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船驶入新大陆

2009-7-15 0:5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扬村
    当2008年底灵通的媒体透露,招商局集团与台湾阳明海运开展以相互入股方式,互相投资码头业务(即招商局将入股阳明海运高雄港洲际货柜中心,而阳明海运也将与招商局合作投资深圳与宁波码头)。当人们庆贺“大三通”下的两岸航运企业合作时,招商局集团的老员工可能别有一番快慰:曾属一家企业的台湾阳明海运和大陆招商局集团,时隔60年终于能携手了。
    今日的阳明海运赫赫有名,是台湾地区惟一的“国营”航运企业,台湾三大船公司之一,全球二十大班轮公司之一。今日的招商局集团更是全球盛名,是中国第一大,全球第三大的公共码头运营商。但两家巨头在新中国成立前的1949年,却同属当时中国最大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
    60年巨变,一个在台湾更名为阳明海运(在1972年更名),一个在大陆高举1872年创立的招商局大旗,劈荆斩浪,创立平安保险、招商银行、中集集团等行业巨无霸。而作为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招商局集团这个近137年历史的龙头国企,正在驶入一个包括现代物流市场的发展新大陆。
站到红旗下
    “爱国、自强、开拓、诚信”这是100多年来,招商局集团坚守的企业精神,也是招商局集团历史的写照。
    在1949年初,预感败势的蒋介石政府,开始向台湾地区撤离。轮船招商局也得到了蒋介石政府“厚爱”:先将一部分船开往台湾,同时组织部分船只从上海运输国民党军队和物资到台湾,并命令部分海外船舶集中到香港听候命令。
    在国民党的安排下,当时被劫持到台湾的轮船共125艘,其中招商局的船舶就有70多艘;撤到香港的船舶共72艘。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招商局被人民解放军接管,而此时的招商局主力等基本被蒋介石政府撤到台湾及香港。
    爱国的招商局人也开始展开与蒋介石政府的斗争。1949年9月19日,招商局“海辽”船长方枕流,在巴林海峡率领“海辽”轮全体船员成功起义。这次起义也推动了香港等地招商局的起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时台湾政府仍努力胁制香港招商局和强制撤台。10月14日,香港招商局加紧起义准备,到1950年初招商局已有13艘海轮集结香港,总共2.6万余吨。
    1950年1月15日,香港招商局负责人汤传篪、陈天骏率领全体员工600多人和聚集香港的13艘海轮,正式宣告起义。香港招商局办公楼、轮船、码头、仓库同时升起了五星红旗。最后,招商局起义船队与国民党政府军和特务历经9个月的斗争,成功回航广州。
    香港招商局起义回航,不仅在政治上给蒋介石政府以打击,也给新中国的海运及经济建设带来积极意义。这支船队也成为新中国重要的水运队伍,尤其是700余名招商局船员,多数成为新中国航运事业的骨干。在建国初期,美帝国主义联合台湾政府对大陆实行海运封锁,招商局船队则成为保障华南地区物资运输的水上生命线。
“改”在第一线
    招商局是洋务派在1872年创立的企业,一出生就带着革新的基因。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招商局集团归交通部。对这段时间,招商局集团董事总裁傅育宁总结说:“在1978年之前,招商局主要是中国交通部在海外和在香港的一个窗口公司,作为国家一些远洋运输企业在香港的代理、船舶修理、船舶供应等这些业务,规模也不是很大,资产规模也很有限。”但招商局却没有停顿革新发展的梦想。
    对招商局的发展,国家一直给予照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同年10月9日,交通部向中央提出《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争取在5~8年时间把招商局发展成为综合性大企业,同时给招商局利润留用、对外贷款、就地独立处理问题等权利。1979年7月,招商局开始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这也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以此为契机,迈向了港口、保险、银行等多元化、跨国化的发展道路。1995年,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深圳蛇口安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达实业),与新加坡科技集团合作成立了首家中外合资现代物流企业,率先把第三方物流管理技术和理念引进我国,为众多国际知名企业提供了优质第三方物流服务。
    经过多年积累,招商局于2000年将现代物流业确立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开始全面实施向现代物流业积极转化的方针策略。2001年,为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步伐,招商局将与现代物流有关的资产从上市公司中剥离出来,同时把安达实业更名为注册专业大型物流企业———招商局物流企业(注册资本1.5亿元,总资产达23亿元),成为招商局发展现代物流业务的旗舰。
    而实际上招商局集团涉及物流业务的板块并不局限于招商局物流集团。招商局积极进行内部业务板块的整合革新。自2001年,招商局将分由招商局国际、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招商局运输集团、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四个主体经营的港口业务加以整合,统一由招商局国际经营。这也成就了招商局集团在公共码头的强势发展,如今,在全球四大集装箱港口(香港、新加坡、上海、深圳)中,招商局是其中三个港口的重要投资和经营者。如今招商局集团也成为中国第一大公共码头运营商。
再造招商局
    招商局的不断壮大发展,也是招商局集团不断进行系统性调整变革的成果。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的招商局,似乎是一个什么都装的大箩筐。由于招商局总部设在香港,根据当时政策还属于境外机构,在境外融资借钱,但是都投资到内地。而内地公司挣钱后,却不能把钱汇到境外(香港总部)。这样香港总部只有融资的能力,却没有分红经营的能力,而且还要替内地公司背债务包袱。如此以来,招商局集团债务率居高不下,1997年的债务率达到61.6%。而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招商局集团岌岌可危。
    1997~2000年,被称为招商局的“三年挽救”。由于投资多元化过于分散,造成招商局集团一度拥有各类公司500多家,管理链条超过7级。而且彼此业务交叉混乱。招商局集团就通过变卖、转让、撇账等形式大力清理不良资产,同时盘活存量资产。同时,对管理链条进行扁平化处理。规定子公司仅是经营单位没有投资权力和现金持有权力,借此实现了资金集中到总部。到2000年基本摆脱危机。
    2001~20003年,被称为招商局的“三年重整”。这一轮改革中,招商局集团按照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开的药方,确立了“交通基建、金融、地产、物流”四大核心产业。招商局集团对四块业务先后通过上市公司的资本平台进行业务重组。在物流业上,将原由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招商局运输集团、招商局科技集团管理的20家物流及相关业务公司,整合组建为招商局物流公司,总部设在蛇口。
    2004~2006年,被称为招商局的“三年再造”。2004年,招商局调整领导班子,秦晓继续担任董事长,傅育宁担任总裁,赵沪湘、李引泉、胡政等担任副总裁。这期间,招商局集团以整合重组港口、物流等220亿元资产为基础,在深圳成立招商局物流集团。这一年,招商局集团成功入股上海港,并与天津港等开展了合作。2005年8月,招商局挥师北上,斥资45亿元建青岛前湾国际物流园区。在此期间,招商局集团也取得整体业务跨越发展,在2006年的利润总额,位列国务院国资委央企排名的第16位。而招商物流也在世界品牌实验室排名中,品牌价值高达47.45亿元。
    回顾三个阶段的发展,可见第一阶段以化解债务危机为主要目标,第二阶段以处置不良资产、组织重组为主要目标,第三阶段以主业集群拓展为主要目标。今日的招商局集团已经是香港四大中资集团之一,拥有管理资产总额达1200亿港元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如今的招商局物流集团的物流配送范围覆盖国内700多个城市,在全国31个重要城市建立了物流网络运作节点。
    招商局集团及招商局物流的成功,是企业自身创新发展、艰苦奋斗的成功,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成功。没有祖国的支持,也不会有招商局集团的今天。
    今日的招商局集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招商局集团旗下的物流业务 (招商局物流)、港口业务 (招商局国际)、公路建设业务 (招商局亚太)、油运业务 (招商轮船)等企业各自为战,仍然存在物流产业链的交叉,还存在整合完善的空间。如果协调好物流产业链,也许能迎来一个新的招商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