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演变与趋势分析

2009-8-16 0:3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马忠普
    (上接8月6日9版)流动性过剩也只是通胀压力增加因素的一个方面。这几年国际虚拟经济环境中,滋生了有相当资金经济实力的大基金,炒作大宗商品中赚钱,是他们的主营业务,同时也推升通胀。经历了2008年上半年以前炒作大宗商品的赚钱经验和2008年下半年严重亏损的教训,国际大宗基金炒作的虚拟经济,不仅变得更加疯狂,而且也更加成熟。
    这轮通胀的动力是流动性过剩和基金炒作的结果。基金炒作的虚拟经济在美国和西方国家经济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炒作通胀是基金经济复苏的最好机会。但是对摆脱这轮经济衰退却有刺激作用。
    一般说经济上升期出现通胀压力是正常的,但世界经济并没有进入上升期,目前世界经济仍在衰退,大宗商品需求仍很弱。摩根、高盛说看好钢铁,也看好煤炭、房地产,更看好下半年世界石油价格要超过80美元。不过是忽悠通胀气氛,好赚大钱。国际贸易减少20%~30%,海运市场价格能不受需求不足的制约吗?显然是前四个因素共同作用推升了世界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回弹。而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流动性过剩和大基金炒作的作用。大基金不仅炒作了这轮通胀,而且许多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完全脱离了经济的基本面和供需的基本面,基金的贪婪、基金的疯狂、基金的抗跌性,更暴露了演绎未来世界通胀的趋势。
    问题是国际经济仍在衰退,大宗基金炒作推升的通胀压力,虽然表面上缓解了世界金融危机,许多大基金开始了盈利。从美国金融资产占美国净资产40.5%的比例看,近期美国几十家投资公司提前给美国政府还贷,无疑有利于美国GDP经济的降幅收窄,这也是近期世界经济接近触底的重要原因,但更给实体经济,特别是给下游加工经济增加了成本压力,这就更加重了实体经济复苏的困难。欧元区和美国失业率6月份双双升高到9.5%,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说明了实体经济的企业困境。在全球经济继续回落趋势中,下游加工业实体经济承受不了新的通胀成本压力本身就酝酿着通胀泡沫在经济低谷阶段的不可持续性和震荡回落风险。这就注定了在距离世界经济真正复苏之前,世界经济将经历一段底部震荡期。而被基金炒作起来的大宗商品价格发生较大的震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世界经济还在衰退。因此,简单地认定世界陷入新一轮持续通胀还为时尚早。原因就在于世界经济的衰退和经济的底部盘整不支持大宗商品价格恢复到合理价位后继续连续走高。这也是这轮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同2008年上半年以前的时期,全球通胀压力有增无减的大趋势的根本不同点。受经济衰退,需求减少影响,这种大宗商品价格受炒作基金的拉动尽管动力十足,但不具备可持续性。在世界经济低谷阶段,震荡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当前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风险所在。
    国际大宗商品投机者作为基金盈利模式听起来是买卖商品投机。不过利益的驱动必然不放过任何推升通胀的机会。因此任何反映经济基本面真实的信息都会给投机市场以真正的影响力。虚拟投机经济制造的脱离经济基本面的虚假繁荣和通胀在超过实体经济承受力的条件下必然震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低了2009年世界经济的发展预期只是给出了一个真实的经济情况。虚假的投资环境风险失去了掩饰,近期石油价格再次跌破60美元,以及一些有色金属价格应声回落反映的就是这种经济衰落中,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演绎通胀的震荡风险性。
    实际上只要世界经济没有真正走上复苏的轨道,这个经济低谷振荡期的通胀一方面释放一些行业经济扭亏为盈,加快整体经济触底的信号,另一方面积累经济通胀震荡的风险,拖累世界经济继续低谷振荡,延缓经济复苏的过程,这就是当前世界经济谜局的前所未有的复杂性、风险性。
    三、在世界经济接近触底趋势下,更需要防范未来较长期的通货膨胀风险
    6月13日结束的八国财长会议发布的公告称:国际经济已经趋稳,但金融和实体基础工业企业仍面临很大的困难和不稳定性,发达国家的失业仍在增加。八国财长承认了目前世界这轮蔓延的通胀形势,并提出各国的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导致流动性过剩支持了这轮通胀,要求各国刺激经济的资金投放要有所控制。有趣的是八国财长同时建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吸取前几年的教训,需要应对金融体系实行更加严格有效的监管,实际上把控制通胀,防范金融风险的球踢给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不过,八国峰会期间发出的警示远比上述建议深刻的多。八国集团领导人7月8日发表一份声明,表示全球经济尽管出现稳定迹象,但经济和金融稳定性仍面临 “严重风险”, “通胀是未来更大的挑战”。急速攀升的失业率是危及欧洲经济复苏的最大威胁。此外,全球经济和贸易形势依然低迷,信贷紧缩局面依然严峻,金融业的问题依然存在,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尚处于较低水平,这些都给世界经济复苏之路增添了变数。在国际油价连续多日跳水的背景下,G8成员们也在积极考虑加强对能源交易的监管,以平抑过度的价格波动。以免在走出经济衰退时酿成新的宏观经济失衡局面,为下一场危机埋下祸根。
    重要的是在这轮经济触底过程中,由于流动性和大基金的炒作作用,所暴露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形成前期金融危机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新形势下的演绎形式。如果说世界经济接近触底,那未来的通胀风险就会增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中,我们没有理由认为通胀是输入型的。国际许多大基金瞄准和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钢材市场条件好于国际市场,中国钢材价格大幅回升带动国际钢价近期也出现较大幅度反弹,影响铁矿石、焦炭价格上升。
    如何把握中国因素对世界通胀的影响。正是面对这种严峻的世界经济风险演变趋势,在中国经济已经率先触底,许多经济参数已经展示经济开始复苏的形势下,调控的思路应该不刻意追求GDP增长,在保持目前投资规模的基础上不刻意追求投资增长,而需要加大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的力度,加大包括人民币走出去在内的大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调整力度,这不仅有利于缓解世界通胀经济风险,也为中国延长了宝贵的战略调整机遇期。
    然而复杂的世界金融风险因素所演绎的实践上的通胀经济走势远比想象复杂的多。去年8月金融危机爆发后,笔者在9月写的关于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周期性回落的四个特征一文中,提出这轮世界经济危机的四个特征,其中第四个特征就是由于国际货币结构体系存在严重的缺陷,美元占国际流通货币的64%。虚拟经济滋生了大批基金炒作型的投资公司。经济危机中它们亏损严重,债务缠身,像搁浅的大鳄。一旦世界经济走出低谷,出现经济复苏引发对大宗资源性产品需求增加的趋势,基金炒作,推动价格上涨会再次演绎通胀压力增加,通胀系统性风险积累的释放,终将形成未来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
    正是这个理由,一旦世界经济复苏,一个较长时期的通胀压力增加导致经济的缓慢增长态势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世界经济的所谓滞胀本质上是通胀形成的压力放缓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论未来人们怎么界定通胀和滞胀,这种世界经济复苏后的未来的通胀趋势必将使世界经济难以再现2008年以前几年的快速增长,这正是从今年第二季度这轮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通胀压力中需要吸取的教训和警惕。正视问题的严重性,有必要对未来通胀和金融的风险形成因素引起高度关注。 (完)
(马忠普:中华商务网华瑞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新华社钢铁行业特邀分析师 著名钢铁市场专家)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