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2009-7-1 15:4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程静
    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不仅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而且也造成了生产经营企业重大的经济损失,对相关行业造成了致命的冲击;同时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下面,让我们从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部门三个利益主体来分析造成我国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
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多
    一是生产者方面(供应方)。可以说生产者是直接该为任何食品事故负责埋单的利益主体。当前许多食品生产企业,“利”字当先,缺乏社会责任感,在“低成本、高效率,高产量”的思想指导下,盲目追求高产率,却忽视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一些厂商为谋取暴利,甚至置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而不顾,公然违反食品生产行业的有关规定,酿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首先是在食品的源头上,种植业和养殖业的食品安全令人担忧。滥用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品,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据报道,我国每年氮肥的使用量高达2500万吨,农药超过130万吨,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而过量施肥,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较多,而硝酸盐会进一步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酸,严重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同样,因兽药、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畜禽类和水产类生长环境的污染,使人们食用了相关产品后,对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其次是食品的加工过程,也同样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大隐患区。我国绝大多数食品加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全国现有的700多万家小型食品加工作坊、摊点中80%以上是10人以下的手工小作坊,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问题较严重。这些小作坊类的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环境恶劣,生产能力低下,生产设备薄弱,同时生产经营者素质较低,缺乏食品安全的法律知识,卫生意识也十分淡薄,更不可能要求他们对整个生产流程有规范的微生物杀菌系统。因此,从这类企业出来的食品,卫生方面的指标严重不合格。
    而滥用食品添加剂也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有些不法厂商为了使其生产的食品色泽诱人、口感鲜美,非法滥用添加剂,甚至添加一些有毒的化学品,却在食品标签上虚假打出 “不含任何添加剂”的口号,在很多情况下误导消费者食用这些富含“添加剂”的食品。
    再次,食品流通领域的安全控制也是薄弱环节。食品的仓储、储运、货柜达不到标准,致使许多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腐败变质。而由于管理不善,这些食品居然还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各大零售卖场。
    二是消费者方面(需求方)。虽然说消费者一向是以受害者的角色出现在种种食品安全事故中,但是最近接二连三的食品问题发生后,不得不从消费者的角度也找找原因。
    试想,毒奶粉事件的高发地区为何不是沿海各发达城市,却是内地较贫困落后的偏远地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地区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较薄弱,自我保护意识很缺乏;再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对这类低廉的奶粉就有了很大的需求。而那些不法的毒奶商就是利用这些民众的心理,将黑手伸向了那些无辜的婴幼儿。
    正是由于消费者对食品卫生方面的警惕性较差,才致使那些路边摊,食品加工小作坊有了存在的理由。因此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对目前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也该认真反省。
    三是政府部门。虽然现在鼓励市场经济,但是我们仍然离不开那只无形的手——国家的监管和调控,如果市场完全挣脱政府监管,完全自由化,后果将不堪设想。
    首先,执法体系存在权限不清、职责不明现象。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多头的监管体系,往往导致监管的不力。各部门之间各吹各的调,各定各的标准,各走各的路,很难形成合力,责任也很难落到实处。这样的格局很容易产生监管的真空区域,或监管脱节,从而酿成严重的后果。
    其次,执法体系缺乏规范性和持续性。从“毒奶粉事件”来看,生产厂家并非临时建立,而受害的婴幼儿也并非一时出现的,那为何一直以来,相关的监管部门却一点嗅觉都没有?一点动作都没有?据说是由于人手不足!质检、工商管理等部门不会主动执法,完全是等事后媒体曝光了才开始被动执法。这种“事后”,这种“被动”等政府监管中的漏洞,需要进一步加强。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如何尽快摆脱这样的困境,如何重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已是政府和人民一起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议题。今年的两会中,各代表委员也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探讨。下面笔者将结合以上的分析来谈谈几点建议:
    一是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食品行业中,在食品安全这个问题上,决定食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其实并不是技术,也不是管理和设备,而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食品生产经营者才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可以说如果能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从企业文化来强调对社会的责任,能让经营者放眼未来,做可持续的事业,让经营者明白企业能走下去的根本不是高额利润,而是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对于拯救我国的食品行业有很大的战略意义。
    二是增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护自己身体健康还得靠我们自己把关,广大群众是劣质食品最直接的受害者,要摈弃贪便宜、图方便等不良习惯,培养理性的科学消费观。在消费过程中,要培养辨别真伪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要增强维权意识,遇到劣质食品或不法厂商要积极向有关部门举证,并协助有关部门的监督和调查工作。
    三是政府部门要加强立法和监管。今年2月28日新出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随即废止了长达14年的《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法体现了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综合治理的食品安全工作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确保监管环节无缝衔接;借鉴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召回等制度,统一食品安全标准,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的监管,完善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机制,强化监管责任,加大处罚力度,严格赔偿责任。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但是仅靠建立《食品安全法》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有效地贯彻实施,成为了如今更紧迫的任务。
    首先要整合执法队伍,解决多头执法的问题。对质检、工商、卫生、农业等承担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部门重新调整,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利用精简、合并等手段,整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队伍,由这一部门对食品安全严格把关。这支执法队伍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除了业务能力,还要有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
    其次要从源头抓起,提倡从农田到餐桌的监督管理过程,尽量改变群众对其“事后管理”的印象,加强监管力度。从原料、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安全卫生,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现在食品的种类,以及生产食品的技术日新月异,执法队伍能有效监管的前提就是自身的专业素质能与时俱进地更新,对食品和技术有全面的了解。同时要杜绝执法人员个人素质问题产生渎职腐败等现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