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中实现新跨越

2009-7-10 16:1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抓住新机遇、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集聚集中集约发展,坚持统筹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特色发展,着力壮大综合实力,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中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的进程。 
  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作出的战略决策、提出的更高要求,这是全市上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新扬州的共同心愿。
  昨日,市委五届七次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抓住新机遇、实现新跨越”的意见》,《意见》所提出的战略目标、战略举措、战略重点,给460万扬州人民描绘出了一幅灿烂的明日画卷和生活愿景,也必将激励着全体扬州人奋勇争先、同心协力,向着这个目标迈进。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愿景 3-5年时间,新能源、新光源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到2012年,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达5400亿元。
  路径一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大力实施绿色新能源产业“双千亿”发展计划,重点发展高纯硅提纯工艺技术及关键设备、50千瓦级以上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集成、充放电控制器、光伏建筑一体化构件和材料等,形成从高纯硅、硅片到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及应用产品的完整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风电、核电设备制造、生物质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力争把扬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绿色新能源产业示范城市。
  新光源产业,以列入国家“十城万盏”试点城市为契机,主攻外延片、高亮度芯片、光电转换等关键产品和技术,积极拓展下游应用市场,重点实施LED终端应用产业“五个一”工程,建设1000万台LED显示器、1000万台LED电视机、1000万台一体化笔记本电脑、1000万本E-book、1亿盏LED灯特色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高性能聚酯纤维、碳纤维及制品等新型材料的研发应用,做大产业规模。
  路径二 做大做强三大主导产业
  汽车船舶产业,围绕混合动力和欧Ⅳ以上标准的环保车型开发,提升轿车、专用车和客车发展规模和水平,提高关键零部件研发能力和集成水平;加快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船舶和特种船舶,推进船舶零部件等配套产业发展,到2012年产值达到1500亿元。石油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烯烃类、芳烃类及其衍生产品,推动石化产业不断向基地化、系列化、专用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到2012年产值达到1600亿元。机电装备产业重点提升发展金属板材加工设备、数控机床、电线电缆等产业,到2012年产值达2300亿元。
  路径三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旅游业,着力建设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会展商务为核心的多元产品体系,加快形成“一主四片”旅游大格局,2012年,初步实现从一般观光旅游城市向休闲度假旅游城市、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变;2020年,把扬州建设成为“旅游强市”,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物流业,以港口物流园、石化物流园、公铁水物流园、商贸物流园为重点,不断提升扬州物流业的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信息服务业,高标准打造江苏(扬州)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力争到2010年创成国家级基地。金融业,推进金融体系建设,加快引进外地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文化旅游、漆器玉器、古筝制造等十大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商贸业,城区加快推进西部商业中心、广陵新城和蜀冈生态新区商务中心建设,完善区域商业服务配套;加快市场集群建设,力争在2-3年内形成超100亿元市场群3个。
  路径四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突出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流通集聚区、优质菜篮子生产基地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基地。大力发展农村“三大合作”,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投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广陵食品工业园区、江都蔬菜、高邮和宝应农副产品集中加工区等一批重点工程,引导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加大“三农”投入。
  路径五 加快沿江开发和园区转型
  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区、产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区、对外开放的主阵地、技术和制度创新的先导区和城镇化的重要拓展区。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愿景  到2012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3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5%。
  路径一 扎实落实科技创新“8631”行动计划
  推进“八区二园”加快建设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园区,大力培植60家科技创新型大企业、300家成长型科技型企业,未来3年,全面实施1000家中小企业结构、产品、技术、工艺、装备、人才、管理、机制、品牌、信息化等10项升级工程,提升发展各类研发机构100家以上,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项以上,引进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100名以上。
  路径二 切实抓好科技创新关键环节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狠抓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项目的攻关;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狠抓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加快建设扬州—中科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南大—扬州光电研究院等一批研发平台,再招引建设一批新能源、新光源产业研发机构、工程中心;建好国家级、省级光电、电线电缆、轻工、灯具、日化用品等公共测试中心;重点抓好绿色新能源产业示范应用工程,制定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发展规划,启动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示范,积极推进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电站、太阳能村和太阳能小区建设;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为科技创新服务的投融资渠道。
  路径三 加快创新人才引进培养
  紧紧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鼓励“八区二园”创建创业服务中心、研发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大力引进绿色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和资本运作、科技管理等方面成熟型专门人才,特别是引进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关键词】
  统筹城乡
  愿景  市区1100平方公里率先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大扬州”、“新扬州”格局。
  路径一 加快市区城乡率先统筹发展
  重点是推进市区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土地使用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就业社保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一体化、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同时,大力推进扬州、江都、仪征“一体两翼”带状组团式现代滨江城市群建设,推进县域中心城镇发展,推进400公里市域环路产业带、城镇带、生态带建设,推进中心镇建设,加快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
  路径二 加快县域镇域经济发展
  江都、仪征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邮、宝应确保2011年、力争201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各县(市、区)制订实施新一轮“强县强镇、三年倍增”计划。
  【关键词】
  名城建设
  愿景  2014年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到2020年,把扬州建成环境更加秀美、功能更加完善、居住更加舒适、特色更加彰显的现代化、国际化滨江城市和最佳宜居城市。
  路径 重点推进实施七大工程
  瘦西湖扩容建设与古城保护工程。继续推进蜀冈—瘦西湖景区(唐城、宋夹城)遗址保护、景区扩容、功能提升;加强扬州城大遗址保护;完善提升邗沟、古运河等风光带建设;推进明清古城整治等。
  城市新区拓展工程。新城西区三年内基本完成铁路以南区域开发建设;加快广陵新城建设;大力推进扬子津片区、维扬蜀冈生态新区和邗江蒋王、瓜洲等片区的综合改造与开发;规划建设城市东北部旅游休闲度假区。
  文化博览城建设工程。到2014年市区拥有文博场馆80座以上;建成教场“商贸民俗文化街区”,恢复一批“老字号”;保护、整饬、修缮“唐城”、“宋夹城”,集中展示以“隋唐风情”为主题的扬州民俗文化。
  民生城建工程。每年改造危房6万平方米以上,翻建整修街巷30条以上,2014年全面完成老小区整治任务;推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事业,不断提高生活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提高城区道路通行能力。
  生态环境优化工程。每年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至2014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
  市民素质提升工程。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抓紧实施苏中江都机场、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淮扬镇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尽早接轨“高铁时代”,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
  【关键词】
  改善民生
  愿景让扬州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帮、业有所就、行有所便、活有所乐、安有所保,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路径 重点解决惠民、富民、安民问题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帮助城乡有就业能力、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实现就业;完善覆盖城乡所有劳动力的人力资源市场、覆盖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就业创业促进、保障、扶持服务体系和市民普遍享受就业培训、职业指导待遇的机制。
  加快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努力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加快推进农村区域供水,配套完善供水管网和供水设施,实现集中供水水质监测全覆盖,确保市区2010年、全市域2012年实现区域供水。
  【关键词】
  社会建设
  愿景 让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好。
  路径  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同等重要
  坚持把社会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着力提升社会矛盾化解能力、社会面防范控制能力、对重大犯罪的打击能力、保障公平正义的执法能力、社会齐抓共管能力、危机应急处理能力等。进一步畅通各类人群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构建党群干群新型互信关系,坚持不懈地推进依法治市和平安扬州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夯实社会管理基础平台;加强对流动人口、各类社会弱势群体、特殊群体的服务,创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让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好。
   6大重点举措
  突出产业集聚,在沿江开发园区转型上实现新跨越。
  突出科技创新,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实现新跨越。
  突出强县强镇,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新跨越。
  突出名城建设,在城市品质提升上实现新跨越。
  突出民生改善,在惠民富民安民上实现新跨越。
  突出社会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上实现新跨越。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