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纪实

2010-10-11 23:4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坚定不移地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沿着科学发展的大道奋力前行,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经历了2009年不平凡的新发展、新跨越后,2010年以来,潍坊全市上下乘势而上、拼搏创新,以一场思想观念和经济领域的新变革,立足于更高的起点,以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奋力谋求更好的发展。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繁荣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前三季度,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50亿元、同比增长13.5%;财政总收入286.5亿元、增长2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5亿元、增长2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86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283元、增长16%,多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转变发展理念明确主攻方向

  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考验,使潍坊既收获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累累硕果,又积累了应对复杂经济形势的重要经验,更深化了对科学发展、科学跨越的宝贵认识。

  国际金融危机表面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如何在“后危机时代”发现新机遇、再上新台阶,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和经历,转化为潍坊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臂助,成为了鸢都人民面临的重大课题。

  站在新起点,谋求新跨越。面对经济发展新变化、新趋势,潍坊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部署要求,以主动开拓和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鲜明地提出:加快转向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内涵要求,突出“五个转向”,即:由注重经济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由追求规模速度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由主要依靠增量投入转向一手抓增量投入、一手抓存量削减;由关注市场主体利益转向更加注重公共利益和改善民生;由偏重考核经济总量指标转向更加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等刚性约束指标和人均指标,努力形成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导向。

  同时,市委、市政府认真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加快推进”和省委、省政府“打好六个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把落实年初确立的“一个目标、三个突破、六大投入、四个支撑、一个保障”的思路举措作为推进今年转方式调结构的具体实践,以实施“一三六四一”为主体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中促进全年任务目标落实。

  为更好地全面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市委、市政府还先后分县市区、市直部门、重点企业“三个层面”进行调研座谈,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从5月份开始,全市集中开展了大讨论活动,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化延续,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具体深入地查找问题,围绕“转什么、如何转”和“调什么、怎么调”梳理确定了“双百”目标体系。召开专题动员会议、市委全体会议进行部署和推动,制定了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意见,市级领导带头到联系的县市区和分管部门调度指导,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合力。

  实施重点突破增创发展优势

  9月2日,中国顶尖汽车业界人士齐聚潍坊,共同出席8AT自动变速器技术鉴定会。在一致通过对8AT的技术鉴定后,专家们表示,随着8AT项目的技术成熟和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潍坊将会逐步发展为国内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自动变速器自主研发、实验、制造基地。

  8AT是具有8个前进档的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简称,是国家“十一五”期间汽车工业科技攻关的三大重点领域之一。在此之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其核心技术。由一家地级市的企业研制出这样先进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令许多国内外汽车业界专家“没有想到”,但对潍坊来讲,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我市早已把坚持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突破新兴产业发展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努力在提升产业层次上迈出新步伐,形成自己的新型支柱性行业,作为了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突破口,努力增创发展的新优势。

  为实现这一突破,我市积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以高新区为龙头,以省级以上开发区为重点,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突出抓好新能源汽车、电声器件、半导体照明、光伏发电、风电等新兴产业培育,大力推进新兴高端产业向重点区域、园区和企业聚集发展,促进了产业链条式组合、园区化布局、集群化发展,力争三年内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目前,潍坊已被批准为国家级半导体照明工程基地,潍坊高新区被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全市所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建设孵化器,加快向高新技术园区转型。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314家,8个项目列入省重大专项计划。培育了潍柴、福田、歌尔、中微、浪潮等上百家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企业。

  为实现这一突破,我市坚持以蓝色经济为引领,加快突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北部沿海开发。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海洋优势产业发展和滨海新城建设,推动沿海经济发展全面转向蓝色和高端、转向高效和生态。目前,北部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潍坊港一类开放口岸实现对外通航,疏港公路建成通车,潍日高速、德大铁路等加快推进。海洋优势产业蓬勃发展,培植了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临港物流、新型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引进过亿元项目512个。滨海新城建设快速推进,科教创新区、中央商务区、高档商住区、旅游度假区四大功能区建设已启动各类工程160多项,17所大中专院校准备入驻。

  为实现这一突破,我市还坚持以扩量提质为重点,加快突破现代服务业发展,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来抓。服务业发展重点突出“五个优先”: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服务周边乃至全省、全国的外向型服务业,优先发展拥有高端技术、产品和品牌的高端服务业,优先发展物联网、数字动漫等新兴服务业,优先支持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以重点突破提升总体水平,并制定了众多扶持政策,优先体现发展服务业的政策导向。

  加大科学投入推进产业升级

  记者日前在滨海新城看到,这里处处机器轰鸣,“吹海造田”、“科技创新大厦”、“绿化带”……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热火朝天。目前,滨海新城建设四大功能区总投资300多亿元,滨海新城开发框架已基本形成。

  把投资结构优化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动力源,靠优质增量投入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是我市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之一。

  加大先进制造业投入,加快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重点推进“三个千亿”计划,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赶超战略,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目前,全市有40家企业进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行列,8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28只股票上市,中国名牌产品发展到31个、中国驰名商标43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3%。

  加大现代服务业投入,以扩量提质为重点,强化“六大产业”和“四大载体”建设,积极推进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目前,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0%以上,服务业提供税收比重超过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金融业安全发展,成为全省第4个各项存款过3000亿元的市;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前三季度,全市房屋施工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增长39.2%和44.4%,保障性住房供应实现了对低保家庭的全覆盖;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海港物流园、鲁东物流中心等91个物流项目正在顺利建设中。

  加大现代农业投入,着眼巩固和扩大潍坊农业品牌优势,加快推进“二次创业”,重点围绕蔬菜、花卉、苗木、果品、畜禽五大主导产业,突出抓传统农业转型和农产品升级换代,加快农业水利、“110”科技服务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城市,全市绿色食品基地、有机食品基地等农业标准化基地发展到495万亩,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46家、其中国家级9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柏油路、自来水、有线电视通村率分别达到96.4%、96.8%和100%。

  加大文化产业投入,紧抓全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机遇,由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转向政府引导、社会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事业领域,着力抓10个重点园区、100个重点项目、100个骨干企业,打造新闻传媒、文化展会、数字动漫等八大文化产业,推动潍坊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

  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坚持一手抓增量投入、一手抓存量削减,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截至6月末全市COD和SO2削减量已分别完成“十一五”任务的92.5%和117.2%。同时,紧抓新能源发展和应用,积极实施“十城万盏”示范工程,全市现已安装LED路灯7万多盏,实测节电率68%;推行建筑节能,推广应用太阳能、地热、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等产品,首批规划建设了19个低碳示范社区。抓绿化和治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2%,河流污染治理达到省定标准。强化支撑保障?确保转调实效

  记者在宇骏太阳能硅片公司采访时,公司老总谈到4亿美元的投资缘何落户高新区,动情地说,“我们是被潍坊人的真诚和热情所感动,所以决定在这里生根开花。”

  确保转方式调结构有实效,一直是潍坊加快推进转调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市坚持综合施策,创新思路举措,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支撑保障,确保每个任务目标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突出金融财政导向作用,抓住国家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条件,及时跟进金融政策针对性和灵活性的调整,加快完善投融资体系,围绕重点产业和区域发展搭建融资平台,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去年以来共与各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00多亿元,金融支撑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着力优化投资环境,着眼促成投资、推动发展,积极优化制度安排、完善政策体系,重点围绕外资投入、自主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着力克服环境建设常态化问题,努力打造全国最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行政审批每年提速都在30%以上。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抓住被确定为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的重大机遇,勇于先行先试,文化、医疗卫生、农村社区、农村金融、集约利用土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成立了全省首家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18家,探索了以农业生产资料抵押贷款模式;创新了土地流转新途径,目前全市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88家,建立土地流转平台59个,有序流转土地95.9万亩。

  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拼搏,积极作为,扎实进取,沿着科学发展的大道阔步前进,坚定不移地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潍坊的经济社会就一定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付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