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物流逐鹿中国

2009-7-12 4:0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隋秀勇
    近半年以来,亚致力、DHL、TNT、FedEx等外资物流巨头,或以收购本土物流企业,或者建设区域物流分拨中心等方式,在中国内地展开了新一轮的 “圈地运动”。
    外资物流企业的逆流而上,一方面是本土物流企业面对经济下滑和行业不景气的双重压力,使外资物流巨头的 “招安”代价更小;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使中国经济显示出强劲的复苏迹象。据UPS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8%的中国内地中小企业认为全球经济将于2011年之前开始复苏。
    通过收购的方式完善其在华的产业链,无疑有助于占据更多的物流资源和掌握市场主导权。而面对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本土物流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完善网络布局
    “并购百岁新联物流 (上海)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百岁物流’),是在亚致力拓展中国市场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并购。”谈及去年底的那次收购活动,亚致力大中华区行政总裁葛仁杰津津乐道。
    其实,亚致力这个不为多数中国物流人熟悉的名字,自2007年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其在中国市场并购的脚步。2007年5月收购广东润通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一年后的6月4日将深圳裕贺海运有限公司招致麾下。2008年11月28日,亚致力投资7000万美元的“博禄上海加工及物流中心” (以下简称 “博禄物流中心”)正式破土动工。此项目的投资额度达到7000万美元。而去年底收购的百岁物流,是其完善中国网络布局的又一步棋。
    “先前收购两家货代公司,其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空运和海运,收购的目标也是配合亚致力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国际业务。”葛仁杰对记者表示。百岁物流不同于其他两家货代企业,其在固定资产、供应链解决方案和业务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强大的实力。
    亚致力之所如此看重百岁物流,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百岁物流的核心业务集中在化工、汽车等领域,这也是亚致务最擅长。在采访中,葛仁杰不止一次表示:“百岁物流将会成为亚致力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平台。”
    亚致力是金融危机下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完善其网络布局的一个缩影。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四大快递公司,在基本完成其在中国一线城市的网络布局后,将触角伸向了中国二、三线城市。
    6月18日,随着TNT旗下的华宇天地第一个公路快运分拨中心,正式在武汉东西湖物流保税物流中心启动,四大物流巨头DHL、UPS、FedEx和TNT已经悉数入驻武汉。
    同样在今年上半年,DHL先是“吃进”全一快递,后是将挂牌转让100%股权的中外运速递揽入怀中。6月30日,DHL的华东国内运输分拨中心落户上海,而在年底之前,还将建立10个区域分拨中心。
做长线的投资
    在全球经济深受金融危机之害之际,在流动资金并不充裕之际,在中国外向型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之际,外资物流企业为何选择在此时频频出手?
    事实上,金融危机已经对外资物流企业在华业务造成不小的影响。6月19日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有股东大会上传出消息,FedEx在广州的亚太转运中心只能实现约20万吨的货邮量,不及当初预计的三分之一。FedEx显然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其对此的解释是,亚太转运中心是为了满足今后30年亚洲市场发展的需求,短期内的结果不会影响其对中国市场的判断。这与亚致力 “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的表述如出一辙。
    外资物流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主要源自今年年初中央政府提出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改革措施。而且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效果逐步显现出来。这透露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中国加快外向型经济转型,从世界工厂逐步转变成一个消费大国。
    葛仁杰认为,国际贸易的萎缩更加反衬出中国市场悄然复苏的可贵。很多国际跨国公司正在进入或扩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这给物流服务商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去年亚致力开工建设的博禄物流中心正是基于这一发展战略。据了解,博禄物流中心占地7万平方米的新中心将专注于石化物流,满足中国汽车、包装、电器等行业的国际物流需求。在2010年正式运营后,届时将直接由位于中东地区阿布扎比的博禄化工项目以货柜形式输入化学品,利用亚致力的全球网络优势为客户提供包括进口,以及在国内进行分拨、包装、仓储等一系列物流服务。
    从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在华发展业务来看,其扩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业务自然增长,另一个是非自然增长——并购。 “并购”无疑更被偏爱,而 “业务自然增长”的扩张方式也可能是为弥补或完善原有网络结点的服务能力。如TNT和DHL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因为完善的网络布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服务质量。特别是一些国内快递业务,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对网点数量和密度的要求更高。以中外运敦豪为例,其在国内已经有400多个网点,主要是经营国际快递业务,但对于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以及客户对服务质量越来越高、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这些网点仍显得较为稀疏。而全一快递拥有的直营网点,正好弥补了中外运敦豪的不足。
    与中外运敦豪收购全一快递相似,外资物流企业往往选择国内物流行业某一领域的内佼佼者作为并购对象。如,百岁物流在国内化工物流领域可谓一枝独秀;华宇集团则是国内最大的公路运输商;耶路全球收购的上海佳宇物流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整车和零担货运陆路运输服务供应商之一……
    对此,一位民营物流企业的高管指出,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外资物流企业在国内最大的障碍就是网络资源的缺乏,自建网络不但成本较高,而且速度较慢。通过并购的方式,在实现低成本迅速扩张的同时,而且也接手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可谓是一石二鸟。而无论哪种投资,都可见外资物流企业跑马圈地,意在长久占据中国市场。
产业安全之忧
    “现在物流业越来越不好做了,即使在金融危机之前的几年,公司的业绩也没有明显的增幅。而且受到外资物流企业在华扩张影响,一些高端客户的流失,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一位民营物流企业老总向记者抱怨。
    以前,部分民营物流企业的营业额在短短几年内就能从1000万元增长到8000万元。现在的营业额增长却很困难,特别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有的民营物流企业营业额还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对此,百岁物流总裁严世平有自己的看法。当初,民营物流企业快速发展是建立在机会推动的基础上,并不是其有很强的竞争优势。现在物流市场这块 “蛋糕”虽然越来越大,但是物流企业的数量也与先前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客户物流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就很困难了。而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在升级发展中正处于脆弱的本土物流企业,也正是围猎的最佳时刻。
    虽然,外资物流企业在华业务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土物流企业发展的资金压力,完善本土物流企业的国际网络布局,带来了先进的物流发展理念,这些有益于国内物流产业的发展,但也因此对国内物流企业产生巨大冲击。
    眼下国内物流企业绝大多数受制于资金、网络、人才、信息化和企业管理等,物流服务还局限于传统的运输、仓储、配送等领域。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外资的并购与扩张发展正带来新的行业洗牌。
    外资物流企业在收购本土物流企业,其主要目的是在完善国内网络和接盘客户资源,本土物流企业只能服务 “总部”的统一安排,继续在自己的 “一亩三分地”耕作,沦为外资物流企业的打工者。
    不过,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最近在我国物流业相对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已先后出台相关专项规划,培育 “大型快递企业集团”等。这也许给我国其他业态的物流企业一些启示:通过兼并、重组,加快产业整合步伐,提高市场集中度,可以改观国内物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 “小、散、乱”的局面,从而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行业整体物流效益,与外资物流企业相抗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