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2009-9-12 12:1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经过 30年的快速发展,山东半岛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已形成了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但是,我们要增强竞争力,不能满足于一般的制造业,必须向高级化发展。产业要升级、要转型,不能再在价值链的低端了。 
  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蓝色经济区”概念的提出,为山东启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战略拉开了序幕。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在路径选择上应强调以下五个方面。
  产业高端化
  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当具备一定条件的时候,必然发生产业和劳动力——当然也包括各种生产要素的大转移,这是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美国的韦路士于1968年提出“国际产品寿命循环理论”。他认为一切产品在某个地方都是有寿命的,都会经历从产生到衰落,从比较成本高、比较效益低的地区(一般是发达地区),转移到比较成本低、比较效益高地区(一般是欠发达地区)的过程。当然在一国不同区域之间产品也是这样转移的。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就是适时地接受了国际产品循环的转移。山东半岛的经济快速发展,与日韩的产业转移也有直接关系。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山东半岛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已形成了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但是,我们要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不能满足于一般的制造业,必须向高级化发展。产业要升级、要转型,不能再在价值链的最低端了。那么产业要升级、要调整,必须把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低端的劳动力转移出去,否则不可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也不可能继续保持山东的经济增长。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提供物流、仓储、中介、会计等方面的服务,还有提供技术服务,这个空间很大,国外也很难抢我们的市场。先进制造业价值高、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比较少,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转移之后不能没有替代产业,一方面产业要转移,另外一方面产业也要升级。
  经济低碳化
  在资源约束,特别是能源约束条件下,经济发展走向低碳化是大势所趋。一直以来,人类对碳基能源的依赖,导致CO 2 排放过度,带来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经济,乃至人类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严重危及人类生存,这比经济危机更为可怕。解决世界气候和环境问题,低碳化是一条根本途径,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应该走低碳化的经济发展路子。首先是能源低碳化。能源低碳化就是要发展对环境、气候影响较小的低碳替代能源。低碳能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清洁能源,如核电、天然气等;一类是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其次是交通低碳化。当今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费比30 年前翻了一倍,其排放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占到全社会排放总量的30% 。面对不断恶化的气候和环境,交通运输领域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实施交通低碳化是必然趋势。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电气轨道交通现已成为发展交通的新亮点。第三是建筑低碳化。建筑节能要在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系统、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等等。第四是消费低碳化。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要通过绿色消费引导,使消费者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接受消费低碳化,支持循环消费,倡导节约消费,实现消费方式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金融产业化
  金融产业是运用金融资源在支持其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自身增量价值的产业。从国际金融产业发展和国际金融功能区所在城市看,区域经济发展催生区域金融中心,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也具备其作为经济中心、金融政策中心等一系列优势。发展金融产业,在产业链条分工上分为前台后台,前台包括直接销售金融产品和服务,直接跟客户发生联系;与前台相对应的就是后台,即与金融机构直接经营活动(前台)相对分离,为其提供服务和支撑的功能模块和业务部门,如数据中心、清算中心、呼叫中心、研发中心等。在区域分工上,城市发展金融产业,广大农村还是要以完善金融服务为主。城市这块要重点建设青岛区域金融中心,目前虽然暂时达不到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但是区域金融中心还是可行的,而整个蓝色经济区则要建设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应该借助西方跨国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化。
  金融产业化,最重要是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建设多样化、比较完善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几大类金融机构:一是金融控股集团,打造在全国居于前列的金融控股集团;二是适合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小银行,包括支持高科技的科技发展银行、支持村镇经济的村镇银行、支持“三农”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三是地方性的保险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未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应努力提高地方金融机构的比重。
  区域一体化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行政区划上由六个市和一个副省级市组成。要建设好蓝色经济区,必须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区域一体化。所谓区域一体化实际上就是政府之间就公共产品,包括制度、规则、基础设施、环境、污染、垃圾处理等等这样一些硬件和软件方面形成的一个区域性的规则。一体化可以推进制度成本的降低,就是它有利于资源跨地区流动,使交易费用,如收费、管理,制度、办证等所花的时间和规则等都大幅度降低。同时,地区之间产业的趋同性也得到降低。
  要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一体化,必须做到五个一体。一是规划一体。首先应该统一做好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这一点我省已经开始具体操作;二是交通对接。因为一体化没有基础设施、交通的对接是不可能做到的。通过交通的对接率先实现半岛同城化。三是产业融合。在产业融合过程当中是一个分工然后形成一个产业链的问题,在产业差异化基础上实现产业融合;四是资源整合。蓝色经济区首先应进行基础设施整合,如港口、空港资源,这些必须进行重新整合。现在各个港口竞争很激烈,往往是低价竞争,两败俱伤。五是环境共治。保持半岛经济区良好的体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建设好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前提。所以环境必须一起共同来治理,特别是其中的生态环境,必须协同治理。
  人口城市化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省的经济先发地区,但城市化水平仍然比较落后,目前的城市化率仅为48% ,农村人口仍然占大多数。这是内需不足,城乡收入差距大的重要原因。今后20年左右,城市化仍然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过去我们对城市化有很大误解,认为城市化就是造城,就是建高楼和广场,而对如何转移农村人口到城市来,提高人口的城市化水平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如何让农民工在城市稳定居住下来,没有根本性的措施。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提升城市化水平,必须通过制度保障,譬如廉租房等,让农村人口能在城市里“住下来”。真正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而不移”的问题。今后10——20 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形成半岛城市聚集区,打造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高地。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