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椒江:“三个转变”迎难上

2009-6-8 23:0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最近的两个举措让人感受到椒江对发展经济信心十足。 
  一个是区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要在民营企业股份化改造、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民营经济创新改革;
  另一个是在解放思想促发展专题研究会上,椒江又提出了“四个进一步”: 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改革,奋力走出经济增长的低谷。
  “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必将进一步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飞跃。”
  区委书记王建平表示,椒江作为台州主城区,特殊的地位赋予其特殊的使命。椒江会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把椒江的各项工作自觉融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谋局中,为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多挑重担、多作贡献。
  从“应对”到“抗击”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椒江多年来一直引以为豪的缝制设备、家用电器和医药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均出现了负增长。
  支柱产业被风暴刮得“遍体鳞伤”,使得椒江的整个经济也都跟着剧烈“踉跄”: 财政收入在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在减少,外贸出口在萎缩,就业压力在上升……
  危机面前勇者胜,危机面前智者赢。
  面对从未有过的困难和压力,椒江的决策层坚定而又清醒。区委、区政府作出了“全力保增长、竭力促转型、致力谋发展”的策略,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转型升级不畏难,坚持苦练内功不浮躁。
  椒江人的坚强更体现在从去年“应对”危机到如今的“抗击”危机上。“应对是被动,而抗击则是主动出击,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变化,但足可以看出椒江是积极主动抗击危机。”王建平说。
  越是在困难的条件下,人的主观能动因素越显得重要。带着“抗击”危机的使命,全区上下迅速行动,增投资,上项目,扶企业,一系列保增长的措施落实下去。
  今年1至4月,全区重点建设项目实现投资2.33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实现投资2.01亿元。
  更可喜的是,1至5月,经济运行已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工业性投入、出口交货值、工业用电量等指标降幅收窄,企业库存明显下降,经济运行环境有所好转。
  最近的几件大喜事也让人看到了“抗击”的成效。
  5月31日,新明集团与中国家居第一品牌——红星美凯龙,联手打造的新明国际家居生活广场开工,建成后将成为浙东南地区首屈一指的“一站式”一级家居建材交易中心。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5月6日,海正药业与雅赛利香港有限公司签约建立合资经营企业雅赛利(台州)制药有限公司,总投资4900万美金,预计年新增销售额4亿元。
  截至今年5月,从2007年底开工建设的椒江十一塘围垦工程已完成投资3.6亿元,其中今年1至5月,完成投资9600万元,占完成年度考核的64%;利源金属模架、海螺水泥、定向反光等项目已投产,今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总投资近4亿元的台州义乌商会回归创业园项目的土地已进入招拍挂阶段……
  “这说明椒江保增长的效果开始显现,经济下行趋缓,经济运行趋稳。”区长陈祥荣坚定地说。
  寒流滚滚,挡不住椒江稳健的发展脚步。
  从“朋友”到“战友”
  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全国造船业严重缩水的背景下,椒江的大多数造船企业仍一派红火。
  “下个月我们就可以不再发电了,每月能节省10多万元,我们的发展信心更足了。”记者走进椒江沿海造船厂,厂长陈吕明显得很兴奋。沿海造船厂是个用电大户,2007年底建厂以来,一半的用电量靠自己发电。当地领导得知后,多次与相关部门协调,专门设立了3.5万千伏临时变,解决沿海造船厂等附近企业的用电难问题。
  金融风暴袭来时,椒江机关干部把同企业的关系从“朋友”改称为“战友”。干部们表示,企业兴则经济兴,我们称企业为战友,就是要向广大企业传达“同舟共济、共闯难关”的信号。
  为此,椒江打出了“三送”“组合拳”。
  送政策。设立5000万元的转型升级资金;划出50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市场开拓方面的补助和奖励;减、免、缓、停一批涉企税费,减轻企业负担上亿元。
  送资金。建立银企合作长效机制,已有40多亿“救命款”让不少中小企业“起死回生”;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将注册资本增至30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送温暖。“有事联系我。”在椒江,这成了区领导与企业家们交流时的口头禅。31名区四套班子领导分头联系100家区级重点企业、59个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和30个重点建设项目,随时排忧解难;建立现场办公制度,坚持每月一次街道主任经济例会、每季一次经济运行分析会、每半年一次重点工业企业座谈会。
  危机当前,椒江众多企业也生死与共。杰克控股集团向200多家配套企业作出承诺:提前一个月预付货款。
  从“单一”到“多元”
  企业发展信心足、政府服务优,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椒江人明白,越是在形势严峻的时候,越要着眼长远,积蓄发展后劲,争取形势好转的时候实现快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是椒江“谋远”的着力点,这可以从椒江最近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的若干意见》找到答案。
  “若干意见”提出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从2007年的2.9:53.8:43.3逐步调整到2011年的1.8:49:49.2,实现产业结构从原来以工业为主导,转变到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联动发展。
  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椒江目标是打造充满活力、特色明显、错位发展的“台州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为此,该区致力培育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与主城区相适应的总部经济发展,加快市场群建设。
  而在发展先进制造业中,椒江则改造提升针织服装、绣衣、工艺品、眼镜等传统产业,做强医药化工、缝制设备和家用电器三大主导产业,注重培育发展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船舶修造、装备制造等临港型特色产业。
  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心影响着企业的决策。
  这些天,由宝石集团与加西贝拉公司共建的台州铸造与精加工基地项目,预计本月底投产。危机促使一直专注生产缝纫机的宝石集团对产业作出调整。“从单一产品到多个产品齐头并进,这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董事长阮小明说,合作不但能引进先进技术,扩大企业规模,而且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天天物流有限公司也及时扩展产业:从物流业延伸到生产性服务业。“我们已注册了‘台州市天天生产服务业集聚区有限公司’,届时,将促进台州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有效增强抗风险能力。”董事长梁军说。
  记者在“天天”看到一幅“为台州争创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作贡献”的横幅。这,不仅是天天物流的承诺,更是椒江人的承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