三江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行业污染防控。去年底,福州已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指标。 
  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正不断转化为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今年上半年,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8%,达到1999年以来最高水平。随着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的加快推进,特别是216项重点项目的加快组织实施,福州跨越式发展的后劲支撑将进一步增强。 
  “好字当头,能快则快。福州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是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跨越,是体现速度质量与效益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发展。”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袁荣祥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