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考验“粮食物流”

2009-7-22 0:4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林振强
    “2008年,杭州人吃了342.3万吨粮食,但粮食总产量只有110.16万吨,供需缺口232.14万吨。”在7月初的杭州市粮食工作会议上,杭州市长蔡奇面色严峻地说。与会人员都清晰地认识到,对杭州来说,粮食安全任务是多么重要。同样,广东省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对于广东每年3400多万吨的粮食消费需求量,每年2000多万吨的粮食缺口都依赖省外采购或从国外进口。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粮食库存虽然还算充裕,但个别地区,尤其是南方省市的粮食供应趋向紧张。有专家强调:“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仅取决于多生产多少粮食,还取决于少浪费多少粮食。”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粮食的产后损失,大多是由于粮食物流设施、技术和管理的落后而造成的。如何提升粮食物流水平,成为应对粮食安全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 “北粮南运”难在哪里
    “目前国家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东北,东北养活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曾被称为 “鱼米之乡”的江南地区,在古代常年为北方提供粮食,呈现“南粮北运”。但如今,随着我国粮食生产重心开始由南向北、由东向中逐步转移, “南粮北运”也演变为 “北粮南运”、 “中粮西运”。
    推动中国粮食物流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专家介绍,2007年8月国家专门发布了 《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随后又提出 “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要求,并投资进行粮食物流通道的建设,其中包括东北地区粮食流出通道 (玉米、稻谷和大豆)、黄淮海地区小麦流出通道、长江中下游稻谷流出通道等3个流出通道;华东沿海地区粮食流入通道、华南沿海地区粮食流入通道、京津地区粮食流入通道等3个流入通道。
    尽管相关规划已经出台,但粮食物流发展的速度显然还没有达到预定的要求。在目前粮食价格中,物流成本仍占到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比例。在输运方式上,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是以包粮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占全国流通量的85%左右。因运输和装卸方式落后,每年损失800万吨粮食。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何学功认为: “包粮运输的方式应得到改善,在装卸效率上,与散粮运输相比损失50%的效率不说,还要增加损耗和污染。”此外,粮食仓容闲置与不足并存,仓库、运输工具和中转设置之间也不能有效衔接,例如在“北粮南运”的物流对接上,南方各地就普遍缺乏能接散装粮食的港口和设备。
    运力受限也是导致粮食难以顺畅流通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国家粮食储备局原局长高铁生介绍,粮食主要依靠铁路和铁水联运进行运输,但受铁路运能整体不足、运输瓶颈限制以及煤炭等原材料运输需求增加的影响,致使 “北粮南运”的铁路运量难以增加,而水运价格偏高及港口中转设施不足导致粮食海上运输比例偏低。将粮食从东北运到南方,一般需要20~30天的时间,如果遇到运力紧张,往往运输时间更长。一旦南方粮食遇到供应紧张的情况,比如2008年的南方冰雪灾害,东北地区的粮食短期内难以到达,当地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可能进一步加剧。
●供应链上寻题解
如果说,基础物流设施落后,物流水平低下,对粮食安全构成隐患;那么,外资企业进入,尤其是力图对粮食产业链的控制,则拉响了粮食安全又一个警报。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分析师的马文峰认为,在粮食领域,从大豆种植到食用油终端市场的整个链条遭遇外资的歼灭战后,战火烧到米、面、肉等日常消费食品领域是迟早的事情。
    自2008年以来,根据WTO相关条款,外资进入中国粮食加工流通领域的设限消除,跨国粮商开始大举进军中国。目前,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已在国内粮食流通领域广泛布局,都在建港口、修铁路,打通物流环节的重要节点,并且不约而同地在各地抢粮源。其中,ADM和新加坡郭氏兄弟共同参股的丰益国际,在中国市场的动作最为迅速,目前已在中国建立了庞大的物流、经销网络,开始向粮食供应链下游的扩张。
    “由于粮食流通领域的特殊性,国家需要对此提高警惕。”梅新育说。不过,除了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对此重视外,国内企业更应对将简单的粮食物流向粮食供应链转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目前看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中粮集团这两个国内粮食行业的巨头已经开始想办法应对了。
    7月10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属的全资二级子公司——中储粮北方物流有限公司,在营口港新港大厦正式揭牌成立。据了解,今后每年从东北粮食主产区经中储粮北方物流有限公司流向南方粮食销售市场的玉米、大豆等粮食产品将达2000万吨,对进一步疏通北粮南运通道,加快东北地区粮食物流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目的显而易见,这也标志着东北粮食物流资源整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而中粮集团也没有停步。6月16日,中粮集团中粮粮油有限公司与新乡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举行项目投资协议签字仪式,总投资8亿元的粮食收储物流项目正式落户新乡。新乡所处的河南省是国内除东北外的重要产粮区。项目将作为节点纳入全国粮食物流网络,构建一个覆盖河南、辐射中部地区、连通国际的粮食贸易、收储转运等进出口基地。
    除此之外,引人关注的一点是,物流园建成后,还要引进建设粮油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和涉农高新技术企业,拉长粮食从种植、收购、储存、销售、转运、加工等产业化链条。
    其实,从今年开始,中粮集团已加快了进入粮食加工、流通领域的步伐,背后彰显出的是中粮集团的 “全产业链”思路。在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看来: “全产业链食品企业是指以消费者为导向,从粮食种植、收储、加工、贸易、物流,一直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系统。”但他也认为: “全产业链中的链条不是完全同样的,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重要的环节,你不一定全部拥有这些环节,但要能控制这些环节。”
    因此,我们看到中粮集团在粮食供应源头方面,不断扩大与农户合同种植面积,新建和扩建粮食加工厂,保证原粮的收购和粮食加工;在物流环节方面,中粮积极进行全国的布局,通过与国内关键节点港口的合作,正在打通一条从东三省到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南方省份的粮食物流链条。
    有关专家也认为,中粮集团通过打造 “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模式,可以统筹兼顾已有的产业规模、竞争态势和未来发展空间等因素,合理布局,巩固和扩大玉米、大豆、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品种的种植、收储、加工和物流的能力和规模,对于增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也有一定帮助。
    对于我国来说,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粮食一体化物流水平必须得到提升。近年来,我国虽然在粮食物流项目建设上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但多是在一些流通环节上的作为,系统地整合一体化粮食物流链依然不足。或许,我们应该在健全粮食供应链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