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机的根本之道

2009-8-28 8:2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一个资源型城市。党的十六大以来,鄂尔多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历史性跨越,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模式,一跃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能源市场需求下降、价格下跌的重重困难,鄂尔多斯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淘汰电石、铁合金、焦炭等落后产能,提升产业层次,开工建设国内首家煤间接液化项目等38项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第一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0.4亿元,同比增长20.3%,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2%。 
  鄂尔多斯的发展实践生动地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在给我们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调整和优化结构的机遇。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化“危”为“机”,推动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什么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发展?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不仅使西方发达国家深陷其中,连很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未能幸免。
  然而,在国际金融风暴的惊涛骇浪中,中国这艘巨舰却保持平稳前行。与世界主要经济体面临的重重困难和举步维艰相比,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一些国际舆论认为,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出现信贷危机或信任危机的大国”。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条,是因为近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提高了抵御大风大浪的能力。
  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基本共识,越来越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势头。这场金融危机好似一块“试金石”,检验了我国这些年来科学发展的成效。
  当然,国际金融危机也给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尤其是给出口行业和外向型企业集中的地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出口连续下降,部分企业破产倒闭,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经济增长大幅度放慢前行的步伐。表面上看,这些都是国际金融危机惹的祸,但细细分析,根源还是出在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不够深入,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比如,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但是目前我国外贸依存度约60%,其中一些沿海地区甚至达到100%,当外部需求急剧萎缩时就会引发国内经济增长下滑。“国际金融危机与国内自身结构存在的问题相碰头”,产生叠加效应,影响无疑更为严重。可以说,这场金融危机好似一面“反光镜”,照出了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不足。
  更进一步来看,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头脑清醒、措施得当,也会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契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短期来看,是要把其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长远来看,则是要推动我国科学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今后发展打下更好基础。因而,科学发展不仅不能因危机而受阻、暂缓,而更是应对危机的根本之道。当前,我们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实施的一揽子计划,既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应急之举,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长远之策。
  知识点
  外贸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开放度的评估与衡量指标。其中,进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
  一般而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小国的外贸依存度大于大国;处于经济发展中期阶段的国家的外贸依存度高于处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国家和发达国家;采取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国家的外贸依存度高于采取内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
  最后,国际金融危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本反面教材,暴露出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严重弊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和高度负债的经济运行方式不可持续,监管不力、放任金融市场自由泛滥……这些都与我们提倡的科学发展是根本对立的,也反衬了我们推动科学发展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清楚地昭示我们,只有科学发展才是正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之道。
  观点·声音
  ◎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直面危机的勇气,没有化解危机的办法。
  ◎信心让我们战胜危机。
  ◎手中技术新,脚下道路宽。
  ◎保增长要算资源环境账。
  ◎不发展本身就是危机。要深刻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的破坏性,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把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月有阴晴圆缺,世有四季轮回,难关亦是福音,励精图治,经此一役,再次上路,飞得更高更远。
  为什么说保增长与科学发展并不矛盾?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受其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已成为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迅速扭转这种趋势已成为当务之急。2008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行动,保增长成为各地各部门的“头等大事”和“重中之重”,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地方也有不同做法。有一种意见认为,既然保增长是首要任务,环保“硬杠杠”可以适当软一软,土地“紧箍咒”可以适当松一松,项目“严审批”可以适当宽一宽,固投“节能关”可以适当缓一缓……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保增长的艰巨性,是不是必须要在生态环境、耕地保护、资源能源等其他方面作出牺牲,是不是真的可以不要科学发展了?
  应该承认,面临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提出保增长首先是强调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推进现代化进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但是这与科学发展并不矛盾。科学发展并不是不讲发展速度,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越是在经济发展遇到较大困难时,越是能体现出发展的重要性,越是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因此,保增长正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两者对发展的认识是一致的。
  同时也必须看到,保增长不仅仅是保发展速度,也不是单纯保GDP。中央关于保增长的要求,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来的,有丰富的内涵,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而应该全面领会、完整把握。2008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强调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9年年初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3月份《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24字的原则: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可见,中央提出的保增长是一个以经济增长为核心指标,集保持增速、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善民生为一体的综合概念,它体现了科学发展强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体现了发展速度与发展效益的统一。保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正是党和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具体体现。因此,简单地认为保增长就是保发展速度,这样的看法并不符合中央精神,其理解是片面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从根本上说,要真正实现保增长的目标,离不开科学发展。如果保增长偏离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等为代价追求当前增长,也许在一段时间内会有所发展,但是算长远“经济账”,它抵消不了“资源账”、“环境账”和“政治账”,这样的增长是无法长期持续的,最后就会变成“不增长”。讲科学发展,并不是不要上项目,而是要做好综合评估,扎扎实实推进对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有利的项目,对于那些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哪怕一时能提高经济增速,也坚决不能上。也就是说,保增长保的应该是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可持续的增长、推进产业升级转型的增长。
  网友提问
  网友:科学发展要求“又好又快”,那么,“好”与“快”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答:“又好又快”,是“好”与“快”的统一,是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又好又快”,体现了发展主体和目的的统一,体现了发展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统一,体现了经济建设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统一,反映了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协调、均衡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要求。
  总之,保增长与科学发展是不矛盾的,更不是对立的。只有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的认识,才能全面把握保增长的要求;同样,只有在实践中把保增长切实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才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如何在实践中把保增长和科学发展更好地统一起来?
  春暖人间,万物萌苏。进入2009年春季,我国经济出现企稳回暖势头:投资、信贷增长加快,居民消费“牛”气渐足,一些领域下行趋势有所遏制,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这些都说明中央保增长的政策效应已经显现,也进一步提振了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全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信心。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回升的态势还不稳定,回升格局还不平衡,当前经济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仍然很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任务,就是自觉地用中央精神统一思想、指导行动,把保增长同科学发展更好地统一起来,化“危”为“机”,既顺利渡过眼前的难关,又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做到化“危”为“机”,在思想认识上必须有新提高。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要结合全党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理解。要运用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认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深入分析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更好地研究确定应对危机的途径、办法和举措。
  要做到化“危”为“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必须有硬措施。越是在加大力度保增长的时候,越要重视提高发展质量,重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按照国家关于汽车、钢铁、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等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指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要做到化“危”为“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必须有真动作。民生系民心,民心聚民力。越是困难时刻,越要高度关注民生,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切实解决群众就业、就医、就学、吃住行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这次中央4万亿元投资中,有一半多的投资涉及民生方面,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同时,进一步改善民生,将明显促进消费的扩大,从而可以有效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
  要做到化“危”为“机”,在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上必须有新突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抓住时机,不断深化价格体制、财政管理体制、金融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扩内需促发展、有利于调结构促增长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还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立足各地区各部门自身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应对危机过程中创造科学发展新业绩。
  事不避难,知难不难。无论国际金融风暴如何肆虐,只要我们有“咬定”科学发展这样一股韧劲,切实把中央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化“危”为“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在又好又快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稳健的步伐。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