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物流业为何跟不上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

2009-8-17 20:5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以上年GDP3000亿元的经济存量和“东莞制造”的声名在外,与之配套的东莞国际物流服务业,应该大有作为。 
  在东莞南城CBD中心华凯广场写字楼里,叶彬郎忙前忙后地处理着手头的事情,刚过而立之年的他,总是把“人生升华”这样的字眼挂在嘴边,这位已经在东莞做了10年物流的年轻人,目前是东莞市万航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的运营总监。
  叶彬郎喜欢为媒体撰写一些评论,而且还专门开了一个关于物流的博客,尽管文章只有寥寥几篇,但在圈子内还是有不小的知名度,也被多个网站转载。不过,他最近又在为“人生该如何得以升华”的事情苦闷,他不清楚自己这家不足百人的公司为什么已经在东莞的同行里算是“大公司”,也不明白怎么突然间公司的员工就像失去了动力一样,“小富即安”就自得其乐。
  而在他看来,东莞这座行政上的二级城市,以上年GDP3000亿元的经济存量和“东莞制造”的声名在外,东莞作为一级城市甚至超级城市绝不为过。这在配套东莞制造业的东莞国际物流服务业,应该大有作为。不过,现实的情况是,业内超过150人的中大型国际物流服务公司,其服务总部,几乎全部在深圳、广州、上海等中心城市,本土超过100人规模的中大型公司竟然没有。
  物流企业民营当道
  东莞市的物流企业以本地民营物流企业为主,占物流企业总数的60%以上,本地国有、集体物流企业比较少。
  前两年,一篇很受好评的网文《东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以下简称《分析》)在网络上流传开来,这篇文章揭示了东莞物流业发展中的不少问题,不过,根据现实的情况,当时指出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随着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出现了一些更为混乱的局面。
  叶彬郎说,东莞的货运公司很少,注册的和没注册的夫妻店、兄弟店大概有一两千家,注册的大概只占了没有注册的两至三成,整个行业还非常低端。
  据了解,东莞市的物流企业以本地民营物流企业为主,占物流企业总数的60%以上,本地国有、集体物流企业比较少。正如叶彬郎指出的那样,广州、深圳等地的物流企业及中远、中外运等中央直属大企业倒是有不少在东莞设立办事处、营业部等分支机构。
  叶彬郎说,东莞的外企有一万四五千家,应该能催生一个很强大的物流产业和顶尖的品牌,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当然,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外资厂家自己包办运货,有专门的车队把货物直接运送到香港出口”。
  而造成这样局面的主要原因在《分析》一文中早有说明:大型外资企业有完善的国际供应链管理系统,一般都有固定的国际或国内知名的物流企业为其提供物流服务,东莞本土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暂时还达不到大型外资企业的要求。
  叶彬郎也给出了民间的看法,“这是因为沙田港报关严格,配套的车队也比较少。一般来说,报关加查货超过一天,厂家便会有意见”。他建议,东莞的监管部门应该向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公开做报检的流程和成本,以及需要多少时间完成备案的工作,此外,东莞的商检员人数也不足够,需要增加。
2009-08-17 09:28:57 来源: 南方日报网络版  暂无网友评论
浏览字号: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 通过Email推荐给好友: 
 


  眼疾手快粗放经营
  东莞的家具厂习惯把出口手续批给物流公司办,彼此已形成一种默契,这种默契本来是很好的,但又确实有点过于粗放。
  不过,更为糟糕的是,因为东莞的土地和物业租金价格普遍较低,中小型的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充足的后备土地和仓储来降低成本,因此不愿意采用专业的物流公司服务;另一方面,东莞货运经营门槛过低,数量增长过快,直接加剧了业内竞争,大多数企业把物流完全外包给东莞的物流公司,又不是很放心,所以宁愿自己做物流,但做得又非常不专业。
  叶彬郎对此感同身受。他说,东莞物流与广州长线中期的不同,其特点是短、明、快,一结束谈判马上拿货。
  他进一步举例说,东莞的家具厂习惯把出口手续批给物流公司办,彼此已形成一种默契,这种默契本来是很好的,但又确实有点过于粗放,家具厂很少搞退税获取利益,因为要专门的财务,要做正规报关,又要报检员,这么一来3个技术人员每月的总工资超过1万元,所以企业宁愿不要出口退税。
  “东莞民企老板在法律、工商税务这一套上还不太靠谱。”叶彬郎认为,东莞民企心理不成熟直接在物流上就有表现,比如选择公司的时候不考虑品牌,只注重价钱是否够低,而且企业老板被逼着放弃正规的出口报检手续。物流公司帮企业瞒着海关不报质检或套检,这种行为在东莞十分常见。
  实际上,东莞物流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是息息相关的。由于东莞大部分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企业认为生产利润微薄,使用不起专业物流公司的服务,虽然现在已有部分企业采购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但也只是局限于运输或部分仓储业务,真正把整个物流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企业不多。
  正如叶彬郎看到的一样,东莞物流本身的意义有点乱,不过同时,在这个行业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以及涉及外资企业的物资需求,使在东莞做物流的这一套是最复杂、标准最高的,放到国内任何地方都适用。
  东莞定位合情合理
  为了加快物流业的发展,东莞先后出台了《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十五”规划》及《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促使本地物流企业在竞争中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物流技术和经营理念,从而得以加速成长。
  近年来,为了加快东莞物流业的发展,东莞市已经先后出台了《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十五”规划》及《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但目前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仍以运输、仓储、搬运等传统服务为主,服务档次和水平较低,物流增值服务少。
  不过,东莞的物流依然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说位于凤岗海关对面的风港物流园,就是一座储存能力达4万立方米的兼具公用型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运营资格的现代化物流中心,主要用于存放电子类、五金塑胶类等保税仓储货物,提供保税仓储、报关报检及相关增值服务。而此前国内同时拥有两仓牌照的物流园只有上海、苏州两地。
  同时,原规划用地1.5平方公里的松山湖物流基地,由于市保税物流中心转移给虎门港立项建设后,松山湖物流基地已经通过市委常委、副市长联席会议讨论取消立项建设,只预留100亩地用作发展物流配套设施和项目,所以松山湖方面在接受采访时也一再表示,“建造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很少提了”。
  此外,官方也指出,虎门港虽为国家一类口岸,但目前只能处理5万吨级以下货船,仅少量码头建有仓库,基本无其他现代物流配套设施,港区与全市大部分镇区的交通联系仍很不方便,严重制约了港区的发展,缺乏处理远洋货船的条件。
  东莞的港口根据实际情况,也有了明确的定位,每年200万梯(集装箱)的吞吐量,刚好是深圳和香港的1/10,“所以东莞的港口不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东莞有足够的产业支持,应该得到支持。”叶彬郎说。
  叶彬郎说,东莞物流业进入透明化是1999年到2003年,其后的2003年到2005年是最特别的几年,中国进出口数量在这3年翻了一番,所以大多数东莞物流公司都在那个时期大力扩张。但是到了2006年、2007年,经营就开始出现衰微的迹象了。
  2007年以来,物流业的行情、价格和服务都开始乱,以前价格一年变两三次,而2007年则变动了18次,这代表了行业竞争恶劣。价格一变,服务就连带出现紊乱。许多国际物流公司在2007年可算是焦头烂额。
  不过,叶彬郎对自己的“人生升华”和产业发展依然很有信心。他说,发展进口物流是促进自己公司发展的重要板块,进口产业的特点是操作和技术环节要求比较多、比较复杂,并且是刚升温的产业。而以前货代公司流行专门只做一条航线的,现在的货代成了一种泛海运货代,这对中小货代是好事。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CEPA实施以来,香港和澳门物流企业加快进入东莞市,除了永得利等公司直接投资设立企业外,还有11家企业设立了代表处。有迹象表明,不少外国物流企业已看中东莞庞大的物流市场和发展潜力,随着政策的放开,一方面给东莞工商企业带来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另一方面加剧了东莞物流市场竞争,促使本地物流企业在竞争中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物流技术和经营理念,从而得以加速成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