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钢价扭曲上行之背后事
2009-7-25 3:0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西本新干线工作室一家之言
首先还是总结一下上周市场运行态势,从西本新干线商品交易平台反馈的数据来看,上周(7月13~17日)沪市建筑钢价上涨幅度明显趋缓,西本新干线钢材指数上周末报在3930元/吨一线,单周上涨幅度为100元/吨。同一时期,沪市优质品螺纹钢价格在上周下半阶段已出现回落迹象,主流报价回落至3850~3890元/吨区间,这使得西本新干线钢材指数在本周出现了下跌预期和一定幅度的下行空间。
上周的库存看钢市,我们引出了一个讨论钢价扭曲上行的话题。总结上期分析报告,重点讨论目前建筑钢价上行扭曲的原因:即在供需未出现明显失衡的情况下,钢价运行脱离了成本点的支撑。上期讨论话题中,限于篇幅限制,我们也仅仅是将建筑钢价扭曲上行的因素分析集中到两个层面:一是钢厂出于成本增加预期,不断调高出厂价格,造成了推涨市场价格;二是在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作用下,钢价在提前释放其投机属性,投机力量导致了钢价的上行。
以上分析只是部分道出了建筑钢价扭曲上行的原因,从本周建筑钢材市场运行格局来看,我们将继续讨论钢价扭曲上行这一话题,重点将从建筑钢价扭曲上行造成的影响以及规避钢价扭曲上行等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我们还是一起进入本期库存数据分析环节。
一、螺纹钢库存总量分析
2009年7月17日,上海市场主要仓库HRB335牌号Φ10~32mm螺纹钢库存总量为269800吨,同口径统计范围数据较7月10日增仓量为5400吨,增仓幅度为2.04%;同期,主要仓库HRB400牌号Φ10~32mm螺纹钢库存总量为174100吨,同口径统计范围数据较7月10日增仓量为1500吨,增仓幅度为0.86%。综合来看,本期沪上螺纹钢总体增仓量为6900吨,总体增仓幅度为1.57%,库存量总体维持盘整格局,供给压力略有增加。
二、分规格库存量分析
从具体规格结构来看(见表一),截至7月17日,西本新干线商品交易平台统计数据表明:上周总体库存量增加相对最多的是Φ10、14mm螺纹钢,分别比上周增加了6400、4200吨;减少较多的是Φ25、20mm螺纹钢,相对前一周减少了2300、2200吨。结合具体数据来看,Φ10、14mm主要是Ⅱ级螺纹钢库存量在增加,而Φ25、20mm规格则是Ⅲ级螺纹钢库存量减少较为明显。
上周新到建筑钢材库存资源增加较明显,统计数据显示,较之前一周增加了7000余吨,从新到资源类别来看,西本新干线认定之优质品资源抵沪数量有增加迹象,主要来自江苏、安徽等地厂家,还有部分资源来自于山东、河北等地厂家。
在沪“倒楼事件”发生后,非西本新干线认定之优质品抵沪数量明显减少。受此事件影响,华东本区域中小钢厂纷纷在工艺上转向轧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建筑钢材,不想受此事件影响而失去市场份额;另有部分厂家也加紧申请西本新干线优质品认定程序,但受审核期限影响,新增认定的优质品资源产地将会在数月以后才能出现。因此,优质品供应范围暂时不会出现变化。
总体来看,本期库存数据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整体出库疲弱的形势下,抵沪资源量出现了一定的增幅,尚未出现过分集中单一产地增库现象,代理商家在操作上仍相对较为保守。
另外,从西本新干线商品交易平台反馈的信息,以及西本钢铁等参与交易的商家提供的上一周销售数据显示,上周上海本区域日均交易量仍旧低迷,综合商品交易平台全国范围内交易数据来看,总体维持稳中略降的运行态势。同期,HRB335牌号螺纹钢交易量排行前五位的规格产品依次是 Φ20、10、32、22、25mm,HRB400牌号螺纹钢交易量排行前五位的规格产品依次是Φ32、25、18、12、22mm。
三、分产地类别存量分析
另从综合产地结构方面看,截至2009年7月17日,上海市场螺纹钢资源库存量主导产地前十二位排名如表二。
四、总结分析
西本新干线综合库存数据显示,沪市螺纹钢总体库存规模较前一周出现小幅度增仓迹象。最新库存统计显示:螺纹钢库存量约为44.5万吨左右,盘螺库存量约为1.5万吨,线材库存量约为9万吨。综合来看,本期沪市建筑钢材库存总量继续保持在55万吨一线。
最后来继续讨论有关钢价扭曲上行的话题,促使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除了前述推涨以及成本转嫁、流动性带来的投机现象以外,笔者以为:扭曲的钢铁供需格局是造成建筑钢材乃至其他钢材品种价格无序上行的罪魁祸首。截至目前为止,我们的钢铁产业仍旧没有脱离生产的盲目性,换个角度解释一下,国内钢厂真正获得的来自于钢铁消费终端的订单十分有限,真正驱使其安排产能释放的动力,是安排给所谓代理制度下大大小小代理商份额不等的销售合同,除此以外,就是代理商或者其他投机资金给钢厂的囤积性订单。
准确地说,我们的钢铁上游企业,过多地承担了社会角色。他们不仅仅是钢材产品生产者,而且还要充当原材料采购者、钢材产品销售者、地方性财税大户,甚至还要抽空带着大笔资金杀进股市、楼市去博弈一回……诸如此类,回过头来看,他们在钢材产品升级换代、技术研发上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却处于最不值一提、最不起眼的比例和地位,综合来说,的确有点“本末倒置”的味道。从社会化生产分工角度来看,类似的格局从本质上决定了其行为本身的“扭曲”属性,由此滋生的衍生产品,包括了近期被媒体热议的铁矿石谈判中的 “间谍门”(缺少监督的行业行为)以及钢材价格被“炒作上天”和“跌落深海”(信息不对称及平台缺失)。
同样,我们的下游用钢产业,也有诸多因素限制了其用钢信息的传递。例如,采购的分散化、采购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部分集中采购招标的形式化,这背后蕴含的信息,或多或少体现为由于一己之私造成采购环节的见不得阳光的行为的产生,与此同时,缺少采购平台缺失也是需要再次提及的因素。诸如此类的因素,客观上也限制了采购信息有序释放。
在探究钢价起伏无常背后一些因素之后,我们同样应该注意到由此造成的一系列影响。简单概括来说,那就是钢价起伏(尤其是上涨)带来的传导效应。对于用钢下游企业来说,钢价的上涨,他们能做的就是顺势转嫁成本压力,如房地产、家电产业、机械制造、造船行业等等,而总结中国钢材产品国内消费、出口所占不同比例来看,类似的成本转嫁,八成以上会落到国内消费者头上。与此同时,钢价的无序上行,对于钢铁生产的上游企业来说,又是最佳的提价良机,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依赖进口钢铁初级产品 (如铁矿石)的钢材成品,有固定比例的利润是被别人拿走了。再形象一点来说,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鉴于如此现状,国内钢铁产业的确该在一轮又一轮的钢价扭曲上下过程之后,学会思考,寻找应对的办法。限于篇幅,本期探讨就此打住,后面也欢迎大家一起加入到钢铁产业变革的讨论中来。西本新干线,以产业IT架构钢铁产业新经济,行业变革正在行动中。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