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的“大跨越”

2009-7-4 17:2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枭冬
火红朝阳——物流行业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有奖征文
    60年,本来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小浪花。但是,绽放在公元1949~2009年的这朵浪花,却注定永久地被铭刻于史册。1949年,新中国宣告成立,中华民族开始以一个全新的面貌迎接来自世界每一角落的注视。而中国的汽车工业也在此时,踏上艰辛而光荣的圆梦征程。
    一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影响力也急剧上升。尤其近期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从容自若,更是彰显大国风范。而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更在全球各大汽车市场仍处低迷的情况下,继续高歌猛进,一显气吞山河的态势,无时无刻不在吸引世人关注的目光。
    可以说,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兴起,取决于60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汽车工业的稳步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没有新中国60年的蓬勃发展,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汽车工业。
○●伟大征程斩荆棘
    60年前,很难有人想像中国也能“满街都跑小汽车”,也会拥有这种“幸福的烦恼”。然而,60年的岁月变迁,使得中国彻底抹去了给人只有黑灰蓝的简单印象,也终究告别了背负了半个多世纪的耻辱绰号——“东亚病夫”。而中国汽车工业,也历经了从第一辆汽车生产下线,到而今千万产销量的伟大跨越。这变化惟有用日新月异、翻天覆地才可概括与形容。
    1953年,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元年,到现在尚不足60年。但其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从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到1956年国产第一辆解放牌4吨载货汽车诞生,仅仅3年,新中国就实现了汽车工业零的突破。从1958年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到1983年第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上海汽车厂组装成功,中国汽车工业在改革开放大潮方兴未艾之时,又开始试水合资模式,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到了1992年,我国汽车产量首次超过100万辆,就此铸下中国汽车发展的里程碑。1994年,国务院批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此后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我国汽车产销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本以公务、商务用车为主的汽车消费,也悄然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进入新世纪的2000年,更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历史性时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这一政策,促使国内汽车消费浪潮一阵高过一阵,也最终造就了今年1~5月份连续5个月汽车销量雄踞世界第一的神话。
    在2000年汽车产量突破200万辆大关之际,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另一个命运转折点——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很多人在谈起此事时,至今还不禁感慨,当年的 “狼来了”居然没有咬死我国刚刚发展起来的汽车工业,反而带领着它走进了一个崭新时期,这真是一个令人想像不到的结局。
    而正是从这一年开始,经过2001~2003年的井喷阶段以及2004~2005年汽车市场小低谷后,中国汽车工业已身经百战。而今,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其坚挺无比、毫无动摇之象的表现正是源于当年的磨砺与锤炼。
○●经典符号留记忆
    回望60年来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成就了太多 “由无到有”的创举,整个产业结构的每一步战略调整,汽车市场所发生的每次技术革新,都值得我们反复体味与思考。
    在过去的60年里,中国汽车工业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她把一个国人未曾敢做的梦,做得缤纷多彩;她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和事,都像幸福的花儿一样开心地绽放。而这些人和事,就是布满浓浓记忆味道的经典符号。
    回望遥远而陌生的60年征程,人们从一开始对汽车闻所未闻,到 “只有卡车不见轿车”,再到告别 “一心只想要辆自行车或摩托车”的曾经愿景,终于迎来了汽车 “全民时代”。
    搜索记忆中汽车工业发展60年的经典符号,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诸多颇具历史意义的名字。它们既能描画出一汽、东风这些国有大型汽车集团由小到大、不断成长的轨迹;也勾勒出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从无到有,茁壮发展的历程。他们可以是龙永图、何光远等曾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竭力直言的权威声音;他们也应该是饶斌、王传福等推动汽车工业发展的巨浪,一波接一波,永不停歇……正是这些数之不尽的经典符号,构建出了今时今日的中国汽车工业宏图。
    那么,对于汽车工业,留在老百姓心中的记忆符号是什么呢?自然就是一款款陪伴他们走过时代的经典车型了。
    从解放到东风,其已经演变成了一个传承至今且历久弥新的时代典范。没有人否认它们曾经的成功,也没有人怀疑他们更加美好的未来。从桑塔纳到捷达、富康等 “老三样”迟迟不肯退出历史的舞台,到福美来、伊兰特等 “新三样”迫不及待来接班,中国车市的 “悍将”一批又一批。而奔驰、宝马再到沃尔沃等世界名车也不再遥不可及,一些厂家已经不再以“外来和尚会念经”自居,相反,他们更愿意标榜自己国产化率高,实乃“中国制造”。
○●群雄逐鹿待未来
    毫不夸张地说,经过60年的洗礼与沉淀,目前来看,几乎全球所有的知名厂商都在中国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这是对中国汽车工业和市场发展的最大认可。不过,既然是市场经济,得失也是一种必然。
    其中,春风得意者不少,如丰田、大众、通用等,他们一起分享了这些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胜利成果;而不尽如人意者也有,菲亚特黯然神伤之后还想卷土重来,三菱被同是来自日本的日产、丰田和本田抛在了身后……但无论如何,关于中国汽车市场的争夺战还将继续下去。对于享誉国际的汽车巨头来说,对中国汽车消费者需求和想法的深入研究,已成为必修课程。因为以前靠着一个车型赚得盆满钵满不再现实,现在只有同步全球,为中国汽车消费者量身打造的车型才有竞争力。
    而且,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只是开发了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能力,而更广袤的三、四级市场以及不可限量的农村市场都有待开拓。这与中国现有的汽车下乡一类的汽车政策的指导方向不谋而合。正像一位企业老总说的,与发达国家人均汽车保有量相比,中国市场的淘金之旅还有好多的路要走。对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而为了应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汽车工业一样还需更多投入,去支撑她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比如,加大投资力度支持和鼓励自主品牌的发展,抢先站在新能源车研发的领跑线上,加快国内车企的并购重组进度,培养出自己的汽车巨头,让天一重组、上南合作的故事继续成功上演等等。此外,面对汽车戚戚相关的物流、运输、钢铁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汽车工业理应借力打力,实现进一步的成长。
    总结这6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所取得的成就,就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变形记,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谦虚一点说,我们现在终于从一张白纸上勾画出了一个多姿的汽车世界,形成了一个种类比较齐全、生产能力不断增长、产品水平日益提高的汽车工业体系。骄傲一点说则是,19世纪是欧洲的,20世纪是美国的,21世纪是中国的。中国汽车市场将挑战欧美的霸主地位,中国汽车制造也将从技术引进变成技术创新。面对下一个群雄逐鹿的60年,中国汽车工业不甘人后,蓄势待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