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经济强县——浙江宁海

2009-7-27 19:4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浙江省宁海县位于浙江沿海中部,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为我国计划单列市宁波市属县,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地区之一。全县陆域面积184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76公里,呈“七山一水二分田”分布,森林覆盖面积达62%,现设14个镇乡、4个街道,人口60.07万,是宁波市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宁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建县,距今已有1729年,历史上曾涌现胡三省、方孝孺、柔石、潘天寿等一大批志士名人,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开篇地。宁海依山傍海,旅游资源丰富,森林温泉、古村群岛、碧海渔帆、儒乡艺苑、滨海闹市,各领风骚,是一块以生态旅游为主,结合丘陵海岸观光和历史文化探源等旅游的黄金海隅。

  近年来,我县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构筑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位于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67位,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教育强县、省级科技强县等称号。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17.93亿元,比上年增长8.1%,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2亿元,增长16.4%,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16.55亿元,增长12.1%;地方级财政收入15.66亿元,增长2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481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10332元,增长13.6%。

  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1.着力培育特色行业。凭借开放早、转换经济管理机制先而形成的先发优势,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实施“以特取胜”战略。经过十多年的滚动发展,培育形成了以模具、文具、灯具、五金机械、汽车配件、电子电器六大特色行业为主体的块状产业集群。全县现有文具生产企业近300家,模具生产企业1700余家。突出“6+6”产业导向,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2008年六大特色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93.63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55.0%,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国家级品牌建设实现重大突破,2008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个,先后被授予“中国模具产业基地”、“中国模具生产基地”、“中国文具生产基地”和“中国汽车橡胶零部件生产基地”等称号。

  2.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做优基础、完善功能、形成特色、提高容量”的总体要求,坚持外延扩张和内涵提升并举,坚持园区特色化、生态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区域性工业区块和特色工业区块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推动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了城区企业向城外转移、同类企业向特色园区转移。2008年,宁东区块加快建设,临港区块全面启动,模具城三期建成,塔山、辛岭等区块顺利推进,数控雕刻城启动建设,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总投入2.9亿元,新建标准厂房5.4万平方米。

  3.突出发展循环经济。牢固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促进生产“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组合化和资源利用集约化为核心,以实施“2133”工程(即打造2个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10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创建3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培育30家废弃物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为重点,在各个领域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宁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在浙江省实施的循环经济发展“991”工程(即在9个重点领域,采取“9个一批”的工作抓手,加快实施100个循环经济项目,全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和工业领域“4121”示范工程(即确定4个市、10个县(市、区)、20个园区(块状经济)、100家企业作为工业循环经济首批试点地点和单位),我县被列为省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县,临港区块被列为省循环经济试点区,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园区被认定为市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华宁海电厂被列入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2008年被评为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县。《领导决策信息》刊发编辑部文章,将我县的一二三产业资源共享模式归纳为全国县域循环经济发展五大模式之一。2008年,启动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重点污染整治,关停宁海热电厂,建成环保工业城并投入运行。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制订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方案,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2.8%和18.5%,7家企业通过ISO14001认证,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4.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不断提高外贸发展水平。2008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15.01亿美元,增长16.0%,其中出口14.19亿美元,增长18.9%。深入推进招商引资。按照“资源招商、政策请商、服务亲商、环境留商”的招商思路,依托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逐步从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产业招商转变,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高。2008年全县合同利用外资1.0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621万美元。

  5.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不断强化技术要素支撑,先后建成国家文教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宁海产业基地、宁波市模具检测中心等服务平台,建立了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文具设计中心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机构和中国文具网、中国模具资源网等特色产业信息平台,并计划建立科技创业园和国家级模具检测中心、省级汽配橡胶件检验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从而使我县的六大特色产业都拥有一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08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104.28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全县80家实力工程企业,基本设立了技术开发机构或有稳定的技术依托单位。全县技改财务投入从2002年的9.2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6.3亿元,年均增幅达19.0%。

  二、坚持以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为核心,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宁海农业资源丰富,山有竹木茶桑果之盛,海有鱼虾蟹贝藻之丰,为浙东的“鱼米之乡”。近年来,我县充分依托资源的比较优势,按照工业思路抓农业,围绕“一二三四”的总体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深化三项改革,建设四大体系”),以“产业特色化、生产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经营公司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着力构筑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2008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22.6亿元,增长5.5%。

  大力扶持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培育形成了海水养殖、林特、畜禽三大优势产业和茶叶、土鸡、无公害蔬菜等十大主导产品。积极实施海洋经济“升级增效”工程,加快推进海水养殖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全县海水养殖面积连续八年位居全省第一,2008年渔业总产值达到14.9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3%。荣获“全国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县”称号。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发展绿色农产品,全年新拿到无公害农产品证书14个,并荣获“宁波有机茶第一县”称号。逐步壮大农业龙头企业,28家农业龙头企业和6家优秀成长型企业完成销售18.67亿元,同比增长13.2%。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和联结基地10.3万亩。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加快发展、扩大规模、逐步完善”的原则,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完善运作机制,使专业合作社逐步走上规范化运作轨道,2008年全县累计达到195家。不断加强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力度,浙江东海岸10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被列为国家级建设示范项目,三门湾百里生态型海水养殖基地和西部山区万亩绿色农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蓝色东部”和“绿色西部”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开展土地整理、培育经营主体等途径,不断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县流转土地面积达到42.17万亩,全县规模经营面积(20亩以上)达到30万亩。

  三、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

  近年来,我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在做优一产、做强二产的同时,按照“规模适应、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原则,积极构筑生态休闲旅游、现代商贸、现代物流“三大高地”,倾力打造长三角地区著名的生态休闲旅游中心和宁波南部区域现代商贸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三大中心”,不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已成为拉动我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8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0.96亿元,增长12.3%。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引进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成功组建并营业,农村信用社通过增资扩股实现股权改革。全县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到169.12亿元和211.15亿元,分别增长27.3%和26.6%。

  1.重点突破生态休闲旅游业。我县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森林温泉、古村群岛、碧海渔帆,各具魅力。近年来,我县深入挖掘生态资源优势,将生态休闲旅游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通过“做足宁海真山真水、培育生态休闲天地、打造黄金度假海湾”的战略路径,大力整合旅游资源,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了浙东大峡谷、宁海温泉、前童古镇、“十里红妆”江南民俗艺术馆、野鹤湫、伍山石窟等景区景点,逐步形成了“一带、两区、多点”旅游发展大格局。做深做足以节为媒文章,充分利用《徐霞客游记》开篇地这一独特的人文资源,先后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打响了“天下旅游,宁海开游”的旅游品牌。前童古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宁海县被确定为首批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森林温泉4A级旅游区创建工作已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宁海森林温泉被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组委会评为“中国十大温泉休闲基地”,有效提升了宁海旅游知名度,拓展了旅游市场,发展了旅游经济。2008年,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4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67亿元,宁海现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休闲旅游基地。

  2.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和物流业。我县地处宁波和台州两个经济区域之间,集铁路、公路、水路于一体,是宁波南部交通要塞。杭州湾大桥、甬台温铁路等的开工建设,更为我县物流业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因此,我县立足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抓住机遇,扩大优势,大力推进物流平台建设,着力培育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物流市场,努力加快形成“一个物流园区、两大港口物流基地、多个行业配送中心”的区域物流布局,倾力打造宁波南部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在商贸业发展方面,我县中心城区服务业集聚辐射功能不断提升,长期保持了对周边地区较强的辐射和吸纳效应;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建设初见成效,逐步形成了桃源南路、气象北路等一批服务业相对集聚的区域。为进一步推进商贸业的结构调整提升,我县将加快构筑“一主三副中心”(城市商贸商务中心和东、西、北部三大副商贸中心)的现代商贸业发展基本框架,着力建设城市六大商贸商务功能区,倾力打造宁波南部区域现代商贸中心。200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06亿元,增长23.1%,全县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0.4万人,占总从业人数的26.5%。

  四、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1.稳步推进城市化建设。按照“拉开框架、突破重点、完善功能、改善环境,建设宁波南部中等城市”的总体思路,以“高档次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为原则,切实加强城市规划,修订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按照“南改、北联、中突破”的要求,把强蛟纳入城区,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完善产业服务配套功能,推进“北联”纵向拓展,深化中心城区与整个县域的有机联系,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功能布局等方面进一步密切城区与其他区域的联系,促进城乡互动、区域统筹,实质性突破竹口三大村改造,加大重点功能区块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城市重心北移,积极实施“三改一推进”(即旧城改造、旧村改造、村改居,推进中等城市建设)工程,逐步完善城市基础配套功能。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26.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集聚达20万人,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8.1 %,城市化水平达到50%,一个组团型、开放式、生态化的现代化中等城市雏形基本形成。

  2.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切实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全面启动以中心镇为依托的区域性工业区块建设。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载体,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净化大地,美化家园”活动不断深入,村企结对共建广泛开展,创建完成21个市县级示范村、45个市级环境整治村,建成103个新农村电气化村和28公里联网公路,被评为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大力开展“充分转移就业村”和“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实施百名农村经纪人培育工程,消除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676户。积极实施城乡一体的“五大网络”工程,促进城市优质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路网”建设方面,建成“十横八纵”的城市交通网络,行政村通公路率达到100%,基本形成县内“半小时交通圈”。“水网”建设方面,全面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有序推进水源工程、供水工程和供水管网建设。“垃圾处理网”建设方面,基本形成县、镇乡、村“三级联动、三级负责”的垃圾处理运行机制,建成运行一批重点镇乡垃圾中转站和村级垃圾简易暂放点。“就业网”建设方面,建成重点镇乡劳动力分市场,实现就业信息联网运作,大力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9%。“保障网”建设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开,农民参保率达96.8%;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进行调整,扩大保障范围;农村低保覆盖面继续扩大,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92.3%。

  3.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快速发展,成功创建成为省级教育强县,名校集团化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工程深入实施,组建潘天寿小学等三大教育集团,义务教育段优质资源共享度达到85%。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年普通高校考试文理录取率达到80.7%。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教育均衡化程度。完成学校基本建设项目投资7000万元。卫生文化体育事业不断进步。文化阵地建设推进,确定市级村落文化示范点11个,县级村落文化示范点9个。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十里红妆婚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泥金彩漆”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前童行会”等9个项目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举办第三届社区文化体育节和第二届潘天寿艺术设计奖(文具类)大赛。电视“村村通”和广播“村村响”工程全面完成,数字电视网络改造顺利实施。建成165条全民健身路径。深入开展“平安宁海”建设,突出城区警务运作机制、动态防控机制、群防群治机制和特殊群体教育管理机制等“四大机制”建设,打击涉恶势力犯罪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建成公共安全动态监控系统,“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逐步建立。不断提高信访矛盾化解能力,认真开展“大接访”活动,妥善解决了一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百日督查活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我县被评为市“三合一”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先进单位。

  党的十七大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宁海县委、县政府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构筑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县”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实施县委“五五举措”,加快建设活力宁海、宜居宁海、人文宁海、和谐宁海,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积极培育循环经济示范区、最佳生态人居区、和谐发展先行区的三大优势,着力构筑宁波大都市南部核心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