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资料供应与流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9-7-29 16:5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物资流通分会理事长靳雨桐
    我国是煤炭大国,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76%和69%。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新中国成立60年来,煤炭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煤炭产量由1949年的3243万吨,到1978年6.18亿吨,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到2008年增长到27.93亿吨,分别增长了85倍多和3.5倍多,有力地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煤炭产量占世界产量42%左右,其增量占世界80%以上。
    煤炭生产物资供应与流通领域主流发展现状
    近几年,煤炭生产物资供应与流通领域不断改革与探索,以适应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有效地保证了煤矿的生产与建设。特别是在我国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国家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形势下,煤炭生产物资的管理水平与组织形式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创新,多数大型煤炭企业形成了生产物资的企业物流。一些较大的煤炭行业骨干企业积极探索企业物流的更大发展,出现了开滦生产物资与煤炭产品统一采购销售经营的社会化大物流、淮南煤业集团的面向行业与社会的煤机配件材料市场、峰峰矿区的生产物资“三集中”模式社会化发展的转变、徐州衰老矿区生产物资社会化创收的新路等。
    同时,煤炭大企业集团化重组,使生产物资供应与流通的集中度随之提高,出现了龙煤集团、川煤集团、吉林煤业集团、宁夏煤业集团、江西煤业集团等全省性生产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与配送。一些较大型的煤炭企业,如:神华、平顶山、兖州、山西焦化、淮北、北京等煤炭企业,普遍实施了集中采购管理与配送。这些改革与创新既有效地保证了煤炭行业产量大幅提升、为煤炭企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极大地推进了现代物流理念在煤炭行业的发展实践。
    煤矿生产物资供应与流通现状
    由于全国两万多处煤矿企业,生产规模、自然资源赋存开采条件的不同,全国煤矿生产物资采购供应依然呈现出三种类型,即传统生产物资供应类型、优化采购类型和现代物流类型。
    第一类,传统生产物资供应类型。煤炭企业内设的生产物资机构,其采购供应的工作目标完全是满足企业生产建设需要,以就地就近采购为主,生产使用者按需要到企业物资部门领取使用。多见于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较低的地方小型煤矿。
    第二类,优化采购类型。这是目前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和较大型煤矿普遍采取的模式,仍然是煤炭企业内设物资机构,以保证和满足本企业生产建设需要为工作目标。煤炭企业物资机构以集中采购、集中管理、集中配送的“三集中”方式,满足本企业内部物资需要,尤其是集中批量大、价值高、加工周期长的煤矿专用机械、零配件、煤矿专用钢材、化工产品等生产物资,由企业物资部门或是招标机构集中统一采购。一些较大型的煤炭企业还开办了井口超市,由生产使用者或是生产段队直接在井口超市采买,借助推行企业内部模拟法人的结算方式,以控制节省生产成本。还有个别大型煤炭企业利用煤钢产品采购互供的条件代理销售钢厂的煤矿专用材料,但也是以煤炭企业的名义对外经营销售,企业物资部门只是经销业务的机构,而不是独立的企业法人。
    第三类,现代物流类型。煤炭企业物资机构演变成独立的企业法人,并具有现代物流主要特征的煤炭物流模式。其中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生产资料物流模式,即:在生产物资“三集中”模式的基础上,不但满足本企业内部物资需要,同时为社会上客户提供服务,包括长距离、跨地区,向非行政关系的煤矿提供物资供应,进行社会化销售。煤炭企业物流转化成物流企业有两点实质性条件:一是煤炭企业内设机构转变成独立法人性企业。二是社会化的销售额超过本企业同期物资采购额度。具备了上述两点才真正实现了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企业实质性转变。
    另一种大物流模式是企业整合内部资源,将生产物资采购与煤炭产品销售统一经营,融入社会化的大物流,这种模式目前还是少数企业,处于起步示范摸索阶段。对于生产物资的采购供应与煤炭产品销售是否分离才更适于社会物流与煤炭企业的发展问题,虽然在理论上有不同的认识,还是期待实践摸索的结果。
    现代物流类型两种模式共同特点都是开拓了物资创收盈利新的渠道,开始了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转变。
    总之,上述三种类型不管是哪种类型,各个煤炭企业都具有了大小不等的生产物资供应链,前两种类型中的物资供应链成员企业,供需双方“买卖角色”关系明确。而第三种现代物流类型供应链中的供需双方是新型的“相互服务”“互为买方上帝”的“角色”,供应链上游厂家为煤矿提供物资,煤矿物资部门延伸业务,使采购的生产物资社会化服务,使自己成为上游企业产品代理商或分销商,形成“相互服务”的关系。供需双方产品的相互采购,如:煤矿采购钢铁产品、钢铁企业采购煤炭,形成“互为买方上帝”的关系。
    煤矿生产物资供应与流通的发展趋势
    第一,煤矿生产物资供应与流通的三种类型将长期存在。
    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拥有千万吨以上产量的煤炭企业仅36家,产量13.76亿吨,全国规模以上煤炭生产企业8226家,原煤产量26.2亿吨,占全国产量27.93亿吨的94%。全国2万多煤炭生产企业中,75%以上是中小型煤矿,占全国产量的49%。近几年,通过加大煤炭资源整合与小煤矿联合改造,关闭小煤矿等,2008年全国大中小煤矿产量比重调整至53:14:33。因此,煤炭产量和企业数量结构决定了煤矿生产物资的供应与流通的三种类型和模式将长期存在。
    第二,煤炭产量的提高和大企业集团化重组为企业物流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抵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到了企稳回升阶段,从社会对煤炭需求总体上看,按我国经济保持7.5%~8.5%的增长速度预测,今后一个时期,煤炭供给总量仍将呈增长态势,煤炭供应短期过剩与长期不足的矛盾依然长期存在。市场对煤炭增长的需求决定了生产物资供应与流通的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企业集团化重组,为生产物资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更大批量的集中采购管理与配送,创造了条件。企业物流会在煤炭行业中普遍实行并保持长期发展的稳定态势。
    第三,少数大型煤炭企业物流会转变成依托煤炭企业的物流企业。
    煤炭企业物流形成后最易于转化成物流企业的条件是:内部要具有软硬件条件、外部具有物资来源条件、交通方便辐射面宽广、有大型煤炭企业可依托等。
    同时,在煤炭企业物流转化成物流企业后,所依托的大型煤炭企业也会得到实际好处,使生产资料在流通领域就降低了煤炭生产成本,也就形成了煤炭企业继原煤销售、煤炭深加工利润之后的第三利润的源泉。
    为什么只有大型煤炭企业物流才有利于转化成物流企业呢?主要原因是抵御风险的能力。煤炭生产物资几乎都是大宗商品,所需资金巨大,一旦遇到风险,物流企业的风险会间接地影响到煤炭母企业,只有大型煤炭企业才能具有帮助煤炭物流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一点要十分引起关注和警惕。
    第四,由企业物流演变而来的煤炭物流企业不会简单成为无依托的第三方物流。
    煤炭物流企业立足煤炭母企业市场、依靠母企业支持、借助行业优势决定了今后在较长的时间内仍将承担保证煤炭母企业生产物资供应的职责,这是获取优势得到支持的必要条件所决定的。煤炭物流企业是适应煤炭集团化发展,适应煤炭生产与销售现代化、管理技术、工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现代化的体现和产物。煤炭企业的生产方式与产品销售现代化水平决定着煤矿生产物资企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简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其发展要随同煤炭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而发展。因此,煤炭企业物资机构向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过渡,仍将以满足和保证煤炭企业生产对物资的需要为前提,物流企业内部会有相对独立的机构承担煤炭母企业生产物资采购与供应的职责,除非物流企业与煤炭母企业彻底分离,煤炭企业成立新的替代机构。
    第五,企业物流转化成物流企业还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
    煤炭企业生产物资机构转化成物流企业还要有一个实现的过程,如:建立信息化系统、供需交易平台系统、精细化物流管理等大量的软实力建设与硬件实力的配套建设等。这些建设还需要一个建设投入与资源整合、培训提升的过程。
    第六,煤炭企业物流与煤炭物流企业更需要行业的支持与协调。
    社会化发展更需要行业的平台和供应链各个环节企业的支持,逐渐与上下游不同行业的企业形成新的利益共同体,原买卖式的联动,将被利益的源动力所替代,形成资源性互利式的联动。因此,对行业协作需求和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相互支持更加迫切,形成新的企业关系和各种联合结盟。不同行业之间的企业合作与相互介入程度也更加加深,企业之间所需的行业性协调也会更加迫切,尤其需要那些由供需企业共同组成的行业协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语
    可以预计,在国家支持物流产业加快发展的环境下,煤炭生产物资供应与流通、也就是企业物流水平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在煤炭生产物资供应与流通领域,有可能分离出或是成立几家煤炭物流企业,以煤矿生产物资为主营或是煤炭产品销售加生产物资为主营的物流企业,进而开辟煤炭企业新的利润创收途径和领域,进一步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