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港:期盼大码头

2009-8-22 23:2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几天前,记者从武汉新港管委会得到一份武汉新港所有项目的列表,其中主要是码头项目。新旧对比后发现,这些已建和将要建设的码头,年通过能力一般在200万吨左右,最小的只有30万吨,平均每个码头的规模在150万吨左右。集装箱码头只有阳逻集装箱转运中心的新码头项目规模稍大,年通过能力为250万标箱。 
  这不禁让人想起阳逻港区的旧况来(本报2007年8月31日曾报道)。阳逻港区宜港岸线有8.14公里,分为新港区和老港区。其中老港区岸线长5.1公里,被32座历史留存下来的老码头、5座公用码头和多家企业专用码头分割使用,经营棉花(13425,-55.00,-0.41%)、干散货、砂石料、化肥等,年货运量大的100多万吨,少的仅20万吨。本报当时即呼吁将港口优良岸线资源整合,扩大码头规模,集约利用。
  如今武汉新港重作规划,新老岸线全部进入总体规划,并在今年5月已通过国家审批,但新港口的布局,专家认为稍显零散。
  规模偏小,缺乏核心
  不久前,武汉新港管委会邀请国内外14位港口、物流、交通方面的专家,就武汉新港的三项专项规划进行咨询论证。14位专家绝大多数都提出了新港码头分散和规模偏小的问题。
  英国交通物流专家比尔·盖文听说南北两岸2公里长的岸线内有多个集装箱码头后,直言:港口太多又都未得到发展,不利于提供服务并获得竞争优势,“码头建设标准应在500万标箱以上”。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开忠认为,阳逻﹑杨泗等港口过于分散,应该选择条件最优的港口集中发展。“武汉要成为航运中心,必须提升武汉新港集装箱运输的竞争力,关键是要形成规模。”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陈小鸿表示赞同,认为现在武汉新港港口数量多,位置分散,但规划中仍应以武汉为中心,以重点港区为核心,为中心城市和城市圈服务,不同港区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美国港口专家本·莱伯曼举例说,根据武汉新港规划,90%贸易是对内的,进口多为东部港口的转口贸易,那么武汉新港的作用之一,应是将货物转往更广阔的内地而不是远洋贸易。那么港口在规划、吨位设计上,也应按内外贸适当分开,并根据内外贸的特点,配备相应的陆上交通系统。
  英国港口专家约翰·瑟库拉建议,这样的核心港口可以成为一个内陆转运中心,为几种交通方式的转换提供最大便利。
  公共、专用码头应合理搭配
  武汉新港另一项让人争议的问题,是公共码头与专用码头的比例达到多少才合适。
  以“旧港”的原有风貌,企业的专用码头占大多数,这样不仅利用率低,而且不便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稀有的岸线资源。
  武汉新港已经开工和将要开工的22个码头中,15个为企业投资专用,如武钢、南车集团、青山船厂平煤集团等,由省联发投、武汉市经发投、中国基建等投资的公共码头数量较少。
  中国港口水利专家陆望程认为,要把握好专用码头和公共码头的比例。南京的公共码头利用率达39%,是专用码头利用率的1.5倍。他认为应该多建公共码头,少建专用码头。
  专家指出,未来武汉新港的服务范围将不仅是武汉城市圈,还是整个中部地区,因此合适比例的公用码头,将比专用码头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核心码头,将使武汉新港成为高效、顺畅的物流基地。
  目前,武汉新港的产业、空间及集疏运系统三个专项规划仍在修改中。业内人士认为,上述问题应该在修改中得到充分考虑,并借鉴其他城市发展港口的经验,使武汉新港真正成为长江“黄金(207,-0.77,-0.37%)水道”的一颗闪亮明珠。 (记者 习少颖)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