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重组难跨“两重门”

2009-7-21 2:1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钢铁企业如不加快自身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在国际竞争中很可能带来损失。然而,在重组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同时,却面临所有制和政府主导的“两重门”阻力。
    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年产钢500万吨以上的21家大企业产钢量占总产钢量的50.54%,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5%;而地方中小企业钢产量增加36.8%,比全行业增长17.89%。
    同国际钢企规模相比,中国钢铁集中度相当低。如日本前5家钢企的钢产量就占到全日本的75%;欧盟15国6家钢企钢产量占整个欧盟的74%;韩国浦项占据了韩国65%份额,从目前来看,产业集中度还在提高。
    虽然中国每年的钢材生产量世界第一,但“钢铁强国”还只是一个梦想,在国际市场上经常丢失“话语权”,“产业集中度过低”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正在进行的2009年国际铁矿石谈判中,中国虽为最大买家,却迟迟不能拿到合理的价位,这种后果已经完全暴露出来。
    钢企做大做强难以逾越的一道门是所有制问题。
    目前,国资、民资、合资钢企在中国普遍存在,亦大有三分天下之势。不同所有制的钢企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就大大加强了整合难度。
    纵观近几年来的重组,可以清晰看出,同属国资钢企的重组是顺利的。如2005年8月,鞍钢、本钢联合重组的鞍本集团在沈阳揭牌;2005年12月19日,武钢与柳钢的跨省战略重组尘埃落定;2006年1月18日,宝钢集团和马钢(集团)公司正式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2008年,河北钢铁集团整合完成……这些重组的钢企基本上都是以国资为主导的企业。
    中国经济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政治集权,经营分散”。原因在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这两对矛盾总是把问题搞得“极其复杂”。
    比如在钢铁企业的兼并过程中就牵涉到一个税收的问题、审批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利益分配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合并问题的解决就有阻力。
    一般来说省里给予支持的,能不出省就不出省,就比较容易推进。如沙钢在合并淮钢的时候,合并的速度之所以那么快是因为这两家企业同处一省,可以统一审批,他们在财税利益问题上没有大的矛盾。
    而鞍钢和本钢虽然同处一省,但因为鞍钢是国务院国资委所管辖的企业,而本钢则是辽宁省国资委管辖的企业,管辖级别不同让审批、资产剥离变得异常困难。
    因此,在钢铁行业的重组中,国家应该做的是取消阻碍钢铁企业兼并中的各种壁垒,比如国税问题上,国家应该给予地方更大的优惠。只有破除了各种阻碍市场要素流动的体制问题,才能让中国钢铁业的兼并走上正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