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交通:华彩乐章 劣势变优势

2009-9-13 11:4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沟,咱拉不上那话儿招一招手……”这传唱久远的民歌真实地记录了黄土高坡人们行路难的辛酸。新中国成立60年来,宁夏几代交通干部职工不懈奋斗,谱写了交通发展的华彩乐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宁夏公路通车里程仅千余公里,有桥2座。有路9条,大都是土路面,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一片泥泞。西兰公路的六盘山越岭线,坡度超过10%,客车行至山麓,旅客要全部下车,将汽车拉上山,人称“上山人拉车,下山车拉人”。 
  交通部门对原有干线公路进行整修,恢复桥涵,加铺沙砾路面,修建了食盐运输专线——— 吉 (兰泰)三 (道坎)线。截至1957年底,宁夏公路统计里程为2241公里,与1949年相比,增加574公里。那时候,宁夏只有旧政权留下的19辆汽车可以使用,交通部门组建了宁夏省运输公司,将旧政权遗留的报废汽车进行整修,5年共拼装78辆营运车,缓解了运力少的矛盾。 
   1958年到1978年,自治区公路建设在曲折中前进。群众参与筑路,短期内修建近2000公里,少部分经改善提高后投入营运并正式列入公路通车里程。 
  1963年11月,汝箕沟——— 西大滩煤运专用公路竣工通车,成为宁夏有史以来的第一条沥青路。此时,我国的石油工业取得突破,为公路的路面改善提供了物质条件。 
  从1965年开始,交通部门对兰包公路(今109国道)的银川南段进行技术改造,以渣油代替沥青对路面进行表面处治取得成功。1970年12月,宁夏第一座黄河大桥——— 叶盛黄河公路桥通车。1972年,307国道宁夏境内段开工;1978年,309国道宁夏境内段竣工。截至1978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5227公里,但高级、次高级路面仅占五分之一,多为沙砾路面。这个阶段公路运输缓慢兴起。1958年全区车辆保有量为864辆,1965年底,全区共有民用汽车2073辆,基本满足了长途客货运输需求,但大量短途物资,仍依赖各种民间交通工具完成。    
  朔方古道的铿锵足音 
   1979年到1990年,宁夏公路交通事业进入持续健康发展阶段。交通厅首次提出建设科学合理、干支结合的宁夏公路网。按二级公路标准改建了109国道、312国道、211国道境内段和101省道,为配合干线公路网新建了193公里的沿山公路。交通厅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努力进行地方自筹,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加快县乡公路建设。修建山区公路29条,761公里;建桥25座,长505米。至1990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7400公里,比1978年增加2173公里,公路技术等级大幅度提高。 
   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南北交通长期受渡口制约:夜间要停渡,封冻期要破冰才能渡,大风洪峰来临不敢渡。渡口已经不能适应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渡为桥提上议程。1986年建成中宁黄河大桥,1988年建成石嘴山黄河大桥。 
   1991年到2002年,是宁夏交通的飞速发展阶段。党的十四大之后,交通继续列为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1997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包括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三项重大决策,为公路建设提供了空前的历史机遇。我区交通部门抢抓机遇,开启了以高等级公路建设为中心的公路交通现代化工程。 
  1994年,历时3年建设的宁夏第一条高等级公路——银(川)古(窑子)一级公路亮相;2000年,宁夏第一条高速公路姚叶高速公路建成。此后,古王、中郝、银古、同固等10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同期,全区新建了中部横干线、东部纵干线、通往河西走廊及兰州的省道;改建6条省道,新建了一大批县乡道路。国道312线在宁夏南部要翻越六盘山,16公里越岭线,28个回头弯,坡陡弯急,尤其冬季冰封雪盖,通行十分困难。1997年历时7年的六盘山隧道工程终于完工,从此天堑变通途。 
  至2000年底,宁夏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6万公里,是1949年的9倍。公路密度达到19.6∕百平方公里;二级以上公路比例占18%;全区313个乡镇全部通公路,92.5%的行政村通了公路;高级、次高级路面占总里程的54.4%。这4组数字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公路基础设施在我国西部各省区中居前列。还相继建成了青铜峡、银川、中卫3座公路黄河大桥。1999年吴忠黄河特大桥开工。 
   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现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公路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将建设大进大出的公路运输大通道列为发展经济、社会进步首要任务予以关注。2003年至2008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11.7亿元,相当于2002年前53年公路建设投资总和的1.48倍。   
   宁夏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 
   跨越一:确立了以首府银川为中心的“X”型公路主骨架,干线网变“三纵六横”为“三纵九横”,省道从7条增加到12条,提升了首府银川的辐射功能。 
   跨越二:高速公路通车1000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宁夏境内段全部建成,公路等级实现了质的跨越。 
   跨越三:截至2005年底,实现所有县(市)1小时上高速公路、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全国仅5个省市)“三大目标”。 
  跨越四: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了所有公路“有路必养”,居全国前列。 
   跨越五:建设大型桥隧,桥梁密度居黄河、长江流经省份之冠。在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的水面上,平均39.7公里就有宏桥飞架,宁夏山川天堑变通途。 
   公路的触角伸进大山深处,村镇沿路建起了营业房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安装了自来水、程控电话、水冲式厕所、闭路电视。公路交通的发展,谱写了回汉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新篇章。 
  风物长宜放眼量,区位劣势变优势。2003年以来,宁夏交通部门规划建设了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运输走廊,在我区境内的盐中、中孟、孟营三个高速公路项目,总长283.5公里。其中盐中高速公路经过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太阳山开发区、红寺堡开发区,串起宁夏新的经济增长带。可以预见,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运输走廊的建成,带给我们的是一个腾飞的宁夏,一个被世界瞩目的宁夏。宁夏在交通方面被边缘化的困境将彻底打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