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三大背离现象

2009-7-13 16:3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尽管目前实体经济处于通缩时期,但是由于连续6个月以上的信贷快速增长以及由此导致的货币供应量猛增,通缩时期社会公众却对未来的通胀有强烈的预期,这种预期在国内外资产价格上充分表现出来。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三大背离现象: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增长背离;内外资企业投资严重背离;内需转暖与外需持续过冷的背离。
1、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增长的背离
在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增长,尤其是钢材水泥、建材、建筑与工程机械设备等重工业保持比较一致的增长关系。通过扩大内需,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可以有效地加快工业回升步伐,并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但是从今年前5个月经济运行情况看,投资与工业增速继续呈现背离趋势。今年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9%,而工业增长累计同比只有6.3%,5月份CPI、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继续保持下降态势,这反映出当前快速增长的投资尚未形成投资产品供需总量上的紧运行。从钢铁等行业价格反复震荡的情况来看,由于存量产能巨大,价格稍有上涨就会导致闲置产能重新启动。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短期内将难以改变。因此,主要工业产品当前供大于求的矛盾并没有因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而发生明显的改变,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去库存化将是一个艰难的长期过程,在巨大的库存被消化掉之前,工业生产只能是逐步提速。过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必然又形成新的产能增加,我国今后面临的是更为艰巨的去产能化过程。
2、内外资企业投资的严重背离
进一步分析今年前5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我们可以看出,内资企业投资48786亿元,同比增长36.8%;港澳台商投资1978亿元,下降0.3%;外商投资2482亿元,增长1.9%。从企业类型可以看出,今年的投资增长基本上完全靠内资企业,尤其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资的贡献率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贡献。统计分析表明,1978年至1990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30.3%,1990年至2000年升至36.1%,2001年至2007年贡献率更是加速上升,平均为48.36%。特别是近期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出口增长乏力和消费面临压力的情况下,投资更是独撑经济增长。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的低位增长主要是因为外需疲软,以及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悲观预期。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想方设法带动外商投资和社会民间投资,以便于提高投资的效益性和自主性。
3、内需转暖与外需持续过冷的背离
今年前5个月,我国经济增长的突出特征是“内热外冷”。统计数据显示,1~5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5.0%,实际增长则在17%左右;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国内需求均超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国内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也热气腾腾,资产价格不断攀升。
与内需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需的持续低迷不振。前5个月,外贸出口下降21.8%,5月份当月更是下降26.4%,自去年10月份以来外需萎缩的局面一直没有改变;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预计净出口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18%和-12%左右。
由于发达经济体将陷入一个较长的经济低迷时期,从对发达国家经济走势具有导向作用的美国经济看,目前奥巴马政府推出的产业政策重点是发展新能源、教育等产业,但这些产业既需要较长的启动时间,又缺乏较大的带动性。美国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撑主要是房地产业和汽车产业。但现在美国房地产业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也是经济下滑的主要拖累;美国本土汽车工业则全面衰退,三大汽车巨头中克莱斯勒、通用已破产,美国短期内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世界经济的复苏可能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未来两三年乃至更长时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难以再依靠大幅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内需转暖与外需偏冷的局面将会持续较长一个时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