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加快金融合作

2009-8-17 21:1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环渤海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合作发展的条件。从区域内看,各省市区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北京的总部经济和国家集中的经济管理职能决定了其在行政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合作与交流平台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天津是我国北方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产业基础雄厚。河北耕地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化学原料、药品产量以及生铁、钢、钢材的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信息产业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发和配套能力。山西是连接“三北”地区的枢纽地带和商品流通中转站,煤炭资源丰富。辽宁作为东北对外开放的门户,资源禀赋优越,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内蒙古区位优势独特,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之美称,风能资源全国第一。山东则在农业、交通、电力、工业和劳动力方面优势较明显。此外,北京和天津两市高校科研院所云集,高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业较为发达,基本形成了以北京、天津为龙头的一个实力较强的城市群。截至2009年上半年,环渤海湾7省市区的GDP达到61739.67亿元,占全国的30%,远高于长三角(15.65%)和广东省(8.04%)。其中天津和内蒙古的增长率均为16.2%,为全国之最。环渤海经济区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基本具备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新增长极的条件。

  当前加快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既适逢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加快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有三大历史机遇:一是全球经济中心正在由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国内也正处于南资北移的运行趋势中;二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振兴规划;三是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发展战略,已相继通过了《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等文件,“京津冀都市圈规划”和“黄河三角洲规划”正在编制和研究中。与此同时,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区内经济联系与合作不够紧密,地区间的产业趋同、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和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行政性资源分配和市场分割现象并存,除北京之外,各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基本局限于本省市区的行政区域。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等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在金融领域,区域内金融改革和发展相对落后,合作和交流相对滞后,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较低,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能力、带动效应还偏弱,金融市场层次低,金融服务功能不完善,金融生态建设任务艰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联动推动力还不够大。

  只有坚持寻找各省市的利益共同点,推进金融合作,才能有效提升环渤海地区的协调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环渤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发达便捷、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雄厚。从辽宁、山西和内蒙古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等,到天津、辽宁、山东和河北的原料工业、重化工业、制造业和物流业,以及北京的科技服务和电子通信制造业等,环渤海地区具有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区域内汽车、石油、港口、煤炭、造船等主导产业的合作性大于竞争性,是国内产业配套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环渤海地区要提升协调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必须结合自身条件和比较优势,积极探索有效支持产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升级的金融合作机制。第一,区域金融合作通过聚集资金和分配资金的功能,促进金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实现金融市场一体化,加速区域间的要素资源配置和形成新的生产力布局,引导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二,加强经济金融合作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和行政区划的限制,做大金融总量,降低交易成本,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越来越多的高效率的优质金融服务;可以帮助金融发展落后地区的企业获得各种金融服务,实现跨地区、跨国界经营。第三,金融合作可以使风险管理服务覆盖整个环渤海地区的所有企业。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