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港口散货装卸实现自动化

2009-8-21 2:0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刘泽强
    “以前,港口的散货装卸,特别是像矿石、煤炭这样的货物,几乎全部都是人工操作的作业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还极易发生事故。”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好了,我们自主研发了散货装备集成技术,港口散货装卸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谈起这项新技术,这位负责人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随着我国港口吞吐量的不断加大,对港口装卸设备——散货港机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但目前,我国的散货港机关键设备还要从日本、德国等国外公司进口,不仅价格昂贵,也限制了我国港口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化能力。为了摆脱这一局面,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共同承担了“现代港口散货装备集成技术开发与研制”课题,由上海港务集团副总裁包起帆担任课题组负责人。
    经过艰苦的技术公关,该课题组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全自动散货抓斗装船机、世界上第一台全自动散货装船机、我国首台全自动斗轮堆取料机,实现了港口散货堆场自动化操作。包起帆介绍说,这个课题的成功使我国实现了港口散货的高效自动装卸及堆场作业,实现了港口散货作业的管理与控制一体化,为建设全自动散货码头奠定了基础。
    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上海港罗泾二期散货码头,用于煤炭、矿石、钢杂等散货的装卸与运输,使该港区成为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的散货码头。实现自动化
    据介绍,用于港口卸船作业的卸船机,其作业方式有手动和半自动方式两种,但是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陷:手动卸船方式效率完全取决于司机的熟练程度,容易引起抓斗的摇摆,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作业效率很不稳定。而半自动作业方式,一方面需要司机不断手动设定和更新作业参数,作业适应能力不强,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由于舱内散货物料分布不规则,为了尽量达到满斗,避免空抓、少抓以及埋斗等现象,司机在启动自动循环时,仍然需要手动设定下一个循环船舱上方的返程点,自动操作和司机手动调整很难协调。
    而这次研制的全自动散货抓斗卸船机,在现有手动和半自动卸船机的基础上,增加了船舱位置扫描及物料分布扫描设备,即目标位置扫描系统(TPS),能够实现船舱位置和物料分布的自动检测,完全取代了司机的手动设置和操作,实现了整舱的连续、自动卸船功能,从而达到了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能的目的。
    而在装船作业方面,目前各港口均采用人工操作方式——各项操作都是由司机通过操作台控制。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司机室位于卸船机的臂架正上方,司机的视线容易被挡,需在船上另外设置一名观测人员,与司机对话交流,配合实现装船作业。这样就大大影响了装船的效率,还极易出错。
    包起帆向记者介绍说,全自动散货装船机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问题。该设备具有船舱检测功能、流量检测功能、物料检测功能和视频监视功能,能够根据不同的船型和连续作业时货物的物料面,自动、高效地规划装船路径,同时还能减少物料转接点的扬尘、振动和噪音,确保装船作业能均匀平稳地完成,实现散货自动装船的目标。
    而全自动斗轮堆取料机能根据实时检测作业时物料面的变化,按照堆取的智能路径规划,实现物料的自动堆取。该设备将激光扫描检测、轮廓重构、自动控制技术引入堆取料系统,可自动实时更新堆料参数,实现斗轮机的全自动作业。在堆取料系统中潜嵌入智能决策模块,作业路径可自动规划生成,显著提高了作业质量,并有利保障了作业安全性。提高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散货特别是矿石以及煤炭的海运量也在不断增长,现有的装备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港口发展的需要。据预测,未来3年内,中国港口的干散货吞吐量增长可达13%,其中上海港吞吐量中干散货比重已超过40%,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散货港机的自主化迫在眉睫,而港口散货装备集成技术的研制成功,为我国提高港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业内人士表示,这项成果将使上海本地港口的需求成为最近的市场,同时可以利用长江水道的低成本运输,辐射相关市场,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其次,这项成果可以使上海港口机械制造业加快研发创新步伐,提升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后,该课题也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紧密结合,使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够最终落实为现实生产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