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料流通行业改革三十年经验

2009-7-25 2:5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生产资料流通行业30年的改革,与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相一致,也是采用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方式,不断探索,逐步深入。在改革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实践。生产资料流通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一部解放思想、理论创新、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历史。30年来,生产资料流通行业坚决破除旧的条条和框框,“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从计划分配、双轨制到市场化,从国有企业机制转换、承包经营到产权制度改革,从国有企业“一统江山”、政企分开到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据半壁以上江山,没有思想观念的解放,没有不破不立的改革勇气,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进改革。我国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的改革与其他行业的改革一样,既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即由中央确定改革方向、地方各级贯彻执行,同时又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即地方物资部门与企业进行因地制宜的制度创新和试点,得到中央肯定后,再逐步推广到全国。在上下互动的改革过程中,地方物资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与首创精神对行业的改革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渐进式模式,逐步深化改革。30年来,生产资料流通行业在计划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从指令性计划分配、缩减计划分配品种、价格双轨制,到自由购销、完全放开市场,采取的是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在企业外部环境改革方面,从扩权让利、建立经济责任制、实行利税分开、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到三年脱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取的是从点到面、稳步前进的办法;在企业内部配套改革方面,从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再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稳定为前提。这实际上是一个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正是因为坚持循序渐进、综合配套、逐步完善的改革模式,才能创造出生产资料流通行业今天这样良好的改革发展局面。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将企业改革放在突出地位,国有与民营企业共同发展。我国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的企业改革,是在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两条战线上展开的:国有企业由原来国家计划的执行者,逐步改革成为独立的商品经营者,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民营企业由原来的“补充”和配角,逐步发展、壮大,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发展不是对立的,是相互促进的。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国有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改革,在缩短国有经济战线、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提高国有经济素质的同时,也为非国有企业的发展让出了空间、创造了条件,促进了非国有企业的发展;非国有企业的发展,繁荣了市场,发展了经济,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对国有企业形成了市场压力,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因此,进一步确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鼓励与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生产资料流通行业改革发展的长期任务。
    (选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在全国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有删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