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物流业发展概况及其对策

2009-6-30 0:4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9年1月9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主办的“2009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暨第17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何黎明表示2008年中国物流业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物流业依然增长

  2008年,许多重大事件交替发生。雨雪冰冻和汶川地震两大自然灾害,北京奥运交通限行和环境整治,油价剧烈波动和燃油税出台,都对物流业带来影响。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对物流业的影响至今无法估量。但我国物流业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初步测算,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将达88.82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比上年下降8.1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完成约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幅比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5.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幅比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

  物流市场“先热后冷”

  有人把2008年的物流市场形容为“冰火两重天”。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分别实现了26.7%和16.8%的高速增长。9月份以后,物流业务明显下滑,部分业务领域和局部地区出现负增长。运输型物流企业能力虚糜,仓储型物流企业压库严重,物流市场进入紧缩、下行区间。同时,2008年主要国际物流巨头加快业务整合和规模扩张,在快递、航运,以及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等领域已占据重要地位。

  创新型业务优势显现

  2008年前三季度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同比增长36%。由于上游企业的经营压力,客户压低价格、延长帐期现象比较普遍,物流企业资金链趋紧,经营风险上升。导致“两极分化”加剧:一方面物流资源和市场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另一方面势单力薄,缺乏特色的企业开始退出市场。据统计,前三季度传统运输业务同比增长14.8%,仓储业务同比增长17.1%,而配送、加工和包装等新兴物流业务增幅达33.6%。冷链物流、质押融资、代收货款、供应商管理库存、区港联动、公路港物流、卡车航班、循环取货、新鲜派送、网络仓库等新的业务模式,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企业物流联动发展升级转型

  在竞争的压力下,国家发改委及许多地方政府积极引导推动“两业”联动,制造业物流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流通领域,据预测,2008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将突破10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将超过26万亿元,现代物流为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型连锁超市企业完善自身物流体系,中小流通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借助第三方物流配送,各类批发市场开展加工配送一体化服务,取得新进展。

  区域物流合作加快

  2008年,区域物流合作有新的推动。由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政府主管部门倡导,行业协会牵头的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合作联盟正式成立。上海、重庆、四川三省市签署了《口岸大通关合作框架协议》,在口岸查验、口岸资源、口岸物流、大通关报关报检、电子口岸等方面加强合作。天津港在内陆城市建设“无水港”,实现内陆外贸口岸与天津港的无缝对接。去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给两岸邮政、航运、航空、商贸等物流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物流功能集聚区正在形成。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基地)约为475个。其中已经运营的122个,在建的219个,规划中的134个。其中,东部、南部以及北部三大沿海经济区的物流园区占全国总量的54.7%,围绕海港、空港、陆港、制造业园区和城市物流需求发展起来的物流功能集聚区正在形成。物流园区将是今后物流业整合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

  物流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200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11月和12月,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和王岐山两位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汇报。在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新组建了交通运输部,原交通部、民航总局和国家邮政局职能归并其中,将对物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当谈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时,何黎明指出,2008年9月份以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逐步显现。主要表现为:一是实物量增速回落;二是市场价格波动明显;三是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他还指出,2009年有可能是中国物流业发展30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中国物流业将进入增长趋缓、结构调整阶段。客户要求高、运营成本高,市场波动大、经营风险大,服务价格低、企业利润低,将成为总的基调。

  2009年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何黎明指出,200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和物流业增加值将分别不能低于13%、10%和9%的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继续下降。物流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的物流服务得到加强。

  2008年12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主持召开座谈会讨论金融危机对流通工作的影响及对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国务院提出了九条建议。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共提出7大措施。

  何黎明在会上还对物流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减轻物流企业的税赋。综合考虑物流各环节均衡税负,将仓储、配送等各个物流环节的营业税税率与运输业相统一,调低为3%。按照工业用地征收物流企业的土地使用税,减少地方自由裁量权,鼓励新型仓储设施建设和原有设施升级改造。二是解决物流企业遇到的交通限行问题。尽快确定城市配送车辆专用车型的标准或规范,为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卸货提供方便。三是就物流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专项调研,提出综合解决方案。四是建立开放式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体系,消除“信息孤岛”。五是建立统一的快速反应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六是积极引导制造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联动。

  何黎明认为,到2010年底投资4万亿元,实施10大工程,都会转化为新的物流需求。2009年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规模基数大。“保八”的目标如能实现,社会物流总额将达100万亿元左右,这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动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