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物流受阻“无形墙”

2009-9-19 1:5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林振强
    “停车!请把车停在路旁接受尾气检测!”在西安一个高速路入口处,一辆排气管中冒着黑烟的货车行驶过来,执勤人员立即示意司机将车停在路旁。随后,又有多辆机动车被要求进行尾气检测,其中大部分是货运车。日前,西安市启动了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其中对物流、超市免费大巴等特种车辆采取重点抽查。
    和西安一样,随着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国内许多地方都加强了对尾气超标车辆的管理。而在物流业内,唤醒使用节能高效新装备、新技术、新能源,打造 “绿色物流”的声音也日渐强烈。
无形屏障
    “黄标车这次真的要彻底退出了。”今年北京市政府在 《第十五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的通告》中明确规定,10月1日前保障北京城市运行的黄标车都将全部予以淘汰更新完毕,10月起所有黄标车将禁止在六环路 (含)内行驶。对于黄标车被 “封杀”的结果,人们其实早有了心理准备,去年奥运期间,黄标车被禁行,已是一个明显信号。
    开创绿色物流,封杀黄标车,本是好事。但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却有一层难言的苦楚。据了解,黄标车曾一度占到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的10%左右,目前北京物流企业仍有部分黄标车存在。如此众多的车辆需要更新换代,而政府部门又没有相应补贴或费用减免,这对于处于金融危机冲击下的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又背上了沉重负担。
    对于其他地方的物流企业来说,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据浙江大恩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芳萍介绍,尽管浙江在限定黄标车退出方面,并没有严格的时间表,但实际从去年开始,他们就已经开始更换环保车辆了。“车辆更新我们一直都在做,现在已基本完成了。但我们还在考虑购入其他的环保设备。”当然,无论投向哪种设备,都绕不开资金支出的问题。
利好政策
    曾在多家物流公司工作的田隅告诉记者: “现在好多物流公司,基本上都是敞篷卡车,跑起来都是一路黑烟,早就该升级了。可现实上,只有大型运输企业才有实力更新换代,规模较小的物流企业哪儿有那么多的资金?”正是资金的问题让许多兴冲冲奔向 “绿色物流”的企业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
    通过各种税收的减免,来为物流企业购置新设备减困,这是一个被业内推崇的方式。浙江省发改委经贸流通处王荣荣就认为: “现在物流企业要发展,可能要购买飞机、轮船、火车、冷藏车等这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装备。从安全、环保方面的来说,这些对于物流发展都是必要的,并且会成为一种趋势。我觉得,在这方面应该有一个税收方面的政策,比如说进口税可以抵免。”当然,进口税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还不是最大的开支。面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物流企业早已被拖累的气喘吁吁,而目前仓储、配送业等物流企业营业税的税率却为5%以上,减免物流企业部分营业税的声音始终存在。而如果允许物流企业用营业税享受增值税转型政策,环保型车辆购置费用可以全额抵扣营业税将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此外,据杭州中集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坤介绍,物流企业购置新型物流运输装备,购置税几乎占到装备价格的10%,比例有些过大。如果给予购置税减半的支持政策,那将为物流企业减轻很大负担,并能激发他们购买新设备的积极性。
技术通关
    如何发展绿色物流,现在摆在国内物流企业面前的,除了要有资金的支持,还有关键物流技术和设备的缺乏。在第三届中国 (苏州)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发展高峰论坛上,深圳宇易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滨在现场介绍了一种可以进行运输过程控制的GPS装备,其中的一个亮点是可以控制油耗,这引起了在场许多企业的关注。
    钱坤就告诉记者,他们正准备购入一批这样的装置,因为目前来看,国内类似的环保设备种类并不多。记者也发现,尽管很多设备厂家,都将“绿色、节能”作为产品卖点,例如各种物流服务平台,都号称能最大限度简化配送环节,实现多企业多网点间业务协同操作,有效提高车辆利用率,减少了空载率,节能又高效。但实际应用当中,能真正有助于节能环保的是少之又少。因此,这就需要为物流企业引进国内急需的关键物流技术和设备提供更多便利。
    同样,在物流装备研制与开发,新技术推广和相关标准的制修订等方面也应加大投入力度。在上海物流研究院的李运昇教授看来,建立绿色物流体系,不仅需要有 “绿色物流”的理念,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我们的物流技术和绿色物流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物流行业内部的无序发展和无序竞争状态,对环保造成很大的压力;在机械化方面,物流机械化的程度和先进性与绿色物流要求还有距离;物流材料的使用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绿色物流更是无从谈起。近年来,跨国物流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由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故必须要加快物流的绿色化建设,物流企业必须加快调整和整合。
    (编者注:截至本日,本报对 “关于交通管理有关问题的政策建议”思考的十一篇系列报道全部结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