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港口资源整合吹响“冲锋号”

2009-8-23 16:4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继7月8日河北整合省内港口资源成立河北港口集团之后,7月15日,天津港发展收购天津港股份56.81%控股权获得了其董事会的表决通过,此举意味着天津港开始启动区内港口资源整合。至此,环渤海地区山东、辽宁、河北、天津的港口资源整合大幕已全部拉开。   天津港从资产层面整合资源
  7月15日,天津港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天津港发展)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决议通过收购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港股份)控股权,此举意味着天津港集团对旗下两家上市公司进行资产整合,为下一步内部业务资源整合打开方便之门。
  根据该交易案,天津港股份的控股股东天津港集团向天津港发展的香港全资子公司显创投资有限公司(显创投资)转让其持有的天津港股份951512511股国有股,共占天津港股份总股本的56.81%。通过子公司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出资39.3亿港币的现金收购,天津港发展这家香港H股上市企业,完成了对“大师兄”天津港股份这家A股上市企业“蛇吞象”的资本游戏,顺利入主天津港股份。
  由于天津港集团通过其境外子公司持有天津港发展不低于51%的控股权,因此,天津港股份的易手,并未改变天津港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地位,只不过,天津港股份从原来的“同门兄弟”关系,变为天津港发展的“孙子”公司。
  据了解,由于历史原因,天津港形成了在同一港区内存在两家港口业务运营主体,即天津港股份和天津港发展的经营格局,天津港主要经营资产也分属于这两家上市公司。这种局面的存在,对内而言,易产生内部竞争,天津港也难以实施整体战略发展规划,对外而言,港口整体竞争力难以提升。此外,两家上市公司的“分庭抗礼”,也给资本市场带来严重影响,比如,天津港集团欲将一块资产注入某上市公司,另一家上市公司就会很失落,股价出现波动,“有人欢喜有人忧”。 
  因此,理顺两家上市公司的关系,推进港口资源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成为天津港集团的现实选择。
  河北整合资源组建港口“航母”
  近年来,河北省沿海港口建设如火如荼,曹妃甸、山海关、沧州等地都在大兴土木。由于河北沿海岸线较长,港口又分属各地或一些大型货主企业,河北在环渤海地区港口资源整合的浪潮中一直显得非常平静。
  但河北港口集团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种平静,其大手笔的整合动作,在环渤海地区港口中产生了最为强烈的冲击波。
  据悉,河北港口集团在原秦皇岛港务集团基础上,由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区、黄骅港综合港区等港口资源整合组建而成,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成立的省属国有独资企业集团,集港口建设、开发、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以及投融资功能于一身。该集团注册资金80亿元,总资产180多亿元,职工17000多名,拥有全资和控股、参股投资企业32家,涉及港口、铁路、船舶服务、机械修造、酒店、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
  全新亮相的河北港口集团,主要业务定位为港口经营、港口建设、工程技术、地产发展、后勤服务等板块。港口经营作为集团主营业务之一,由控股的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
  这艘中国港口界的新“航母”,也成为世界最大的干散货港口运输企业,拥有生产泊位49个,年设计通过能力2.56亿吨,年输出煤炭占全国沿海港口煤炭下水总量的近50%,集团远期规划泊位总数达150 多个。
  跨区域整合,往往易被人们误读为地方政府部门贪大求大的“拉郎配”,河北港口集团又以省级名称冠之,其整合模式是否存在这样的现象呢?
  据记者了解,按照河北省政府批复的组建方案,秦皇岛市国资委所持秦皇岛港务集团50%的股权、河北省建投所持45%的股权、河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所持5%的股权,均被无偿划转给河北省国资委,河北港口集团由此成为由河北省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
  在此之前,秦皇岛港务集团已通过投资、注资方式对唐山曹妃甸实业港务有限公司、沧州渤海港务有限公司、秦皇岛港务集团山海关码头有限公司实现了相对或绝对控股,由于河北港口集团继承了秦皇岛港务集团的所有产权,因此也就成为了上述港区的实际控制人。
  由此可见,河北港口资源的整合显然不是由政府主导的跨区域整合的“拉郎配”,而是在原秦皇岛港务集团及其参股或控股的异地港口码头的基础上,通过股权100%收归省级国资委组建而成。
  在新挂牌的河北港口集团中,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仍是主体,秦皇岛港通过控股唐山曹妃甸实业港务有限公司,沧州渤海海务有限公司,秦皇岛港务集团的山海关码头公司等,开展异地码头经营、港口货物装卸、仓储等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新组建的河北港口集团,除秦皇岛港成熟运营多年外,其它秦港参股或控股的港口码头多为在建工程,如山海关码头、黄骅港综合港区,这也体现出河北方面有意以河北港口集团来主导河北省内沿海新增港口的统一开发建设。同时,像京唐港、黄骅港这些成熟运营的河北港口并未纳入此次整合,一方面固然有股权和利益复杂,不尽是河北方面的股份,也有收购资金的因素。将这些成熟港口收编河北港口集团麾下,从而实现河北港口的“大一统”,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连港整合辽宁港口资源
  7月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而这一大大利好辽宁沿海港口城市的规划,明确提出要整合辽宁沿海港口资源,全面提高航运、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辽宁沿海的6个港口——大连港、丹东港、营口港、锦州港、盘锦港、葫芦岛港以此为契机,整合有望提速。
  辽宁港口资源整合就此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不过,分析人士认为,辽宁港口多年来都是大连港一港独大,近年营口港异军突起,大有与大连港平分秋色之势,其它港口多为中小港口。由于腹地大都重合,内部竞争激烈,辽宁沿海港口整合是大势所趋,加强省内港口联合与合理分工,实现一体化发展是必然选择。
  今年初,辽宁省政府提出了未来辽宁港口整合路线图。在7月初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辽宁方面借此东风,又提出了要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建设辽宁组合港。看来,辽宁港口如何整合,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有漫长的各方利益的博弈过程。
  山东率先整合省内港口资源
  作为重要的港口大省,山东在环渤海地区可以算得上是第一个吃“螃蟹”者,早在2003年就已启动了港口资源整合。
  2003年,原日照港务局与岚山港务局企业部分联合重组为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烟台港与蓬莱港整合,2006年4月,烟台港又整合龙口港,2007年,烟台市原来10个港口实现整合,统一组成烟台港旗下十大港区。
  与此同时,2006年1月,青岛港联手威海港共同投资1.4亿元,成立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揭开了青岛港跨区域发展、山东跨港整合的第一步。2007年5月20日,青岛港梅开二度,又与日照港合资成立日青集装箱公司。
  通过资源整合,山东省“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日照港为两翼,半岛港口群为基础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港口发展规划思路日渐清晰,为其“海洋强省”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009年2月25日,山东的亿吨大港“俱乐部”里的三个成员青岛、烟台、日照港,在山东省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在省城再结城下之盟——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约定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合力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三港结盟吹响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集结号”,将山东港口资源整合推向了高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