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的“病根”

2009-7-23 1:2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刘泽强
    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叉车制造与消费大国。一位美国叉车届权威人士曾竖起大拇指说:“美国叉车业经历了50年的发展,而中国却仅仅用了十几年,中国速度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这样的“溢美之词”听了让人很“舒服”。但我们冷静分析一下,中国是否真的因此成为世界叉车强国了呢?
    首先看代表叉车未来发展趋势的电动叉车:我国电动叉车销量占工业车辆总数的25%,而这个比例恰和欧盟形成倒挂,美国、日本的电动叉车销量,也达到工业车辆的50%以上。
    而电动叉车的核心技术,包括电机、制动装置、电池、电控装置、充电器,这一整套设备我国还不能完全生产,即使是有些厂家能够生产,其质量、稳定性等技术参数同国外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
    其次,作为优势项目的内燃叉车,其在国内的销量已占世界内燃叉车总销量的21.%。但这也仅仅是表面现象,从技术角度讲,我国叉车技术几乎全部为“舶来品”,尤其是发动机、液压装置、制动装置等关键配套件技术,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还有,国内手动液压叉车市场虽已占据世界霸主地位,但由于其技术含量低,只能依靠庞大的销售量来维持效益。近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人力等成本压力不断上升,此类产品盈利能力越来越差,市场竞争力也在逐渐消退。
    以浙江诺力为例,其手动液压叉车占全球三分之一市场份额,每台售价约为1000元;而电动叉车虽然成本相当于2台手动车,但市场售价能卖到2万~3万元,利润之差可想而知。也鉴于此,诺力正在谋求转型,转向以全电动类产品、叉车为主的新型仓储设备制造企业。
    总而言之,虽然我国是叉车制造、使用大国,但由于不掌握叉车制造的核心技术,仍无法摆脱在国际叉车产业链上的下游地位。这也大大制约了我国叉车产品的升级能力。
    我国叉车业要想摆脱这种 “被动挨打”的局面,必须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当然,国内一些叉车企业,如安叉、杭叉等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加紧研发核心技术。但仅靠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以及研发机构联合起来,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把我国的叉车事业真正做大做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