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交通托起大战略

2009-9-13 11:4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武汉城市圈在“两型社会”建设道路上阔步前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走上前台,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发紧锣密鼓,仙洪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武汉新港日新月异……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要战略的实施,为共和国60华诞描绘出层层亮色。     
  透过层层亮色,我们看到,高速公路伸展自如、旅游公路新意频出、港航建设迅速升温、铁路民航节节攀升……大交通战旗猎猎,在大战略的实施中勇当先行。    
   有路才有“1+8”——“两型社会”的交通引擎     
  2004年正式以“武汉城市圈”这一集合概念命名的九座城市,联手走进2009,一个共同感受是,“一体化”不再是梦。     
  城市间工业、金融、旅游等各个产业全面合作,政府部门在市场准入、人才流动、子女入学、居民就业等方面共同搭建合作平台。而在城市圈五个“一体化”中,交通位居首位。     
  当年4月,为推动“武汉城市圈”战略的实施,我省启动武麻、汉英、汉孝、和左、青郑、汉蔡和汉洪等7条从武汉出城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2006年5月,武汉关山至葛店的关葛一级公路开工,使武汉城市出口路增加到8条。    
   2007年12月26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通车,宣告中国都市第一环——全长188公里的武汉外环全线画圆。连通武汉城市圈的7条城市高速出口公路基本建成,武汉与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8个周边城市形成“一小时交通圈”。“一小时交通圈”,是城市圈“两型社会”飞速发展的引擎,更是城市群共同发展的强大动力。     
  站在城市圈中心遥望东部:位于大别山脉南麓的黄冈地区,山川郁秀,物产丰饶,红色旅游资源充足。但多年来因缺少完备的路网,与城市圈其余城市相比,经济发展逊色不少。     
  香脆的花生,爽口的板栗,品种丰富的药材,多么期盼能够在外面的世界一展风采!随着旅游开发不断加强,修建大别山旅游交通公路的呼声越来越高。     
  今年8月,省交通厅宣布启动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建设。它将连接大别山旅游经济带三大片区和大别山南麓重要景区,该公路全长408公里,230多万群众将从中受益。    
   活力在高速奔涌——鄂西圈的交通破题     
  这里,有全球中纬度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和世界上种类最多的第三纪冰川动植物化石,有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这里,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湖北五大文化体系中的四大文化于一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入川陕湘渝的重要通道,与世界知名的湘西、西安、川西等风景名胜旅游区遥相呼应。     
  由于地质条件极端艰险,这里曾让人望而却步,近年来却成为高速公路建设最繁忙的区域。最新的湖北省高速公路版图上,4条辐射线通过武汉外环,向鄂西齐齐进发。     
  武汉至十堰、十堰至漫川关两条高速牵手后,漫川关与西安间也将实现全程高速。从十堰出发,4小时通武汉,2个多小时可至西安。十堰不再是深山中的孤城,而将一跃为鄂、豫、陕、渝四省市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沪蓉高速从宜昌往西一分为二:宜昌至恩施段将在今年底直达利川;不久前开工的宜昌至巴东高速全长173公里,创下我省桥隧比和工程造价之最。在深山云雾中蛰伏的恩施地区,将乘着高速公路上的财富快车,将珍贵的深山资源融入东西经济大走廊。     
  湖北“一江两山”,闻名天下。然而,武当山、神农架和长江三峡,却被重重深山阻隔。省交通厅反复考察,修建了神宜生态旅游公路。由高速公路“降为”二级公路,投资从20亿元降为3.84亿元,神宜路坚持“自然就是最美的,适用就是最好的”理念,获得全国首条科技环保示范路的美誉。今年底,武神公路又将在武当山和神农架之间搭起一座生态画廊。“一江两山”将来去自如。     
  一江春水向东流——长江经济带的交通领航     
  伴随着黄金水道的持续升温,今年7月,我省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大幕徐徐拉开。     
  这条水上经济走廊,西起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东至黄冈市黄梅县,将武汉、宜昌、荆州、黄石、黄冈、鄂州、咸宁、恩施等8个市州的25个县市一线串起,已成为我省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     
  目前,水运在我省铁矿石、电煤、磷矿石、砂石料、石油天然气等大宗物资运输上担当主力,在全省集装箱运输上占据着龙头地位。2008年,全省完成港口吞吐量1.6亿吨,年均增长5.1%,集装箱吞吐量为58.7万标箱,年均增长33%,居中部六省第一位。     
  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我省交通部门累计完成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9亿元,是“十五”时期总和的4.3倍。其中,总投资20.68亿元的崔家营航电工程堪称“大手笔”。它集航运、发电、灌溉、供水、环保、旅游、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于一体,待明年7月完工后,坝上33公里汉江航道的通航标准将由原来的300吨提高到1000吨。    
   一江春水向东流。水上流淌的,不仅有满载铁矿石、电煤等大宗货物的货船,更有80万吨乙烯、武汉石化、全国稻米交易中心等沿江大型项目的滚滚财源。     
  去年11月12日,随着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武汉新港四大项目在武汉、鄂州、黄冈同时启动,“亿吨大港、千万标箱”这一目标从蓝图步入实施。今年,将再投资50亿元以上,建设码头、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和配套基础设施。    
  武汉新港,作为长江经济带一颗耀眼的明珠,将成为共和国中部通达世界的水上门户。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