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沟专业市场加速升级

2009-9-5 14:4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箱包作为一种计划外消费品,在几年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现在箱包已经是人们身边不可或缺的物品。在白沟镇,正是这些箱包成了当地一张闪亮的“名片”。
  8月26日,为了加强白沟服装服饰以及专业市场的战略研究,引导当地产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促进白沟产业实现科学可持续性的发展,实现产业集群的提升,中国服装协会组织产业调研组,对白沟服装服饰及专业市场发展情况展开调研,掌握和了解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解决难题。
  从初级加工转向品牌市场
  白沟市场曾一度与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齐名,世人称“南义乌、北白沟”。白沟箱包皮具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事箱包皮具行业人才济济,箱包皮具产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格局。自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白沟箱包产业由于总体产品档次不高,缺少知名品牌,服务意识差,外贸市场份额逐渐减少,部分箱包企业也正接受着严峻的市场考验。如何从逆境中突围,谋求品牌化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白沟镇政府审时度势,把加大箱包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提升产品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突破“寒潮”围困的重点。
  为解决当前箱包产业存在的低水平、低档次、低附加值的突出问题,该镇帮助箱包企业加强与浙江义乌等地在市场开发、现代物流和面辅料生产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箱包产业转型升级。发动当地箱包企业积极地“走出去”,通过广泛参与行业内的各种展会,强化自主品牌意识,多方面拓展经营渠道。
  金融危机的出现,降低了传统产品的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创造出了新的市场需求。当其他企业在经济“寒潮”中磕磕碰碰发展时,因为提早调整产品结构,白沟箱包产业尝到了产业升级的甜头。目前,白沟自主箱包品牌达到1300多个,拥有国家真皮标志2个,省级名牌9个。其中,玉兔品牌还被评为“中国皮具十大优秀品牌”。不仅如此,凭借良好的信誉,白沟还在全国建立4个分市场,有160家企业的产品进入了美国、法国、英国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2003年到2008年,白沟日客流量从8万人增至25万人。2008年“十一”期间,白沟市场日客流量超过30万人次。 
  集群效应加速产业档次升级
  面对箱包市场蕴涵的巨大商机,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白沟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箱包生产基地,如何借助产业集群形成强大的产业链条和独特的区域经济架构,进而拉动城市交通、仓储物流、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前加速产业档次升级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白沟镇政府大力发展创新思路,在找准自己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开始 “造城运动”。5年间,箱包交易城、国际箱包城、小商品城、五金皮革城、机电灯饰建材城、服饰辅料城、电子商贸大厦、精品鞋帽城、汽配汽贸城等十大商城相继拔地而起。已形成箱包、服装、小商品、灯饰等十几大行业的大型综合商贸集群。吸引了国内外近7000个品牌入驻,上市商品达100个大类,150多万个品种。
  产业的聚集必然会产生相对应的“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的产生会带动这个产业聚集区域行业的整体发展,并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强烈的“地域品牌”效应。在现代化商城崛起,市场升级换代的同时,白沟又从提升质量入手,投资20亿元创建起5000亩工业区,将箱包、服装、原辅材料生产等都聚集到园区,实行标准化生产。从而实现了“小企业向大生产”、“小资本向大规模”、“小聚集向大集群”、“无序生产向标准化生产”的转变。
  目前,工业区面积已由2002年的100亩发展到近7000亩,规模企业300多家,加工企业3000多家,个体加工户近万家,形成产供销一体化,上中下游配套紧密的完整产业链。
  2009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76亿元,同比增长14%;市场成交额完成145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财政收入9750万元,同比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26亿元,同比增长260%。
  形成强势的产业集群,不仅使白沟箱包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从产品设计、原辅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运输、营销代理到品牌推广的延伸,也进一步推进了白沟及周边服装服饰以及专业市场的交流合作,使白沟箱包真正引领国际时尚的潮流,成为箱包之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