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500强惹争议

2009-9-12 11:4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人民日报
500强 “含金量”不高
    有意思的是,当人们渴望已久的 “赶超”真的到来时,外界并没有因此而兴奋欢呼,取而代之的是冷静理性的分析。
    从有关机构发布的数据来看,中国500强虽然比美国500强挣得多,但是,这利润的 “含金量”却不够高。中国500强还是 “大老粗”。 “大”——中国企业500强中,六成多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老”——传统行业占较大比重,中石化连续5年名列榜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公司分列第二、三名;“粗”——其中不少企业的业绩靠的是行业红利、资源红利和政策红利,而非技术红利、管理红利。
    这样的特征在 “中国企业500强”身上已经延续了多年。如果说,2001年刚刚开始引进 “500强”概念的中国企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中国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那么,经过8年越来越开放的市场经济洗礼和自我发展积累,我们企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有了极大改观。但是,为何这些 “大老粗”的特征仍然存在?如何才能让我们的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强者?
中国经济报
500强中民企太少
    “中国企业500强”就像是一面镜子,它照出的,不仅仅是经济形势和我国企业的实力,也照出了市场经济背后隐身的行政权力。当然,更重要的是,国企的壮大,也意味着民企相对弱小。所以,在这面“中国企业500强”的镜子中,也看到了一些民营企业的生存困境。
    到目前为止,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口已超过1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60%。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企业历经重重阻碍,终于成长为撑起国家经济半边天的大树。但是,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无处不在,直到今天,在部门利益的阻碍下,许多行业仍然设置了过高的门槛,一些民营企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有人曾对各种类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作过统计,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年,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2年,中国大中型企业平均寿命7~8年,而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3年。这种现象的存在固然可以归结为民营企业缺乏战略管理和有效的组织构建,但是,其中的体制性因素我们也不能忽视。
北京青年报
500强的利润率太高
    中企500强利润超美,这个简单对比后得出的感性结论,恐怕比发布会上的一大堆理性数据更吸引人。但若就此认为中国企业已实现“赶美超英”甚至“领跑全球”,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个数据有着诸多特定的“背景”,而透过这些特定背景,恰恰折射出中美企业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首先,位于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心,美国企业所受到的冲击远远大于中国企业。从数据看,2009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较上年下降了12.4%,而美企则较上年大幅缩水84.67%,再加上汇率剧变、美元贬值,共同促成了“中企500强利润超美”的现实。显然,这并非正常情况下的真实反映,危机之后孰强孰弱还很难说。
    其次,要认清中美企业群体的“性质迥异”。中国企业500强中,六成多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而美国500强则大多是民营企业。今年我国共有34家内地公司入围2009世界企业500强,但其中民营企业仅有一家。国有“性质”使不少国企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靠的是行业、资源、政策等垄断性红利,而不是管理红利。而在真正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靠管理实力,才能成长为真正的强企,才能打造出百年品牌。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中企500强仅仅是“利润”超美。从经济实力看,2009美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为10.69万亿美元,而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折合成美元为36805亿美元,仅相当于美企的34.42%,二者仍差距明显。从某种程度上说,中企群体的 “超额利润”,除了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之外,更来源于其国有垄断性质。而美企利润骤降,则更多的是一种危机下的自然收缩。危机过后的 “利润”格局,恐怕最终还要由市场说了算。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