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是如何炼成的

2009-9-21 12:4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日,本人与一美国友人聊天,谈起了中国的名牌。这位友人是地道的芝加哥人,从没去过中国。他告诉我,中国有三样东西,在美国知名度颇高,笔者猜出了两样:熊猫、青岛啤酒。谜底揭开,另外一样知名度颇高的,确切的说来是人,是“YAO”,即“姚明”。
  熊猫、姚明的知名度自不必说。青岛啤酒100多年的历史,爽烈、醇厚的口味,亚洲在美销量最大的啤酒品牌,美国友人熟识青岛啤酒就毫不稀奇了。
  笔者问起其他一些号称“世界名牌”的中国商品,这位美国友人或是偶尔听说,或是一问三不知。看样子,世界名牌不是靠自封能解决问题的。
  这位友人告诉笔者,中国下一个最有希望在美国达到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很有可能出自中国的航空公司,因为国航、东航、海航等公司的航班在美国进进出出,美国人民在机舱一呆就是10个小时以上,就会在记忆中打下“烙印”。放眼到中国的航空公司,尤其是飞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每天要面对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旅客,更有创立世界名牌的基础与机会。如果这些航空公司的服务到家,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名牌”。但天真的认为“名牌”经过岁月就会自然形成,那就大错特错了。
  以国航为例,国航挂着中国的国旗,虽然在美国航线上飞了若干年,服务也不错,但依然没有被美国消费者、尤其是商务旅客所认可。从某种原因上来说,这其实不是国航的错,这是因为文化差异的原因。这种文化差异,也许国航100年都改变不了。难道国航创名牌就跨不过文化差异这道坎?
  其实,换个角度看问题,国航没必要非得要适应美国的文化,为了“名牌而名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坚实,从亚洲内部到五湖四海,渐行渐远。伴随而来的商务流、探亲流就是国航创立名牌的基础。国航完全可以坚持自己的中华特色,让华人踏入机舱就感受到“家”的感觉,进而创立中华名牌。当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强势,中华名牌也许就是世界名牌了。
  货代物流业同样如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日本企业走向海外时,日本的货代企业利用文化认同的优势,跟在日本生产企业身后,你走到哪,我就把分支机构开到哪。反过来,日本生产企业也给了日本货代企业巨大的支持。日本几大货代企业完成全球布局,进而在全球揽货,基本都是通过这样的步伐完成的。
  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步步深入,但货代物流企业却远没有跟得上。一方面,货代物流企业的海外网络建设滞后,服务达不到海外中资企业的要求,货代物流企业自然就吃不饱;另一方面,货代物流企业缺乏合同,也就缺乏到海外开设分支机构的动力。这两方面一旦形成恶性循环,不但对中国货代企业发展造成障碍,更会对中国“走出去”战略产生副作用。
  所以,在相同、甚至相近的条件下,“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要多给中国本土货代物流企业一些成长的机会,这也是产生中国货代物流业世界名牌的一条阳光大道。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